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学习 > 第十六章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第十六章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2019年10月28日 20:56:39 来源:一直努力的小强 访问量:294

 
一直努力的小强
23小时前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二、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三、班集体的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健全的组织结构;

(三)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四)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一)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这一阶段是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不过,这时的集体特征还不稳定,还不时会受到挑战,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处于组建之处,成员间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加共同活动而已。同学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的状态,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因此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

(二)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情谊与信赖,班集体的核心初步形成,班集体的特征已经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并逐步稳定。

(三)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发展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学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班主任的意义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二)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三)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四)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五)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三、班主任工作内容【★★★】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1)书面材料分析法。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调查访问法。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3)问卷法,谈话法(包括对话和座谈)。

(4)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要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教师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确定奋斗目标时,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的情况和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环节,提出适当的目标。制定目标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互动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一个个成功体验中,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班主任要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选择品学兼优、办事认真、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让其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位。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充分支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要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纪律是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秩序、规章和制度,是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纪律对于维护和巩固班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班级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班级的纪律教育要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既要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要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其能够自觉的遵守。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以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班集体纪律的习惯和作风。同时要注意坚持公平原则,对班集体的全体成员都应一视同仁,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一样,都要遵守班级规章。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学生参与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有了集体活动,就会使学生焕发精神,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相互间的团结,体现集体精神。学校举办的艺术节、运动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活动的作用,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班主任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要进行精心组织和设计,使活动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的,一个有较强的凝聚力、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就成长起来了。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良好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关键是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集体中的舆论倾向,善于把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正气,抵制歪风。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四)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

(1)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

(2)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

(3)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1)协助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

(2)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

(3)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1)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

(2)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

(3)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五)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1.实事求是,公平客观;2.全面地看待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简明、具体、贴切,秉承激励性原则,严谨使用伤害学生情感的措辞。

教师在撰写操行评语时应注意:【★★★★】

①针对性。评语应写具体,并有典型事例。如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特长,防止千篇一律。

②全面性。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从德、智、体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防止以偏概全。评语中包括优点、缺点、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③发展性。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防止一成不变。

④鼓励性。要满腔热情地反映学生的优点,避免采用严肃冷峻、古板生硬的语言,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⑤可接受性:一是指出的问题不仅真实可靠,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艺术角度。二是评语用词尽量简单明了,贴近学生的年龄和文化水平。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班级的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的发展过程分为组织的初建阶段、组织的发展阶段和组织的高级阶段(集体阶段)。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

班级组织建设包括建立班级组织规范体系,具体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与班风。

(二)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可以说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及与学生身份相关的校外行为表现都在管理的视野内。班级常规管理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

(三)班级的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经常性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构成了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1.学校教育力量

2.家庭教育力量

3.社会教育力量

三、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二)全面管理原则

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这是学生管理的主要特征,也是所有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的。这就意味着班级管理应该坚持全面管理原则。

(三)自主参与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教管结合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六)平行管理原则

在班级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垂直关系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四、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观题】

班级管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等。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情况。

(二)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和班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共同规划班级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定的层次,逐级落实,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秀业绩来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管理方法。

(四)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

(五)规范制约法

规范制约法是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六)舆论影响法

舆论影响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班级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健康的班级舆论是形成良好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又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解开学生心理的“千千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心理换位法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以此来体会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思想,进而化解双方的矛盾,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

宣泄疏导法就是将受挫者遭受挫折后所产生和积累过多的消极情绪宣泄出去,以维持其生理、心理的平衡,进而能积极地适应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认知疏导法就是通过引导使学生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和信念,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以消除或减弱不良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八)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五、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

(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建立合理的集体”并“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

(三)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告诫成人们,当我们真诚地加入到儿童队伍中去时,便会发现小孩子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要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就必须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和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和时间。他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而民主应用在教育上有三个“最要点”,即“教育机会均等”、“宽容和了解”、“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段。”从学校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六、班级管理模式【★★★★】【客观题】

(一)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二)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四)班级目标管理

1.班级目标管理的内涵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2.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