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青海省5个区(行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青海省5个区(行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2013年11月06日 07:18:20 来源:教育部 访问量:146
       10月19日到23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青海省申报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行委)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青海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相关要求,在对青海省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督导组对青海省的两区三行委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21所,其中小学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11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364份,回收有效问卷1364份;通过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组对两区三行委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组对青海省两区三行委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青海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基本标准8项指标,包括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督导组对青海省两区三行委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下表)。

  青海省两区三行委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doc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差异系数的值越小,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差异也越小,即学校间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结果:两区三行委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0.18-0.34之间;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0.12-0.17之间(详见下表)。

  两区三行委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系数表.doc

  (三)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青海省根据实际,在本省实施办法中增加了2项指标,共19项指标。核查结果:5区(行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在92至97.5分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详见下表)。

  两区三行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表.doc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及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青海省对5区(行委)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7.5%以上。我们此次也设计了问卷,结合座谈会、随机访谈等形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青海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组还对5个县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组认为青海省5区(行委)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督导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始终把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在重要工作地位。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制定了《青海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采取措施,以发展促进公平,以政策保障公平,以制度维护公平。各县(市、区、行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切实落实政府职责,整体推进,县域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政府责任

  一是精心谋划。青海省委、省政府在《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青海省“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任务。201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是责任明确。青海省层层签订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和各地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时限,明确县(市、区、行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强化县级政府的目标意识。按照省级实施办法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加大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力度,督促县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政府重视。各级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统筹教育发展规划,统筹教育经费管理,把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落实政府法定职责。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强化督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两区三行委”所属32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2轮过程性督导检查,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目标任务;西宁市、海西州政府教育督导室认真核查指标数据,找准差距,提出意见建议。“两区三行委”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发挥主力军作用,按照省级办学标准,逐校逐项开展排查摸底,对区域内校际间均衡发展8项指标及政府推进均衡发展4个方面的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城中区政府建立了区领导联点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联点督查,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城西区政府提请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视察、调研教育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青海省政府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入手,加大投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重点向农牧区倾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效益显著提高。2010—2012年,全省投入97.17亿元,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199万平方米,加固C级危房91万平方米,新(扩)建寄宿制学校校舍147万平方米。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计划通过三年建设,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配置基本达到标准化要求。两区三行委义务教育通过努力,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大幅提升。

  一是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城中区政府把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依据区情,着眼长远,建成寄宿制阳光小学,进一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西区政府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对老城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缓解了校舍紧缺的问题。

  二是公共资源优先配置。政府将教育发展所需的教育用地、校舍规划、社会资源筹措等公共资源上优先配置,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中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数量变化,制定了《城中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城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制度和政策上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城西区政府针对运动场馆面积狭小,计划用3年时间将区属9所小学家属楼迁出安置,进一步扩大学校教育用地;大柴旦、茫崖、冷湖三行委把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用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青海省教育经费和财政教育投入保持增长,教育经费由2010年的10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6亿元,增长了85%。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全省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省、市(州)、县级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西宁市城西区、城中区、海西州大柴旦、茫崖、冷湖三行委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6.8%、34.3%、13.3%、14.8%、8.4%,义务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来,城中区投入7241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2.77万平方米。财政资金向边远农村地区倾斜,投资8000余万元在城乡结合部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1所,投入504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配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及柜台架等,筹集资金400万元,对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全部更新。城西区投资1.5亿元,新建学校3所,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44万平方米。投入2000万元,更新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大柴旦行委投资725万元建成高标准的马海哈萨克族小学。茫崖行委投资929万元用新建食堂、塑胶操场,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0万元配备图书、教学仪器等。冷湖行委投资2000万元新建冷湖中学。

  (三)建立补充、培训、交流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青海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新时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今年6月,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新增编制2137名。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了1969名中小学教师,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期集中培训、调换脱产研修、跟岗研修、远程网络等形式,培训农牧区中小学教师49218人次,使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普遍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现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水平。在提高乡镇工作岗位补助时,将教师纳入实施范围,吸引和稳定中小学教师长期坚持在农牧区特别是乡及乡以下学校任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城中区财政投入教师培训经费70万元,实施打造名师、名校长工程,选调优秀校长、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研修,通过外引名师、内联骨干,立足自身,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城西区近400余名校长、教师参加了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的研修班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覆盖面达100%。大柴旦行委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来解决,克服困难,对7名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双向交流。茫崖行委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冷湖行委、大柴旦行委狠抓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组织听课等活动,不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青海省将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做到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到县、落实到校、措施到人。

  一是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提出“同城居住,同城工作,同等教育”,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全部免费入学。目前,城中区、城西区、大柴旦、茫崖、冷湖分别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6058人、3364人、356人、693人、29人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31%、21.1%、87%、80%、41%。海西州把17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与海西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免费教育政策。

  二是建立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孤儿的优惠政策和制度。通过随班就读和特殊学校全部入学,两区三行委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为100%。

  三是建立关爱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城中区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为成员的关爱资助制度。城西区实行了义务教育零收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全部免费入学。茫崖行委每年资助资金10万元。冷湖行委筹集社会资助资金110万元,大柴旦行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71万元,保证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提倡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任务,引导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海西州在全州广大师生中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爱国、感恩、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反自焚宣传教育”、“双语教育”和一些列惠民政策宣讲活动。西宁市城西区在多民族学校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大团结教育活动,富有成效。

  二是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来抓,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超过92%。城中区重视以科研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等一批科研课题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注重环境育人。各学校以“规范+特色”创建校园文化。目前,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均形成了各自校园文化特色。城中区90%以上的学校均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校园文化特色,如“以球健体,以球启智”的篮球学校和“绿色、书香、诗意”书香校园等,同时伴随着“绽放童心社团”“琴、棋、书、画、茶社团”“棒球社团”等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是着力建好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各校均建立了适合学生活动的校园社团、开展了科技、礼仪、书法、棋类、球类、绘画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培养学生特长提供了平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区学校办学条件不完善

  城西区有6所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未达标,城中区有5所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和1所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未达标。

  (二)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海西州茫崖行委、冷湖行委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师配备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不足,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年龄偏大,由于受编制影响不能补充年轻教师。大柴旦行委特岗教师到期不能入编,导致特岗教师流动性较大,影响义务教育县域内的均衡发展。

  (三)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实地检查时发现,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区集中,使一些城市中心区学校义务教育资源出现紧张。西宁市城中区、城西区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

  四、督导意见

  经过长期努力,青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照《备忘录》规划,以及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后面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一)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依法实现“三个增长”。重点向农牧区学校、边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努力改善上述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进一步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各级政府持续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力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研究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动态掌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变化趋势。对已达标县要巩固成果,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对未达标的县要帮助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措施,保障如期实现发展目标。

  (三)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应继续把学校标准化建设放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位,进一步花大力气改造相对薄弱学校。继续完善功能室配备,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功能教室,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的使用效益。研究建立监测机制,重点预测未来一个时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尽力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合理规划,有计划尽快解决老城区学校面积狭小问题。

  此次督导检查结束后,请青海省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一个月内将整改方案、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0月23日)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