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简讯 > 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2014年11月16日 17:05:59 来源:邛崃市匀乐白沫江学校 访问量:265

一、教学方法

1、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地方法。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要求:教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②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引导性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和总结性谈话。要求: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

③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

④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要求: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②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参观;做好参观总结工作。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地方法。发现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都属于此类。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地课题;②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地假设和答案;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④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要求:①正确选择探究课题;②创设进行探究的良好情境;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二、教学组织形式

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学校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

(二)近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最后,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是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贝尔——兰喀斯特制()

    又称为“导生制”。具体做法是:教师移交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者学习差的学生。  

   3、道尔顿制(美):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

4、文纳特卡制 (美,华虚朋)

(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它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一般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

3、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1、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如下基本特征:以“班”为人员单位……,以“课时”为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

2、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它能够保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强调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的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3、课的类型

 一般分类有两种,(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数量,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4、课的结构

 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包括: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的好;积极性高。

五、教学评价

1、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架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2、、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3、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应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5、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贯彻要求:①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②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③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树立全面观点,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检查和评定。贯彻要求:①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②把握主次,区分轻重;③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结合,以求全面、准确的接近客观实际。

4)指导性原则——贯彻要求:①要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在于帮助师生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②要信息反馈及时;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起到及时矫正的作用;④分析指导要切合实际,发扬优势,克服不足。

练习:

一、基本知识:

1.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语言传递住处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和(参观)。

4.(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班级授课制最早出现于(16)世纪。

6.贝尔—兰斯特制又称为(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与当时英国教育的(双轨制)适应。

7.小队教学又称(协调)教学。

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9.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2004年判断题)

10.摸底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

11.口头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12.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

13.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法。

14.上课找基本程序和步骤包括: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

15.(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

16.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7.上课的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包括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

18.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19.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21.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原则。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称为(引导探究教学法)。

23.引导探究教学法包括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

2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大教学论》)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

25.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组教学)。

26.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

27.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合作、(竞争的)和不相干的。。

28.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9.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4.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5.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7.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8.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9.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0.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2.贝尔一兰喀斯特制: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人为贝尔和兰喀斯特。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一“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13.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14.文纳特卡制:1919年,美国人华虚朋在芝加哥文纳特卡镇公立中学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15.分组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16.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特朗普创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

17.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特点是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工作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

18.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9.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20.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口头提问、书面测验等,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

22.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23.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4.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25.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26.引导探究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