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教案 > 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2013年01月17日 06:54:54 来源:汾西二小 范佩俊 访问量:273
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边框/师友 编辑/范佩俊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与练案为一体教学方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推进高效教学实施的有效载体。对教师而言,体现了对教材的学习与挖掘。对学生而言,呈现了学习的要求及方法的指导。对学校管理而言,可以有效检测课前准备情况的充分与否,是一个显性载体。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变异主要原因在于:1、内容的繁琐,不利于学生的阅读使用;2、形式的框架束缚了上课的灵活性。所以导学案的评定原则应定位在实用和高效。

一、语文学科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程度如何”,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语文学科的导学案,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

1.导学案的标头显示信息是导学案的基本信息。应包含学校(校徽及安阳外国语小学导学案)、年段学科(例:一年级语文)、课题(例:《月光曲》)、课时(例:2课时)、主备人(例:胡俊华)、审核人(例:胡俊华)、编号(例:125112前两位为年份,第三位为年级,第四位为学期,第五位六位为本课在教材中排序。以上为例,意思是2012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二课导学案,便于长久保存和使用。)

2.学习目标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目标的制定是导学案设计的魂。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确定课堂探究内容和方式的依据。教师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其次要深入研读文本,把握教材内容;其三要调查了解学生,清晰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3.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应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内容。

(1)自主学习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学能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主要作用是为课堂探究做好知识的铺垫。因此在导学案中要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是导学案教学的重头戏,是诱导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在自主学习环节解决不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问题及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导学案中提供翔实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设置由易到难的、逐层递进的小探究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而且在讨论、展示、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达标检测

课堂的最后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导学案,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当堂的达标测评。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当堂检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二、双向五环的模式解读

(一)“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和谐双赢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具有殷都教育特色、彰显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它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潜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肃严格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

三、语文课堂中三个重点的深入解析

双向五环是对所有学科的整体概括,课堂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均有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同一课型也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突出预习、合作和检测三个重点环节,深刻领会“双向五环”的内涵。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1.预习的内涵

预习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引导学生“先学” 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特别指出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2.预习中的教师导学

导学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即“授之以渔”,主要在于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的作用在于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1.合作的内涵

学生合作是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基本学习形式之一,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元,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2.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环节首先要抓好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组内群学,统一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鼓励组内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白,请教老师或等待大展示环节听取别组意见,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其次要抓好小组建设通过合理划分小组、培训组长、建设小组文化、建立评价机制等方法步骤,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同时也为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3.合作中的教师参与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体现以下作用:组织、引导、合作、激励、解疑等。

(三)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1.学生达标的内涵

学生经过上一环节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导学案整理旨在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进行回忆、再现,归纳知识的初步能力。达标测评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进行及时检测,并进行及时反馈。

课堂的最后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学案,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当堂的达标测评。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当堂检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2.达标中的教师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实就需落在当堂检测上,做到堂堂清,测评节奏要快、反馈要及时、准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五分钟,通过“小纸条”“口头”等形式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同时当堂检测意义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的测试,而且应当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情)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知识本位)。

这里特别指出“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之一,因此教师要时刻牢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成功方可谓真正的成功,人人高效方称得上高效课堂。

四、导学案使用的的三个误区

作为课改的新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所以往在设计中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但在预设导学案时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从而忽视了导学的价值。

3.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

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指南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

以上是我对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及使用要点的一些总结和思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希望我的讲解能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谱辉煌!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