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制度 > 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2013年07月16日 22:12:14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访问量:162

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一、互联网接入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接入带宽

1.互联网接入带宽应根据本校应用终端数量计算,应用终端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 脑等计算机设备;2.40个终端以下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4M

3.4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M。每增加40个终端,带宽增加10M。具体带宽值可参考互联网带宽计算公式。

接入方式

接入带宽在10M以上的学校,统一采用光纤专线接入方式。

公网IP

采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的学校公网IP数量不少于两个。

注:互联网带宽计算公式如下:

互联网接入总带宽=终端个数×忙时用户集中系数×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带宽利用率

其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忙时用户集中系数:指每日最忙的1小时内在线信息点占总信息点比例,建议取值为50%

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考虑学校具体应用类型,建议取值为1M

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指忙时上网用户对带宽使用率,建议取值为40%

带宽利用率:指设计流量与实际带宽比率;建议取值为80%

各校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数取值,原则上调整后的计算带宽不应小于建设计算带宽。实际带宽与计算值偏差范围不超过10%

 

二、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网络架构

1.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规模较小的校园网络也可采用两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

2.主干带宽按1000M设计,100M到桌面;

3.网络设备的性能应根据学校应用终端数量和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考虑实用性与可扩展性而定。

网络出口设备

1.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或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

2.支持IPV4 IPV6

网络接入设备

1.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

2.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

3.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下联百兆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

覆盖范围

1.网络信息点要实现校园全覆盖;

2.每房间不少于2个网络端口,60平米以上的房间不少于4个网络端口;

3.教室前、后墙各2个网络端口;

4.办公室每办公位2个网络端口(可以是一主一备),并有冗余端口;

5.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备课室等终端设备集中场所网络端口不少于4个,并配置冗余链路。

布线规范

1.采用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

2.楼宇之间及超过100米的线路采用光纤;

3.强、弱电分离部署,线路水平间距不小于15cm

4.线路两端应有清楚的独立标签。

地址规划

1.校园网内的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并根据教学需要、安全需要、区域需要等划分不同的Vlan

2.原则上每个教室都应在不同的广播域,特殊情况除外。

安全设备

1.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 WEB 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2.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

无线网络

1.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AP系统架构,提供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

2.支持IEEE 802.11nIEEE 802.11gIEEE 802.11b无线通信协议;

3.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75dBm,室外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65dBm,每AP最大接入终端小于30个。

服务器

1.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管理服务器;

2.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不低于1000M

管理维护人员

与制度

1.50个终端以下的校园网要配备兼职管理人员,50个以上的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校园网管理维护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等专科以上学历,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专业培训;

3.制定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消防等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机房防火

1.机房内部构造及装饰应采用防火材料;

2.配置足够数量的机房专用灭火设备;

3.满足国家关于机房防火和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

机房制冷

机房制冷量按设备发热量与机房空间大小核定。

  可参考公式:总制冷量(kw=室内设备功率x0.8+0.16KW/x机房面积。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局域网和门户网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1.各级教育部门要搭建局域网办公环境:每间办公室均有信息点,100M到桌面,配备计算机。光纤接入互联网,带宽不低于10M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有门户网站:提供信息发布、信息下载等服务,实现行政办公网络化。

教育教学终端设备

1.每个班级配备1台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终端;

2.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至少配备1套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3.每个学科教研组至少配备1套含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内的常用数字设备。

“班班通”教学环境

1.每个班级配置1套多媒体设备,包括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音频扩音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其他教学设备等;

2.显示终端可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触控一体机、交互式智能平板和投影机等;

3.设备控制系统采用普通控制功能中控系统,实现对中控主机及连接的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4.多媒体讲台台面应有外接电源、音频、视频插座,有VGA、话筒、USB接口和网络接口,方便教师操作和使用;

5.多媒体讲台内设备电源进线必须安装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电源开关;

6.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

信息技术教室

1.7个教学班至少配备1个信息技术教室。

2.建成计算机局域网,以1000M光纤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

3.多媒体计算机按本校最大额班容量配备,保证上课一生一机。

4.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教师通过软件实现可控条件下的网络教学。

5.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具有屏幕广播、多频道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黑屏、远程开关机、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电子画板、收发文件、电子签到等基本功能。

6.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

多功能教室

1.配备1套多媒体设备,并能对这些设备集中控制。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

2.配备1套智能化、嵌入式录播设备,能实现拍摄自动跟踪定位,跟踪无盲区,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全自动多场景课程录制。

3.录制的视频采用H.264压缩算法编码和FLASH MEDIA流媒体架构,录像文件采用FLV封装格式,分辨率1024*768或更高,能在WINDOWS下不使用特定播放器正常播放。支持校园网络直播和公网直播。

4.按常规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采用三基色灯管。

5.有技术人员负责录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四、教学应用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具有教学应用、评价反思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信息检索加工的方法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径;

5. 规范、健康、公平地利用技术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信息技术课程

1.所有中小学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中每周一节,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高一高二;初中每周一节,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初一初二;小学每周一节,开设三年,开设年级为三、四、五年级。

2.学校要根据课时工作量配备专职教师,以每周1214课时为标准;

3.各学段教师要达到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水平。高中: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小学为计算机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4.各市、县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

5.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人负责,若代课教师兼任,要视机器维护情况计入一定的工作量。

“班班通”应用

1.所有教师能够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

2.坚持必要性原则,使“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

3.教师能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

数字校园应用

1.建立网络备课系统,提供与学科配套的备课资源,提供教案协同编辑、学科符号公式编辑等功能,提供检索统计功能,支持远程协作备课。

2.建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录制和回放、在线测试、题库管理、学习记录跟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功能。支持小组在线协作学习,动态生成各种学习报表。提供课程目录创建、课程资源管理功能。

3.建立教学评价系统,提供评价指标设计与管理、在线测试、学习档案袋、生成评价报告等功能,支持教师、学生间的互评,支持家长参与师生的评价。

 

 

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网络学习空间”

教学应用

1.教师个人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根据教学进度,提供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素材和测试题等课程碎片化资源,具有答疑、测试、网络教研等多种教学功能,并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

2.每位教师都能利用个人教学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等多种网络教学活动。

3.学生学习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交作业、网络讨论、在线测试等各种学习服务和信息,并能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

4.学习空间要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学习形式,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和随时、随地、随意的交流合作。

“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保障

1.省、市、县、校要根据“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指导意见”,分门别类地组织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空间,并不定期地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组织专题性的研讨与培训活动;

2.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网络环境,并配备教学用计算机设备。

 

六、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资源总量

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资源总量不少于50G(包括自建与购买)。

资源种类

资源类型应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电子教材、示范课、试题、试卷、电子图书、软件工具、文献资料、素材资源等多种类型。

资源规格

1.数字化音频应用双声道,采样率不低于44.1KHz,压缩采用ACCMPEG-4 Part3)格式,码流率不低于     128Kbps

2.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 10profile=main1eve1=3.0)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1024Kbps,帧率25-30fps,分辨率720*5764:3)或 1024*57616:9),封装格式采用MP4

3.图形格式采用gifjpegpng格式,像素不小于800*600

资源共建共享

1.建立资源审核与评价机制;

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每年自建资源总量不少于5G,其中视频以外的资源不少于1G

3.制定有资源建设与共享激励制度;

4.资源建设与共享情况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挂钩。

资源管理平台

1.提供基于标题、关键字、内容、资源类型、媒体形式、知识体系等多种方式的高效检索;

2.提供单独上传,批量导入,数据库导入等多种资源入库方式;

3.提供资源审核功能;

4.提供资源日志与统计功能;

5.具备资源评价功能;

6.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资源维护等基础功能。

管理制度与人员

1.制定有资源管理制度。

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有专职或兼职资源管理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业务培训。

 

信息化管理建设标准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教务管理

1.提供教师信息、学科课程等管理功能;

2.提供学生信息、考试成绩等管理功能;

3.提供班级信息、教学日志等管理功能。

人事管理

1.提供教师档案管理和绩效考评等功能,可以对教师的出勤、业绩等进行评价;

2.提供人事信息统计功能,如高级教师人数、男教师人数等。

行政办公管理

1.提供学校日常行政办公管理功能,包括公文流转、公告通知、会议、文印等;

2.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实现通讯录、电子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的集成。

财务管理

1.提供学校内部帐薄、办公经费帐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提供学校教职工工资管理功能。 

设备资产管理

1.提供学校各类仪器、设备账目管理功能;

2.提供学校各类教学用房、用地账目管理功能。

经费保障

1.各市、县(区)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

2.各市、县(区)要按一定比例将地方教育附加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设施设备维护费、网络使用费、资源应用服务费等教育信息化经常性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