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坛 > 让学生会问、善问

让学生会问、善问

2014年10月07日 08:44:02 来源:勤得利农场学校 访问量:182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质疑理所当然成了“自主”的代名词。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它“纵横”于审题、初读、精读各个环节。然而,就在学生走向自主、走向大胆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过于分散、零碎、肤浅,甚至毫无探究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敢问、能问,还要会问、善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熟读课文,从关键处质疑 
     
    “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学生个体对课文的感悟,无论层次的深浅,都是真实、极具个性的,思维也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活跃的。因此,让学生熟读课文,再质疑显得尤为必要。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疑问自然生成。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之时,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质疑: 
    1.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质疑,可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按一定的思路阅读课文。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我这样引导:“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指谁?”“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到底谁才是最弱小的?”……学生种种质疑激发起探究课文的兴趣,更使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2.对关键语句语段质疑。在对课文的反复朗读中,学生必然能够感悟到重点语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语段入手质疑,往往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为文本的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九寨沟》一课教学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中,为什么将九寨沟说成是人间仙境呢?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3.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质疑。如《“科学怪人”》一课的教学中,为什么文章开头讲“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结尾却强调说“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文章这样安排是何目的? 
    当然,学生在预习课文和熟读课文之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提问,如从标点、修辞、名句、时代背景等去提问题。 
     
    二、联系生活,在对比中质疑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阅读教学同样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入情入境地去读、去说、去感悟、去体验、去质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文描绘的世界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相联、对比,从而提出疑问,能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教学《“科学怪人”》一文时,可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卡文迪什的生活对比后问:“你们对卡文迪什的生活有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吗?”“客人来访,主人必须以礼相待,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可是卡文迪什竟然无心理会客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他不懂这最基本的礼节吗?”“衣着整洁,不仅是自己美观,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可在英国那个对衣着很考究的国家,卡文迪什竟然很少有几件衣服是纽扣齐全的,这是他的生活习惯吗?难道他很穷吗?”…… 
    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碰撞”,自然生成疑问,也正是这种疑问推动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卡文迪什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深深刻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开发思路,于想像中质疑 
     
    想像是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质疑的源泉。通过想像来质疑,有助于开发思路,拓宽质疑角度。如学习《嫦娥奔月》一文后,我让学生想像嫦娥来到月宫后的生活,引导质疑。“嫦娥飞到月宫后,她的生活幸福吗?”“后翌一定很痛苦吧,没有了嫦娥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八月十五又要到了,此刻嫦娥在月宫干什么呢?”……这样,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结合课文进行探讨,开拓思维广度,培养扩散思维的能力。 
     
    四、逆向思维,在批判中质疑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的意识,锻炼批判思维能力。敢于向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经验主义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可引导学生敢于改编课文,抛开课文思路,进行反向思维,深入探究课文。如《“科学怪人”》一文,对课文第5小节的教学,我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逆向思维质疑:“你对课文中,作者所举出卡文迪什在接待来访客人的时候都在思考科学问题有什么看法吗?”“我承认卡文迪什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在客人来访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迫不得已,才应付一两句。这难道不是一种慢待客人的行为吗?这样下去,还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交朋友呢?”“如果卡文迪什能与客人交谈,说不定还能从客人那获取一些重要的资料,更有助于自己的研究,而且他也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及时为社会作出贡献,也不至于等到他死后,人们才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许多科学成果,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损失吗?”……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思想世界,都有超人的思维质疑能力。只要我们为师者给予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和恰当的引导,他们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就能让质疑无限精彩!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