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综述 > 2017 脱贫如何攻坚 ——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

2017 脱贫如何攻坚 ——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

2017年01月09日 09:26:23 来源:山西日报 访问量:117

  每一个年份都会在历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2016年,山西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可圈可点。

  攻坚一年,我省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脱贫的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实现良好开局;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有望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山西脱贫如何攻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对落实精准方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232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达小康。

  这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我们惟有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把落实精准方略作为刚性要求,贯穿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成为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骆惠宁书记指出,新一轮脱贫攻坚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抓住“精准”二字。

  精准扶贫,既是扶贫思路方法,也是扶贫核心要求。

  扶贫必先识贫。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但这项工作必须做实做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2016年,全省严格制度,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增加群众知情权和参与度,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挤出“水分”。在此基础上,脱贫的出去,返贫的进入,初步建立大数据平台。

  盘清“明细账”,查明“穷困源”。2016年上半年,全省梳理出6类致贫原因,因病因残31.7%,缺劳动力缺技术25.7%,缺生产资金24.4%,因学4.8%,因灾3.4%,其他原因10%。

  “病因”既已找出,真扶贫才能“对症下药”。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我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开出脱贫良方。

  选派1.16万名领导包村,2.8万名工作队员驻村,9395名干部任“第一书记”,组织25.6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帮扶工作。

  开展村级挂图作战,推动帮扶政策措施和帮扶对象精准对接。

  在那些“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以易地搬迁为主,让群众搬出穷窝,斩断穷根。

  对于那些因病致贫、因灾返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众,社保兜底、及时救助……

  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想都不敢想,咱还能成为城里人的‘香饽饽’。”半年前,45岁的武青平还是交口县回龙乡均庄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如今,她已是身怀婴幼儿护理技能的专业月嫂。

  变化源于吕梁市政府实施的“10万贫困人口护理培训”扶贫行动计划。市长王立伟说,未来的5年,吕梁市将以此为突破口完成6万护工护理和家政培训就业,年劳务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为吕梁的经济转型和脱贫攻坚筑基添力。

  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靶向治疗,精准发力,常常成效明显。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以产业扶贫为例,一些地方一说发展产业,就一哄而上搞“热门”项目,最后同质化严重、市场饱和、价跌伤农。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

  在扶贫实际工作中,有脱了贫不想摘帽的,也有为了追求短期政绩,没脱贫就急着想摘的,搞“假脱贫”“数字脱贫”。

  构建完善贫困考核、退出机制,是确保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通过制度设计“定硬杠”,脱贫结果“实打实”,成效评估“来真的”,实现脱贫精准有序退出。

  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表示,2017年,我省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将进入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落实精准方略作为刚性要求,贯穿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实现精准退出,既要防治拖延病,又要防治急躁症。

  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以干部帮扶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既要看决战贫困成果,更要看贫困群众表情,这是脱贫攻坚是否完胜的考量依据。

  从破旧的土坯房搬到现代化的楼房,这是五寨县黄土坡村移民卜喜堂的获得感;没掏一分钱当上了大象生猪养殖基地的股东,这是宁武县大水口村贫困户刘建忠的获得感;从靠天吃饭到发展农家乐脱贫奔小康,这是永和县东征村村民冯卫祥的获得感……

  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来自哪里?来自一项一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来自各项帮扶政策措施项目落地、落实、落细。少一些天马行空的“宏大叙事”,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具体动作。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以干部帮扶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总体看,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广大帮扶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与贫困群众同呼吸、心相印,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和问题。比如,帮扶项目选择不准、村情民情掌握不透、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等等。

  刘志杰表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普惠政策、扶贫开发特惠政策,部门精准帮扶优惠政策,如退耕还林奖补、生态建设保护、金融扶贫和光伏扶贫等超常规政策,含金量很高。要把这些精准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必须全面分析梳理,按照到村到户到人,普惠特惠等进行分类,逐一对接落地。

  他的工作体会是,实践中,做得好的地方,根本经验是领导责任压得实、扛得好。一些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也是领导责任没压实。脱贫攻坚还必须关注人、聚焦事,瞄准最需要帮扶的人,办好最应该解决的事,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检验扶贫成效的最高标准。

  念好责任“紧箍咒”,增强帮扶干部责任心,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

  脱贫攻坚是一场苦战和鏖战,是一场考验意志力的精神战和作风战。为此,我省以考核“指挥棒”、督查巡查为着力点,推进脱贫攻坚超常规举措落地生根。

  从省级层面,严格执行定期督查巡查、包村单位通报、领导约谈、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召回四项制度,对工作不力的追责问责。大同市建立了“一图、一表、一书、一平台、两办法”的推进措施,对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职责进行了细化。

  第三方评估是新时期创新管理方式的重大措施,也是客观评判各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依据。

  省委党校副校长田忠宝表示,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督查巡查作用,为科学转变扶贫工作方式,消除贫困地区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其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开辟有效途径。

  坚持扶贫、扶智与扶志一起抓,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内生动力迸发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没有贫困群众的参与,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干、群众看”,扶贫开发是难以成功的。

  统计显示,目前我省约8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东部太行山干石区和北部高寒冷凉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农业季节性强、链条短,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多数劳动力处于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单一依靠农业增加收入局限性很大。贫困人口中有相当比例劳动力观念陈旧、技能缺乏,不能适应劳务输出的需要。

  近几年,我省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近抓培训,远抓教育;培训以长技,教育以增智。

  数据最有说理力:去年全省精准培训11.77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吕梁护工、天镇保姆培训1.87万人,输出8103人,首批102名山西护工在北京14家三甲医院就业,灵丘阿姨帮、五台泥瓦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市场叫好;教育扶贫资助大学生7370人、中高职贫困生41897人,实现应助尽助。

  从成效看,无论是实施“雨露计划”,还是推行“教育扶贫”,无论是推出“吕梁护工”,还是“天镇保姆”,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其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创造更好的生活,这都是“根子上的扶贫”。

  “仅仅靠‘扶’是不够的,没有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即便‘扶’起来也会倒下去!”王立伟说,当前有不少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本来应该是大家来“扶一把”,但很多群众却要让大家“抬上走”,这种现象反映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这比贫穷更可怕。

  “既要着力于当下扶贫脱困,更要立足长远‘扶志’‘扶智’,彻底摆脱精神贫瘠。”一位基层“老扶贫”深有感触。

  有些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有些贫困户扶不起,不是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一种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一种勤劳实干的精神。这就警示我们在扶贫工作中,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

  “扶贫不能养懒,脱贫不能等靠。”刘志杰认为,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精准脱贫的任务,更是稳定脱贫的源泉。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就是要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