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二)

2012年12月22日 19:40:25 来源: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访问量:169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二)

2012年11月22日 14:59:36 来源: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一人一校扎根深山21

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上坳小学教师 陈清华

 

  坚守深山,只为让孩子们走出深山。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只为坚持这个简简单单的想法。

  这条山路,一走就是20余年

  今年是陈清华老师在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上坳小学的第十六个年头。

  送走一茬又一茬毕业生,学校走出数十名大学生,如今遍布全国各地。而陈清华却从未离开,一步一步踏上走进深山的羊肠小道,几十年如一日,只为让山里娃有书读

  陈清华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并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200910月应邀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观礼活动。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唯一的心愿:让山里的孩子们走出深山。

  天刚蒙蒙亮,陈清华就从家里步行出发,目的地是40公里外他所任教的上坳小学,道路是陡峭崎岖的山路,他得赶在学生之前到校准备上课,每次总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海拔高达960米的上坳小学,位于罗霄山脉中的一个小山村。唯一一条通往学校的路,道路崎岖,30公里的山路足足有20公里的陡峭上坡路。这条路,也是陈清华为学校挑送物资的生命线,平均坡度高达80度的盘山沙石路,荆棘满布,陈清华一走就是20余年。这条山路,远远不止十八弯。

  20多年来,这是陈清华的固有的工作方式:一根扁担担着两箩筐物资,绕着山路一步步往上爬,基本每个月才回家一次,学校成了他的家。

  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翻开陈清华的履历,格外简单:1987年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先在大汾中学工作了5年;1992年,陈清华听说离县城70公里的大汾镇中心小学缺教师,便积极主动申请到大汾镇中心小学任教;1996年秋天,地处偏远深山的上坳教学点缺少教师,陈清华再一次选择到最需要老师的地方,开始了整整16一人一校的教育生涯。

  一到教学点,陈清华夫妇就翻山越岭,走家串户去动员孩子们入学。经过耐心动员,上坳教学点有史以来首次全部适龄儿童都入学读书。

  农村孩子更需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只有零辍学率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全村100多户人家,分布在方圆40平方公里的20多条沟垅山谷之间。于是,每年开学,陈清华总会挨家挨户家访,最终当地破例实现了零辍学率,读书也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目前,上坳小学共有42个学生,其中10余名学生由于离家太远要寄宿,他们的饮食起居全部都由陈清华夫妇负责。交通不便没有车,用扁担挑;学生吃菜不够,自己开垦菜地为学生做后盾,看到孩子们每周都吃臭豆腐和腌菜很心酸。陈清华说。

  和全国各地一人一校相同的是,陈清华也一个人担当起了校长、教师、炊事员、保育员;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孤独的,早在1994年他就说服本来做服装生意的妻子古陆英一同走进深山,帮助他照顾学生,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20多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陈清华每月都要徒步山路往返,将所需生活学习用品,用一根扁担挑上山来,累计达数万斤。近年,村里的公路修缮,陈清华买了一辆摩托车,稍微减轻了负担。

  最大心愿是建好学校

  上坳小学格外简陋,土砖瓦房经过风吹雨打早已破旧不堪,教室内只有已用了将近20年的课桌凳,以及留着一道道痕迹的黑板。

  每逢刮风下雨,教室的瓦片总会被刮落,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不便。还好,当地村民非常支持陈清华的工作,总会抢着搬来梯子和瓦,第一时间抢修好。面对破旧不堪的教室,陈清华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建一所新学校,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心学生吃冷饭,不用担心落雨天气。

  20年来,陈清华视学生如同亲生子女,时刻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上。每天半夜,他都要起来给学生盖被子,夫妻俩每晚还要轮流起床数次,抱学龄前儿童大小便,一个晚上经常只能睡上三到四个小时。

  学生和村民们都非常爱戴陈清华,79岁的老党员江学善听说陈清华长期吃炒黄豆下饭,多次翻山越岭为陈清华送菜。这里的群众并不富裕,但逢年过节杀猪,他们都要先砍一块最好的肉送给陈清华。许多学生读到了中学,他们的家长还时常会给陈清华送米菜。

  陈清华扎根深山事迹经报道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愿意到上坳小学义务支教,海南三亚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北大学、深圳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要到上坳小学义务支教,帮助山里孩子。

  如今,摆在陈清华面前最大的一道坎是很少有年轻教师愿意到学校任教,我走了,山区里的孩子怎么办?要让他们改变命运走出深山,我就必须留在深山!期间,很多同事都出山往城里走,而他,却一步步往深山里钻,孜孜不倦不求回报。

  每当面对疑问时,陈清华总会耐心地说:山区的孩子需要我,我也舍不得山里的孩子,深山就是我们的家。走出深山是每个孩子的愿望。我是党员,要让孩子们走出深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必须坚守在山区。今后的教育生涯还很长,让山区的孩子能够读上书,就是我今生最大的满足!

  村民告诉记者,今年,陈清华的女儿陈欢欢,也刚从井冈山大学师范专业毕业,成了大汾镇一所小学的教师。

  记者跟着陈清华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半山腰,陈清华在这条他闭着眼都能走的路上健步如飞,记者却早已大汗淋漓。突然山雨袭来,躲雨期间,陈老师吐露了他眉头紧锁的原因:学校条件太恶劣,孩子们不能安心学习,师资力量太缺乏,年轻教师根本不愿意上山。

  遂川县教育局曾组织年轻教师重走陈清华当年走的那条路,几十名年轻老师大多坚持不了路途遥远,未走到1/3,总会大汗淋漓,难以坚持。

  对于吃不了苦的年轻人,度日如年。但是对于陈清华,二十余年如一日,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想法:坚守深山,只为让孩子们走出深山。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