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补差辅优 > 浅谈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学策略

浅谈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学策略

2013年05月14日 22:33:32 来源: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 熊泽桂原创 访问量:159
 

后进生一般是指因非智力因素而导致的一些品行较差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是学校里面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品行存在问题和学习成绩差,得不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往往遭遇白眼。在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横眉冷对”,得不到心灵的慰籍,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大多与鲜花掌声无缘,与忧愁痛苦相伴。久而久之,他们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方向迷失,信心尽丧,动力无源,产生一个黑胡同走到底,破罐子摔落兜的消极思想。因此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很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往往花了大量精力,结果收效不是很好。实际上后进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他们不良品行的产生都可以找到心理学上的原因,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我针对后进生存在的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谈谈矫正其不良品行的心理学策略。

一、消除自卑心理,建立人生自信的策略

自卑心理是后进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学家认为,一般人认为,自卑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实际并非如此,可以说自卑是一种畸形的变态自尊。几乎所有的严重自卑者都是性格自卑的,他们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又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经不起任何刺激。自尊心都是一种病态敏感,且比别人强烈,只是以消极的防御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场出丑,在一般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自卑者都感到受不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过分低估自己,没有自信心、孤独、悲观、压抑、进取心不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性格的差异、失败与挫折的积累、家庭因素的影响、生理方面的缺陷、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后进生,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寻找其闪光点,尽力为他们发挥特长搭建平台,多给他们创造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即便他们做错了什么,也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原谅他们,鼓励他们改过自新。

总之,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份爱护,少一份憎恨,有利于消除自卑,建立自信人生。

二、消除责任缺失心理,增强责任意识的策略

后进生的责任心缺失心理的主要表现为不讲卫生、粗心大意、不信守诺言、对任何事情抱无所谓的态度;只希望和要求别人为他做什么,却从不给别人做什么。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在需要、态度、兴趣等方面变化最快、最大的时期,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他们外表的变化,其实他们的内心也经历着重大变化,有些变化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清楚地意识到是怎么回事。这个时期他们对外界的很多事物都有兴趣,都想尝试,但往往忽视像“责任心”这类的“小”事,进而导致责任心的缺失。针对这类后进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鼓励他们的各种探索性的活动,同时对其生活和学习上的事不搞全包全揽,让其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进而形成积极的客观的自我责任意识,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做一个敢于担责的人。

三、消除逆反心理 ,塑造健康心灵的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特别是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时期会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候的逆反更多的体现了孩子与成人的对抗。其实,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多半仍是成人自己造成的。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对孩子应严格要求,凡事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么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这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另一个方面家长和教师过多地否定、挑剔的态度对待孩子,批评讽刺多,鼓励表扬少,总是对孩子表示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却很少告诉孩子应该怎样,这自然引起孩子的反抗。这些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和老师、家长、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与班集体对立,对抗纪律规章制度,做出有背常理的行为。

存在逆反心理的后进生其实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因此对待这类学生,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在班集体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客观事物;多做说服、谈心、疏导、解释工作,避免与他们形成对立情绪;建设一条不良情绪排解的通道,搭建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组织参加各种娱乐性、实践性的集体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体验感悟集体的温暖,升华他们的道德品质,成为集体和谐一分子,消除逆反心理的阴影,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四、消除错误的归因心理,正确认识自我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归因一般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两种,内归因指存在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归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很多:一是社会视角的影响,由于人们在归因上的社会视角不同,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有明显的不同。二是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于外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为内归因。对他人的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以保护自我价值,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误差。

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的品行不能正确归因,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归因误差。如一般都把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这个内部因素,或者归因于家庭、学校环境和教师教学等这些外部因素,这种归因必然导致学习自信心的丧失。

鉴于后进生错误的归因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正确归因的指导,正确认识自我,从实际出发,帮他们真正找到自己品行和学习成绩差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使他们从失败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归因效应的作用,正确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的努力指明正确的方向,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后进生的心理复杂多样,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情况区别对待。不管是什么样的后进生都可以从心理学上找到他们存在问题的根源,也可以找到转化他们的心理学策略,获得最佳教育转化效果。

总之,对于后进生只要我们用爱去浇灌,用情去感化,用理去劝诫,用心去导航,把工作做到学生心灵深处,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转化不了的人。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