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研究 > 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

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管”学生

2015年01月26日 10:45: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166

■张以瑾

经常有老师困惑地说,现在不敢“管”学生。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的孩子“不服管”,家长也不愿意你多管;二是教育越来越讲究尊重和服务,“管”学生好像不合时宜了。

但问题是,如果管学生会管出问题,那不管就不会有问题吗?还有,今天的父母和教师有没有搞清楚,在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上,什么样的“管”是不合时宜的,什么样的“管”是依然不可动摇的?

看看上周发生的热点事件,“广西某高校学长男扮女装代学妹考试”,“武汉13岁女孩以自杀逼迫父母放弃二胎”引起的舆论震荡尤为强烈。面对这样的事情,你能说是家长和学校“管多了”造成的吗?事实上,除了猎奇的散言、道德的评判,绝大多数评论都认为教育要“多管管”,“更得力一些”。

不可否认,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和自由,社会生活越来越多样和多变,市场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些都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师长尊严、集体主义、知识权威,这些过去远高于个体的原则,都开始放下身段,收起那种不容分说就要“管”,且认为“管你就是为你好”的任性。

我们相信,这样的“管”少一些是积极的变化,因为教育需要为个性成长和自由创新精神留下空间,这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主题。

但是,如果教育彻底放弃了“管”,让年轻一代任意地理解个性和自由,那无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自由离不开规则,而规则意识只有在一个人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很好地建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中的“管”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

人人都喜欢自由行事,但如果在价值观形成的年龄段,错误地将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或者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那就是对自由的最大误读。很多人以为,自由是一匹骏马,骑上它就可以纵横奔腾,驰骋万里。但事实上,它是一匹烈马,没有过硬的驾驭之术,没有足够的自警自律,自由的马背绝对不是一个安居惬意之所。一个行为没有边界的人,必然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最终也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有些事情,无论多么寻常可见,我们也不会喜欢。比如,走在街上随手扔垃圾,走路、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做买卖以坏充好,考试舞弊,学术造假,做事总想“拉关系”、“走后门”……我们谴责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是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的“自由”侵害,期望别人像我们一样把自己“管”好,按规则行事。

由此看来,家庭管孩子,学校管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规则意识。不讲规则只讲个性的人,缺少规则只讲自由的社会,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注定要成为“异类”。

不少父母在孩子需要“管”时,总是很犹豫,担心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容易吃亏”。可是,往往就在家长犹豫的时候,有些观念已经在孩子的内心扎根了。如果孩子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自己的利益和喜好,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乎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呢?那个13岁的任性女孩,为了让父母放弃二胎而不惜“以死相逼”,她显然不明白,尊重他人感受、愿意与人分享是人人都需要遵守的社会规则。

对学校来说,不仅要管学生,而且要管得理直气壮。当然,前提是明确管什么,怎么管。从认识上讲,“管学生”是对学校教育责任的主动担当。就在上周,中办、国办印发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如果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管”又有什么难为情呢?从行动上讲,“管学生”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再好的理念,最终都要看能不能入脑入心。教育者在认识到、并承担起育人使命的时候,还要紧跟时代,紧扣人心,把“管”变得更灵活一点,更时尚一点,更柔韧一点,变得更能为年轻人所接受。今天以及未来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既张扬个性又遵守规则、既能自我驾驭又能与社会融洽相处的一代代年轻人。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