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反思 > 如何训练直呼音节

如何训练直呼音节

2017年12月23日 21:37:39 来源:继教网 访问量:248 作者:杨德伦

一、为什么要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一)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便于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等多功能的作用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见到某个注音的生字,就能准确、迅速读出字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大识字教学的密度。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学了汉语拼音(甚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就能阅读浅显的纯拼音儿童读物,汉字加注音的儿童读物。这便于学生提前阅读,提前发展语言,提前开发智力。学生提前阅读,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在阅读中识更多的字。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便于教师指导他们更好地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学习普通话,提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是积极投身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学习成功教学经验的具体体现

要为社会多快好省地培养合格人才,就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业绩、研究成果是做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二、如何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在过去这些年,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大致有过渡法、支架法、直读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而且容易驾驭。

(一)过渡法

所谓过渡法,就是从“拼读”入手,向“直呼”过渡的教学方法。大致程序是:

1. 教学声母 b 、 p 、 m 、 f 时,指导练习拼读,掌握声、韵成音规律。

2. 教学声母 d 、 t 、 n 、 l 时,引导学生小声拼读,练习直呼。

3. 教学声母 ɡ、 k 、 h 、 j 、 q 、 x 时,提示学生暗拼(心里默拼),练习张口直呼。

4. 从教学声母 z 、 c 、 s 开始,便训练学生一见即呼(直呼)。

这种方法是先教学生拼读,然后再改变一个直呼定势,以取代拼读过程:

教学开始时,如拼读“ b--a → ba ”,可以运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这一口诀引导学生入门,体会声、韵成音的规律。

当学生能够把声母和韵母拼成一个音节的时候,就及时引导学生小声拼或在心里暗拼,张口读出音节,如练习直呼“ɡ --u →ɡ u ”“ɡ --ui →ɡ ui ” , 即“看在眼里,拼在心里,读在口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便可以进一步提出声、韵连读的要求,即“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不经暗拼,直呼而出。这里的关键是在“连着读”上。教师作连读示范时,可先慢“连”(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让学生理解、体验,再逐步加快速度。当出现含有介音的音节时,如“ɡ --u--a →ɡ ua ”“ k--u--a → kua ” , 告诉学生连读的方法是“声、介、韵一气呵成,快速连续成音节”。需要注意的是:三拼连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要防止漏掉介音,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介音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从接触音节一开始,就把拼读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由拼读向直呼过渡,坡度比较缓,学生容易理解,经过 2 ~ 3 周的学习,一般能达到直呼要求。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一定要先学会拼读,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直呼练习。在学生不掌握拼读要领的情况下,是谈不上直呼的。因此,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拼读定势——养成见到音节就拼读的习惯,从而影响直呼的速度。

(二)支架法

所谓支架法,就是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摆好口形(支好架子),再按声母的发音方法直接、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支好声母架,韵母带调跟着发,前后一口气,直呼成音别分家”。如“ b--a → ba ”,这样读出来的自然就是音节。遇到含介音的音节,如“ɡ u--a →ɡ ua ”,直呼的方法是:把声介合母(声母和介音构成的单韵母音节)当成声母,和后随的韵母快速连读成为新的音节。口诀是“前音后音看分明,两音急读就呼成”。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受拼读定势影响比较轻,由慢到快,学生可以顺利地形成直呼音节能力。

这种方法实质也是在“拼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让“前音轻短,再轻短”,轻短到不读出来,只做出一个要读出的架子,然后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成音节。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初始,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出现声母作势和韵母发音脱节的现象,即丢掉声母只发韵母的读音,或丢掉韵母只发声母的读音。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进行具体的示范、指导。

三、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应该注意的事项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其中如下几点,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一)要下大力量教好六个单韵母

单韵母不但是教学其他韵母的基础,而且是教学生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的重要前提。而学生一旦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那么直呼由复韵母、鼻韵母构成的音节,也就非常容易了。因此,从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务必要下大功夫让学生确实学好ɑ、 o 、 e 、 i 、 u 、ü这六个单韵母,掌握其发音的口形(开口度依次渐小),发音的方法(每个单韵母在发音过程中口形始终不变,声音收住,方可动唇)。要特别加强带调读的训练,达到读得准确、熟练,为后面的直呼音节训练打好基础。

(二)防止教学声母读音的音节化

声母有本音(即,声母实际的、原本的读音;大多数声母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发音不响亮)、呼读音(即,根据声母本音的发音趋势,在后面加上一个元音,使声母读音响亮、音节化了)两种读法。教学声母时,尽管不要给学生本音与呼读音的概念,可声母教学一开始,就务必要从有利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着眼,从口形、气流、发音部位、读音轻短程度等方面进行示范,通俗易懂地讲解,训练学生发声母本音的近似音(读音既轻又短,接近声母的本音),强调堵住气(找到声母的发音部位),再发音(气怎么出来,也就是掌握发音方法),防止教学声母读音音节化现象。因为声母的近似音越接近本音,越有利于训练学生准确、迅速地直呼音节。

(三)要尽早着手抓学生的直呼训练

要从教第一个声母“ b ”时,就注意在教好拼读的基础上训练并逐步强化直呼,或用支架法等进行直呼训练。对学生已经学过的音节或音节词语,要积极地、尽早地引导学生直呼,不停留在“拼读”或“三呼”阶段,以防止学生形成拼读的定势,影响或推迟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

(四)要尽快培养学生将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音节的能力

所谓直呼能力,其实就是能够敏捷地将视觉符号(即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语音(即口头音节),见“形”知“音”的能力。因此,一切有关直呼音节的训练,都应该是为了牢固建立视觉分析器与言语动觉分析器之间的联系。这便要求教师们:训练学生直呼音节时,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呼一呼、反复读一读,忌教师总习惯于事先范读或领读的做法。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将书面音节转化为口头音节的能力,在教学六个单韵母之后,随着教学各个声母,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板报,逐步建立建全一个《单韵母音节表》。建立此表,让学生知道某个声母都能和哪些单韵母构成汉语音节;引导学生体会同一声母和不同单韵母构成音节时发音的口形特点,比较音近的声母和某一个单韵母构成音节时的不同读音。学生能够正确、迅速直呼单韵母音节了,那么直呼声母与复韵母、鼻韵母构成的音节,也就迎刃而解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