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创设情境想画面 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语段形象的能力

创设情境想画面 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语段形象的能力

2017年12月23日 20:25:43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访问量:117

一、怎样想到用创设情境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

思想、文字和语言,与语文学科是密切相关的。思想是某种观点最终的产生,是思维过程的归宿;文字实际上是推动思维的桥梁;语言则是思维内核的外壳。因此,当前语文教育要把思维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思维其实是一种运动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的过程。

小学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思维,首推“想象”。想象,就是根据眼前的内容在头脑中建立新形象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把眼前的抽象文字转化成头脑中的形象画面。也可以说,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和创造性的成分。它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文字等形象化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并不只是对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简单接受和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通过读者的大脑,在词的作用下,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去领会和体验,并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充实、延伸。阅读中的想象是以再造想象为主,它具有主观能动性。想象,在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借助想象,走近文本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某个时代作者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小学生和作者生活的年代有距离,对课文描述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距离,怎样才能让孩子也能感受课文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呢,这就需要运用想象进行阅读参与。通过想象,学生可以将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头脑中出现画面,进而缩短和文本的距离,产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借助想象,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借助想象,体会情感

任何人面对任何事物,都不会是毫无感情的,当我们阅读完某段文字,每个人都会对相应的景物、人物产生某种条件反射。或愉悦,或悲伤,或欢喜,或厌恶……因此当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物图像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心理,而且是一种心理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阅读中,正是通过想象,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

3.借助想象,激发朗读

不同的文章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根据文字引起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在朗读时进行比较准确的情感定位,他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用声音来还原画面、表达情感。

二、创设情境想画面需要哪些条件

(一)语段描述生动形象

文本是学生想象的依据,若要在学生的脑海中能浮现出形象的画面,该段文字的描写一定是非常生动细致,能给孩子的想象提供依据。比如写景的文章,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地描写该景物的颜色、样子,体现出它的特点;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言行,勾连上文,体会人物此时的心情。当学生读完该段文字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图像,能唤起与之相关的情绪。

其次呢,要求老师要能够用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该语段的感知。

(二)情境创设唤起感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老师要根据文本描述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意境。可以根据语段描述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运用听觉,触发学生想象;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再现画面,引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以设置一个个问题,运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回顾语段内容。

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出情境之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想象进行表达。

三、想象与表达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感知文字,形成零散的画面,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再次想象,那么孩子们在脑海中是否出现了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为教者的我们,怎样才能获悉这些信息呢?想象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传递出来:一是语言;二是绘画;三是演绎,即表演。不过,绘画和表演不是为了让课堂好玩,而是为了深度阅读,也是我们认为的表达的手段。

四、创设情境想画面的操作流程

情景再现其实是一种想象和联想的活动,但是这种想象与联想并不是学生在头脑里的任意驰骋,而是要符合课文原型。课文中的一字一句,要在学生的头脑里不断引发相应的情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情景再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分为四步来完成:

(一)感知文字,形成零散表象。

想象画面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这就需要学生对文字的基本内容要十分熟悉。例如:在引导学生想象珍珠泉水又绿又清的画面时,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通过问题: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是通过文中的哪个词或者是哪个句子想到的?来引导学生在感知本段文字后初步在头脑里形成对珍珠泉美景的凌散表象,入境成形。学生在回答此问题时不仅要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的画面,还要求学生读读文中相应的句子。也就是画面想象以后还要回到文字,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文字的理解得以提升。

(二)创设情境,形成完整画面。

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珍珠泉》这课教学中,我用问题来创设想象的情境: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娓娓道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潭深绿的泉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着老师的问题,静静的想象画面:“现在我们正沿着一条干净的石板铺成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听着欢快的鸟叫声,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珍珠泉边。啊!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眼前的泉水绿的怎样?周围镶嵌着的石头是什么样的?上面还长着一层什么呢?那绿得透亮的蕨草,那五颜六色的花朵把珍珠泉打扮得怎样呢?我们再走近些,看清了这一潭深不见底的绿水,它有多绿呢?它又有多清呢?清得都能让你看见泉底的什么呢?” 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心灵,激发想象,让学生如临其境。

通过一系列引领的问题来创设一个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把问题当做想象的抓手,贯穿想象的主线。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把刚才自己想象到的有关珍珠泉周边及泉水样子的零散画面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幅美丽的、灵动的完整画面。当学生完成了整体画面想象的环节以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就会有一个整体形象的认识。

(三)同伴交流,语言再现画面。

同伴交流是开启智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即体现了互相交流的重要作用。“听君一席话”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是思想的启迪,更是思想撞击中智慧的火花。同时在与同伴交流时,又是一次把头脑中所形成的画面通过语言输出的过程。

在《珍珠泉》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多次同伴之间互相交流的环节,每次都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组织语言,然后是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同伴交流,从而达到再现画面的目的。

(四)教师评价,形成基本技能。

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调节、激励、检查、甄别等功能。在《珍珠泉》一课中,我及时对学生的想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

你能结合书中的句子来进行想象,这个方法简直是太棒了!

你能根据生活中见到的情景来想象,真是个好方法!

你抓住了“朴素的花环”这个短语想到了珍珠泉四周的美丽景色,特别了不起!

这样评价有如下目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夸赞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大胆想象的欲望;二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及时帮助学生找到想象的方法;三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评价,帮助个别学生自我调整想象到的内容,自我完善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再现情境想象画面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教学手段,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阅读理解,不断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使学生对生活当中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更为全面和具体。

五、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实现深度阅读,使学生产生新发现,从而有所发展;第二,要注意提炼和转化,要使思维方式为学生所用;第三,要靠积累做支撑。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如何唤起学生想象的整体画面感。

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表述出的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零散的,不是该语段描写的、完整的画面。怎样才能让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述呢?这需要教师要在学生有零散表象的基础上,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孩子回顾内容,让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孩子的头脑之中,再引导学生将这一幅幅的画面连起来,完整地和同伴说一说,给孩子一个练习表达的时间,小伙伴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补充,进而使画面更加完整。

(二)如何实现同伴的有效交流。

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交流中,我们也会有种种担心:孩子们在交流想象的内容吗?他们在交流中是否有认真倾听?能否进行评价?这种同伴间的学习还是需要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学习的基础,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可以向同伴学习,可以发现同伴发言的遗漏之处,可以发现同伴表述不准确之处,这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其次,要学会评价。在倾听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同伴的发言进行评价。比如发现同伴哪里讲得好,还有哪儿没说全,或者有哪儿说得不对,我觉得应该是怎样的。正是这样的评价,让学生间真正地学习起来。同伴间相互倾听、评价的过程,也是每个孩子在学习中修正完善的过程。

六、实施中需要优化的问题

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在指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如果课件使用不当,会对孩子的想象形成干扰。比如您要让孩子结合某段文字进行整体画面的想象,您的课件将整段的文字出示出来,孩子很可能就依据您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复述,这就没有达到让孩子想象的目的。再比如,有的老师制作了很好的视频,可以很形象生动地再现课文的描述,这个视频用在哪儿好呢?我给您个建议,一定要在学生阅读表达自己的想象之后,再让学生观看,看看和他想的一样不一样。透过文字进行想象表达,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看视频,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又一次加深了对形象的感知。所以,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使用什么课件,什么时间使用课件都需要老师们进行思考。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