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天地 > 太原市杏花岭区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太原市杏花岭区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2017年07月23日 07:22:03 来源:山西教育网 访问量:167


杏花岭区是太原市主城区、老城区,也是教育强区,全区共有小学43所,中学13所,在校学生45900人。在这些学校中,历史悠久,传承底蕴深厚,办学逾百年和近百年的中小学有10所。有全省唯一的省级实验小学——新道街小学;有闻名全国的百年名校——五一路小学;创建于1932年、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平民中学,有被教育部命名的“跨世纪全国特色学校”的后小河小学;还有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实验校——新建路小学;杏花岭区一中、二中和平民中学是全省示范初中。这样一批优质名校、传统老校的集聚,使杏花岭教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虽然该区公共教育事业的基础较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和学校之间分化明显,名校和普校办学水平差异较大。优质小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带来社会多方面的影响。2015年开始太原市小学严格执行学生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择校,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补充优质小学数量,增加优质小学学位数,让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是杏花岭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多种模式并举,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20149月起,组织专项调研组对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赴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实地走访考察,广泛汲取发达省市经验,博采众长,努力寻找适合杏花岭区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路。最终研究出台《杏花岭区教育系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方案》,对全区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步骤、内容、重点、措施有了初步的明确,并稳步加以实施:

一是“紧凑型”大学区先行先试。2015年在新建路小学、后小河小学、新道街小学三所名校先行先试,原羊市街小学并入新建路小学,更名为“新建路小学羊市街校区”,设1—6年级;原西缉虎营小学并入后小河小学,更名为“后小河小学西缉虎营校区”,设一、二年级部;原国师街第二小学并入新道街小学,更名为“新道街小学国师街校区”,设一年级部。这三个校被称为“紧凑型”大学区,一个法人,多个校区,实施统一管理,总校委派管理人员担任校区执行校长,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保持一致。

 二是“学校发展共同体”优势互补。在顺利开展“紧凑型”大学区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基本原则,以一所优质校+若干普校的模式,把全区小学划分为7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初中划分为3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同时,出台了《关于在区属中小学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意见》,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原则,学校法人不变,在共同体内,共享设施、教研、培训、创新等各种资源,实现名校普校携手共同提升的目的,校际间管理、文化、师资等方面快速融合,杏花岭区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实现全覆盖。

三是“集团化办学”深度推进。2016年,名校集团化办学作为第三种办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办学模式是名校+新校,直接让名校介入新建小区的新建学校,一方面优质资源得到扩大,另一方面也使优质资源更优,实现名校“裂变式”“增殖式”发展,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20169月,新建路小学富力华庭校区、双明校区和五一路小学富力城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两个教育集团。

目前,该区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化工路、中车、长江、杨家峪碧桂园、大东关等一批小学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这些学校设计理念更新、功能更优、配置更前沿,将纳入以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中。

二、构建机制体制,释放系统管理优势

办学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审慎思考、大胆实践、系统完善,近两年的工作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各方面的做法机制,主要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一是搭建管理架构。杏花岭区委、区政府专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组,财政、人事等部门与教育局共同推进,教育局局长亲自挂帅,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成立办学体制改革办公室,全局各科室协同运转,10个学区长校成为校级层面管理单位,全区所有学校联动;学区内实行法人负责制,学区长、副学区长、执行校长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二是强化融合工作。办学体制改革成败的内在关键是人与人的融合。在这个方面以尊重为核心,以公平为标准,科学处置人员编制、考核、分工等实际问题,集团内、共同体间教师队伍深度交流,教师从“学校人”逐步转变为“学区人”,为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了人才活力保证。

三是学区工作制度化。完善学区运行的各项制度,保护了学区、校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了六个统一的落实,实现了管理方式、教学研究、人事调配、经费使用、设施配套、考核奖惩的规范运行,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是实施干部、教师培训。成功实施干部教师系统培训工程,“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中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培训。41名小学校长、78名中小学教导教研主任和13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顶级培训,5850余人次参加二级培训。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主题的研训项目,培训人数逾万人次,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和教师的内生动力,办学体制改革得到内涵提升。

三、回应民生需求,突出教育改革实效

(一)实现校际互动共赢

集团内、学区间深度融合,形成共享、共建、共创的氛围,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价值。各校寻找到最有效的发力点,形成高品质、可持续、符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发展途径。

(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以建设和输出管理团队、名师团队、教师团队为核心,狠抓师资建设,着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办学体制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名校、拜名师,手把手面对面,教师成长的天花板被打破,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优化,教师成就了改革的内在质量。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改革中名校的管理理念得到了推广,学校间的特色在学区中渗透,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为每一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们不但可以享受本校的活动,更可参与学区中各个学校的优质活动,学生也从学校生成为了学区生。

(四)提高社会认可程度

改革实施以来,全区“择校热”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以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的羊市街分校为例2014年全校学生数246人,一年级学生数48人,其中本学区学生数18人;2016年全校学生数392人,一年级学生数127人,其中本学区学生数97人。全校学生总数同期增长59.3%;一年级学生增长165%;一年级本学区学生增长439%,充分证明了办学体制改革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杏花岭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尹骏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改革思维、创新理念,不断推动杏花岭区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