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浅谈“小组合作制”学习模式下的班组文化建设,对老师的工作要求

浅谈“小组合作制”学习模式下的班组文化建设,对老师的工作要求

2018年10月25日 06:57:53 来源:新行知课改 访问量:248 作者:胡雯


自从我们学校引入了“小组合作制”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就开始变得有生机了。“小组合作制”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但作为一名刚接触“小组合作制”不久的老师,在怎么建设小组、怎么在这种模式下当好老师的角色这些方面,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想学习前辈的经验,可学校很多老教师也还在摸索适应阶段。好在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我浏览了很多相关资料,也学习了不少经验。其中有个专门做课改操作方法培训、做“小组合作制”学习经验交流的网站叫苏派课改,上面有详细的方法讲解和操作指导,关于班组文化如何建设的,关于导学案怎样编制使用的,关于如何正确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等等。下面我也就结合网站上所学的内容,浅谈一下在“小组合作制”学习模式下的班组文化建设,对老师的工作要求,以及学习小组组建的基本情况。

一、导师工作要求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老师是主导,是绝对的权威。而“小组合作制”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更关爱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生,要关心、尊重学生,要赏识、宽容学生,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2、培训培养好组长

在“小组合作制”学习中,老师要通过各项活动发现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组长的工作才能,树立他们在同伴中的威信,鼓励他们大胆工作,还要及时指出工作中的缺点,指导他们改正。培养好了组长,也就为成功建设小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指导班组文化的生成

班组文化是凝聚学生的重要部分,同样的情感目标、学习目标、任务目标,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老师要组织和指导班组文化的生成,特别是设计好活动,促使班级形成情感、行为、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团体。

4、加强家校的沟通联系

同时,老师也要做好家访工作,加强联动,联系社区,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

1、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个性、才能、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家庭背景,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组内成员之间又形成互补,确保组内学生互助互学,确保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

2、小组人数: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为最佳。

(参考:马蹄形座位)

3、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品质。

希望我的一些浅见,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同仁们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帮助更多正在做课改的老师们!

文案:胡雯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