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中小学校管理改革中亟待加强的人文管理——教育管理改革展望

中小学校管理改革中亟待加强的人文管理——教育管理改革展望

2013年02月12日 23:34:43 来源:来自网络 访问量:178

教育改革20年,学校的制度管理不断改革,逐步完善,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学校管理的制度,管理也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这是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在20年教育管理改革中,一直强调的只是制度改革,而忽视了管理的另一方面即:人文管理。现代科学的完整的管理包括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两大部分。在制度管理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今后,教育管理改革亟待加强的管理就是人文管理。

管理是组织和人的关系,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要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情感等。现代科学的管理应包括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人文管理在于当今国家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更显突出和重要。现行中小学教育由于其本身的义务教育的特点,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人文管理。人文管理的重点尤以教师为重要,必竟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通过老师去实现,而现行的中小学校由于国家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学校的投入有限,体制难于变革,教师的物质利益不足。如果说其他类学校可以有高薪引人,高薪留人的优势的话,那么,相对来说,中小学校就更应是感情留人了。所谓“良心活”,在于中小学校是尤为明显的。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将“学生发展本位 ”提到了很高的层面, 更是顺乎人性本质的,学校的管理,就要提升到“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的人文管理。鉴于中小学校的特点及以往的制度管理的基础,现代中小学校需要引入人文管理。

一、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

制度管理的特性在于其强调它的制度性,刚性的层面。制度就是制度,它尤如“法”是没有人情的,只有结果。在学校管理中,刚性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体现在量化的管理规章制度上,各种规章制度一旦制订出来,就是硬梆梆的条条框框。所谓的“管理促规范,规范促质量”的口号,就是强调制度。

人文管理强调的是被管理的对象。是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在学校以往管理中,过份讲究进行“量化”,实际上,许多事物是无法用量来计算的,尤其是人。人既是可计算的,但更多的是不可计算的。人是最能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活跃的,还是最具创造力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人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机械化、而更多地应该是关注人和关爱人。

以制度管人,人不犯规矩,以人文管人,人不害羞耻。这就是所谓的“道之以德,齐之以乱,有耻且格”。因此,制度与人文尤如法律与道德,乃刚性与柔性也。刚柔相济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是道德是靠人的内心信念,依托人的自主性来维护道德的行为。良心是维护道德最后一条战线的尺度。作为学校中的“人”,其道德和良心是尤为重要的。这就是人文管理的层面。

二、人文管理理论依据

1、中国的人文管理。中国儒家学派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假设,为此而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就是充分体现“人本”的思想,并提出了“礼治”理念。法家则从“人性恶”的假设出发,提出了“法治”的思想。所以说,法家强调的是法,也就是制度,可儒学则是人文管理的哲学。作为儒学的荀子,却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又吸取了法家的精髓,在人文管理上,提出了“隆礼重法”思想。他虽从“人性恶”出发,但却指出“其善者伪”(《荀子·性恶》).苟子强调“礼”、“法”都是对人实行管理的控制手段,主张“礼”“法”并重,但他认为,礼是治国之本,是“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法的纲领和指导原则,法是礼的辅助。所谓“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论》)“隆礼”就是要使人们能够在礼的范围内进行思索,坚守礼的规定,遵守社会成员的礼的行为规范,是个体人生的最高准则,“重法”就是实行赏罚,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主张“教化”与“刑罚”兼施,两者相辅相成。

党中央在改革之初强调“以法治国”,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法制的制定,修订和完善,短短几十年就基本完备中国的各方面的法制。进入21世纪之后,又提出了“以德治国”,于是公共道德建设开始迅猛发展。于是管理归乎于科学化,即“德”“法”并重,这是我国的实情。这在于中小学就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以往,学校只一味强调“制度”建设,而忽略了“人文”建设,现在,就迫切需要引入“人文管理”,并最终将“制度”与“人文”管理并重起来。现阶段,当务之急是进行“人文”建设,加强“人文管理”。

2、国外的人文管理,20世纪30年代起,人性的管理理论开始兴起。其中最能体现人性管理理论的是行为科学。霍桑实玲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指出人“即有经济的重要,也有社会和心理的需要。”(《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满足了低层次后(物质方面),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精神方面)。麦格 需求论的“X-Y理论”指出:管理中“鼓励”比“惩罚”更重要。

3、人性假设价值

管理心理学上的人性假设一般归结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经济人的假设是以人性本惰为出发,提出管理是简单的任务管理,是单纯的物质利益关系的管理。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生物体,有物质层面,但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其突出观点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更为重要。也就是精神上的作用更优于经济上的刺激。因此,管理就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需要的理解。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人本质上是自发、自动、自律的,是有良心的,是有施展才华的渴望,强调团体的作用。后两种人性假设,在于现行中小学校的管理尤为合适和适用。

三、人文管理的价值

人性的假设,归结为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虽然不同的人性假设有不同的管理原则,现代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中小学校强调人文管理,有其特殊的价值。

1、特殊群体的需要。

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包括干部、教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为对学生的管理是通过教师完成。因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决定了当今中小学教师有其独特的特点,即社会的良心。中小学教师与其他社会群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情感层面的要求比一般的群体更高。相对于如国家公务员,银行职员等,其经济等物质方面稍逊一筹,且无更高物质利益追求前景。这种缺陷只有在精神上弥补。因此,教师的情感需要,尊严需要更显得非常重要。更不用说学生,其精神上的满足几乎是唯一的需要。这种独特的非常的需要,决定了中小学校管理尤其要讲人性的管理,作为管理者尤其要有人文管理的理念,给予人性的关怀,使学校的管理能够尊重人,使每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给予尊重和回应。尤其在于教师,教师的工作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其空间灵活度最大,最不受任何有形的约束,这就意味着要给一个怎样的限度来宽容教师,让教师能够心情更舒畅,全力地发挥,从心底处喷发出激情,抒发于育人之中。

2、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要“以时俱进”。进入新世纪后,教育更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新一轮课改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作为外部环境来说,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开发,“人”成为最具作用的因素,在管理上,由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视机器,开始转入重视人。作为学校的管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就是其管理的终端还是人,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是最具动态的,最具人性的。

通过管理尽可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开发人文资源。一方面,满足教师施展专业才能,成就个人事业,实现育人理想;另一方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得于最大限度满足这种需要的管理模式就是人文管理。因此,导入人文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理论来说,学校以往的管理过于注重“终末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经验型管理的一种延续而己,难于起到最佳的系统效应。而目前,动态管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对人才的管理,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对教学、德育、体卫、美育、总务的管理都必须进行动态的监控,必须强化环节管理。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导入人文管理理论将实现管理的螺旋式上升,使得学校管理模式得以进一步升华。

四、人文管理的两大系统

1、情感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理性的一面要用制度管理来实现,感性的一面需要情感管理来实现。学校的管理注重了教师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是最具创造性和灵感性的,良好的情感状态,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激情。教育成效的迟滞性,也使得从事这种创造性工作的教师又极具情感上的回报。领导的关怀,帮助、褒奖,同事的关心、协助、赞许,都会促使良性循环。在此管理层面上,管理者就要自觉,经常与教师沟通,征求教师意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新一轮的课改的新理念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多些表扬,多些关心,多些鼓励,宣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实际上从另一角度看,教师何偿不是。现在,许多名校提出了留人的两大因素,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并把感情视为第一要素,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思想。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态度,使每个教师都有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幸福之感,那么,矛盾减少了,教师在工作中也将会自觉地情感传递,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2、自律管理。管理学以为:在管理中,人人都有他律和自律的两个层面,既使是他律,也要能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和管理的最优效果。自律是教师个体的自我管理,中小学校教师的工作是最具创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需要以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为基础,在“规矩”范围内自我确定态度,安排工作,控制目标。达到实现抱负的渴望和理想的愿望。自律管理需要学校管理者对老师的充分信任,若没有信任,也就谈不上自律管理,用人不疑者,人恒用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小学校是培养人的专业场所,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校的管理在以往健全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呼唤着最具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管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