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研究 > 没有原则的人,绝不可深交

没有原则的人,绝不可深交

2015年04月27日 15:05:14 来源:山水之间的个人空间 访问量:163

没有原则的人,绝不可深交

——读杨照《故事照亮未来》随感(2

刘景忠

 

杨照在《提防没有原则、没有信念的人》一文中讲述了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和布尔之间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但是要说清楚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非得扯上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不可。扯到这两位,就势必要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建国、宪法起草以及当时的几大家族等等。这样说来,故事就不那么简单了。

我读了一些书籍和网上的一些资料,故事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牵扯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还在于说法不一、版本不一。那一时期的美国政坛可谓风雷激荡,云雨翻腾,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各路人才荟萃,领袖人物辈出。

既然故事说法不一,“杨照版本”显然只是一家之言。我也只能在“杨照版本”的故事中寻求其中蕴含的一些理念、道德、价值观以及自己瞬间的感受。

话说亚当斯接任华盛顿成为美国的第二任总统。华盛顿在总统的位子上从1789年干到了1797年,整整干了八年。干完第一届后他本不想连任,但他又必须连任——无人能取代他。他在任期间,党派之争,已经让他不胜其烦了。远离政治,回到弗农山庄是他的最大心愿。亚当斯上任后,果然面临重重矛盾和困难。然而最令他头疼的是执政的联邦党严重分裂。其中的关键人物是汉密尔顿(也是开国元勋之一,华盛顿的财政部长,执政党重要成员),他发表了长文指责亚当斯总统“干得很糟糕”。汉密尔顿的长文让在野党的民主共和党喜出望外。果然,在1800年的大选中,亚当斯得到的票数是第三位,前两位都是民主共和党的,一位是杰斐逊(也译作杰弗逊),一位是布尔。

民主共和党的如意算盘是杰斐逊任总统、布尔任副总统(当时的规定是按照票数多少,排在第一的是总统,排在第二的即为副总统)。没想到的是,“杰斐逊竟然跟布尔同票!”按宪法规定,遇到这种情况就由联邦众议院对两位同票人选进行投票。匪夷所思的是,众议院的投票结果依然是三十五票对三十五票。这种情况就给美国的宪政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初设立宪政规则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此时,除非有众议院议员改变主意,转投另一位候选人的票,否则,美国宪政必须重新修改,做出新的规定。在这关键时刻,一位众议员改变了对布尔的支持,改投杰斐逊。杰斐逊也就靠着这宝贵的一票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

这里要穿插一段故事。杰斐逊和已经下台的亚当斯之间也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因缘。他俩虽然不是一个党派,但都热爱自由,赞同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都提倡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都是真诚.诚挚的爱国者。但他俩在政治观念、治国理念上严重分歧,亚当斯主张要警惕“多数人的暴政”,而杰斐逊则担心特权阶层权利滥用,主张扩大民主,两个人的后半生一直都处在对立的状态。直到晚年,两个人才冰释前嫌。据说,亚当斯去世前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死了,幸好美国还有杰斐逊”。他不知道的是,就是他去世的前几个小时,杰斐逊也在同一天的早些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些玄机的是,这一天是182674日。74日是美国独立日,也即我们所说的国庆节。50年前的这一天,亚当斯和杰斐逊作为《独立宣言》的起草人,都见证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通过《独立宣言》的伟大历史时刻。50年后,在政坛上针锋相对的亚当斯和杰斐逊在同一天逝世,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

话题再重新回到“杨照版本”的故事。

那位众议员为什么要改变主意?据有关资料表明,是汉密尔顿的运作使然。通俗地说,是汉密尔顿在背后对那位议员做了大量工作,使后者改变了主义。在当时的美国政坛上,汉密尔顿被称为奇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

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在于: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分属不同党派,原本是尖锐的政敌,可谓处处对抗。两个人的价值信念可谓相去甚远(具体不再展开)。既然如此,人们很自然地要问:汉密尔顿为什么要背后运作那“关键的一票”,让杰斐逊当上总统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版本很多,甚至涉及到汉密尔顿的私生活。“杨照版本”是这样说的:“他讨厌杰斐逊相信的所有原则,但之所以有那么强烈的对抗与冲突,因为杰斐逊的信念清清楚楚。布尔呢?他根本不知道布尔相信什么!”

汉密尔顿认为,一个缺乏内在原则的人是可怕的。因此,他宁愿帮助自己的对头,也不愿意看到让一个缺乏原则的人当选为总统。

这就是那一代美国领袖群的共同特点和风范。他们有自己的党派,但他们更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追求真理,向往光明,憧憬理想。他们绝不让自己成为“谁的人”,他们要做自己,他们首先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思想者。因此,他们的信仰是超越党派、更是超越宗派的。

故事并没有结束。

几年后,布尔因为在纽约州竞选州长失败,他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汉密尔顿在背后捣鬼。汉密尔顿宣称自己是清白的,绝没有插手这件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汉密尔顿提出了要和布尔决斗。

关于决斗,了解西方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男人们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决斗,既是一种极端的方式,不免有些残酷。面对这种残酷,有不少参与决斗的人,选择了通过这种“仪式”寻求和解。无论多大的矛盾,通过决斗,走到尽头,尽释前嫌,握手言和。越是到后期,“仪式”的意味也就越浓。

汉密尔顿以为这场决斗只是“仪式”性的(他的小孩舅不久前曾与布尔决斗过,双方都故意打偏而和解)。有资料显示,他在决斗前一天的日记中还写下了自己不会开枪的话(这是另外的说法,非“杨照版本”)。然而决斗的事实确是,汉密尔顿故意打偏,而布尔却准确地射中汉密尔顿的胸部,致使后者当场毙命。对于这个结果,杨照感慨道:“汉密尔顿错了。他忘记了自己当年的重要判断——布尔是个没有原则的人,布尔的行为是无法预期的。这个错误的判断送了汉密尔顿的性命。”

我既然采用了“杨照版本”,也就只能感慨着杨照的感慨了。

从整个故事来看,汉密尔顿是有原则、讲原则、有气度、讲风度的,而布尔的没有原则使他风度尽失,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这个故事很能给人一些启发。历史上、书本中的人物就不必细说了,单说我们身边吧,就不乏有原则和没有原则的这两类人。要区分这两类人,从表象上看并不那么容易,但若是仔细梳理,还是可以理出一些头绪的。

比如,一些下作的所谓“下三烂“手段,只有缺乏原则的人才会使用,而有原则的人即使犯错误,也会在大原则的框架之内。再比如男人出轨,有责任心的男人即使出轨,也会陷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们一方面不忍伤害妻子,一方面又抗拒不了自己喜欢的女人的诱惑(或者说吸引)。而同样是出轨,没有责任心的男人往往会表现出无情、绝情的一面。极端地说,因为背叛妻子而痛苦不堪的男人,往往是那些优秀的男人,至少不是平庸恶俗的男人。因为后者只要快感,只要享受,没有愧疚,更不会痛苦不堪。

上面这段话估计会招来非议,但我此刻的认识就是这个水平。我当然知道出轨是不高尚、不道德的。而且我也不认为优秀的男人就是因出轨而痛苦的男人。但我想说,对出轨的男人不能简单地、笼而统之地都斥责为“不是东西”。退一万步说,在出轨的男人当中,至少因出轨而痛苦的男人比那些出轨后而毫无愧疚感的人要优秀。哎,这年头,要想表达清楚一层意思而不让人钻空子,说话多费劲啊!

再譬如经商。有原则的人取之有道,黑心钱、昧心钱不赚;没有原则的人却“顾不了这许多”,什么钱都要赚、都敢赚。反过来说,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敢干——“哪怕是践踏人类一切法律”。

看一个人有没有原则、有没有信条,大致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品行、品性、品质、品味。朋友不可滥交,没有原则的人,绝不可深交。自我提醒:切记!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