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博览 > 产学研新模式下的海归

产学研新模式下的海归

2015年02月26日 08:42: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访问量:304

义门教授(左一)和与会者会谈。

赵占杰摄

2月4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新模式高层论坛在深圳科技园举办。来自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们,围绕IC(集成电路)设计议题,为在场人员带来视听盛宴。本报以3位研究人员的事例一窥海归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的所作所为。

海归学者:结识了产业界朋友

何进,北京大学深圳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至2005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随世界微电子领域的专家胡正明教授从事研究工作。

“我2005年回国,到今年已经10年了。人生能有几个10年可以真正做点事情?”何进以这样的感慨开始了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新模式高层论坛”的发言。这10年,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160多篇文章,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在他看来,这10年最大的成就是“结识了一批产业界的朋友”。

这种对产业界的关注源于他在国外研究的经历。国外产业界与学术界的频繁互动使得许多成熟的新技术很快就能付诸产业化,而产业界也因此可以更好地反哺学术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给何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决心将这样的产学研模式带回祖国。

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界,他主动去拜访企业,但却常常碰壁。2008年,他去一家企业谈产学研合作,企业老总却没有露面,只派了一个技术人员来出席会议。他没有放弃,从小的合作项目开始一点一点地做,让企业渐渐尝到了甜头。最终,实验室与这家企业在6年后达成了战略合作。

大家认同:深圳是海归的沃土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新模式高层论坛”的茶歇期间,一位经常跑科技口的记者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国内某集成电路企业的一次产品发布会上,有一位新手记者提了一个让主办方有点尴尬的问题“请问封装测试产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如何?”稍稍对半导体产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芯片封装测试技术比较低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了。

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长长的产业链上主要占据的是低端的芯片制造部分,在设计方面较弱。因此,许多高端芯片都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每年芯片进口金额都接近甚至超过原油进口。

“除了中芯国际刚刚投产的晶圆厂,深圳基本上没有制造方面的半导体产业。”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周生明主任介绍道。与全国的情况相反,深圳在半导体产业链以设计和应用为强项,而这离不开海归的贡献。

“据我估计,深圳60%的芯片设计公司是海归参与创立的。”深圳电通纬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亚宁女士也是一名海归,在她看来,海归在技术上确实要领先一步。许多海归往往是带着专利回国创业的。

专家观点:半导体产业应有中国模式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新模式高层论坛”上,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一直在专注地倾听着台上的报告。在报告结束后的自由讨论环节,这位老人以美国半导体公司为例,阐述他对产学研新模式的看法,赢得在场人士频频点头。

他叫张义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是一名资深海归。“我1982年出国,是最早一批出去学集成电路的中国大陆人。”这就是他十分熟稔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原因。学成归来后,他就担任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所的所长,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本土人才。

张义门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高校的科研活动更贴近产业发展,但在内地一直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同时,他也认为不能照搬硅谷的产学研模式,而应该结合中国国情继续探索。“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新课题来做。”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