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作文教学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作文教学尝试

2018年10月30日 06:39:56 来源:家校教育 访问量:214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展现丰富的个性,写作要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探索中,体会到要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在日常的作文写作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写作的指导和训练。

一、

构建训练体系,科学指导学生提升写作技法。

现行教材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往往是读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每次作文写作都是按教材范围设计的篇章训练,没有单项训练、分解训练。写作起点高、要求高,使得多数学生思维僵化,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生气。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笔者多年来是这样坚持的。第一步:进行基础训练,第二步进行思维训练,第三步进行写作速度训练,第四步进行写作技巧训练,第五步进行综合训练。这种训练体系严格遵循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首先让学生自己实践观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写作,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按照“写作-提高-再写作-再提高”的过程循序渐进。

二、积累生活素材,拓宽学生构思与行文的思维空间。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领会新课程标准,树立大语文观念。不但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教会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现象和事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由表达,勤于练笔,持之以恒地积累写作素材,在读写中加强语文实践。同时要引导学生留心积累观察,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驰骋想象、感知升华,就能将平时积累的素材变成写作时需要的材料,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比如,每一年感动中国以及中国骄傲当选人物的事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新闻,社会上新近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现象,都可以灵活变通,成为写作的丰富的论据。

三、彰显写作个性,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感悟创新。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彰显学生的个性是写作创新的标志,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注意顺应学生的天性,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曾长期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标准划一地让学生“只见光明、不见黑暗”、“为赋新词强赞美”。刘正国先生说:“把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同培养独立思考和发展个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两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民主化的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和再现生活,写作就是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四、激发学生情感,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活力。

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目标建立一种天然的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他们写出富有人格化、情感化境界的佳作。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感受,让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让学生真正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提升学生的智慧灵性,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用心灵深处的感受展示社会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

五、呼唤多样风格,使学生感受到创作的魅力。

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色彩斑斓的语言幻化出各具风采的文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而涵养,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表现个人的情感上,运用的写作手法上,都体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这就是作文的风格。因此,教师要明确健康的价值观是风格形成的底线,高尚的情操是风格依存的内涵,学识与才情是风格美丽的展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写作习惯,抒写内心深处的灵动,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与魅力。

余秋雨说:“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新课程高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旗帜,人的情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作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彰显写作个性,激发学生情感,用真情去感知,用个性去美化,从而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他们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让富有生命活力的写作引领学生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