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2年10月08日 15:30:39 来源:来自张斌老师网校文章 访问量:15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变化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且非常突出的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班级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严重,思想低落。

2、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而“觉得自己智力不高”,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二)、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产生的问题。当今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性格、生活习惯上的原因,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如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处事不公”,也有的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三)、情感方面出现的问题 

    1、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容易使学生承受较大心理压力而引起烦恼,特别是一些单亲子女,在经济上、感情上遭受双重打击,心理特别敏感,一点小事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我班有一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妈妈与继父的关系很不好,常常吵架,给她带来了心理上的严重伤害,导致现在学习压力大,精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刚分班时,她是第六名,但第一次考试后,就降到了第十二名。 

    2、“早恋问题”的出现,困扰着学生自身发展。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因素,决定了他们感情炽热、冲动、好奇而富于想象,对男女之间的交往,既神秘又敏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以致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产生种种心理反映,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心理也变得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

    二、对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 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正确、全面的认识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没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形式,升学率才是根本。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达标等活动,如无以上特殊情况,心理健康课往往让位于其它课程,或成为学生自习时间。还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老师在课上讲,学生在课下背,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一味地追求学科化,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缺乏。目前,各校都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使得有些学校因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安排其他教师兼任,但由于兼课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难免顾此失彼。

    3、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使其不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不少学生对家长能骗的就骗,能瞒的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理必然不健康。

    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使一些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从而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三、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彻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明确规定试卷成绩绝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这一张张成绩单,令多少教师、家长变得“残酷无情”,又让多少学生自感“无地自容”,抹杀了多少学生的天性和健全的心理。因此,一所好学校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而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主要目的。

    2、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尤其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为重点。一个具有师德修养的老师,能做到热爱学生,因为爱可以抚平孩子受挫的心灵,让他们知道失败已成为过去,应抬起头展望美好的未来。一个具有新的教育观念的老师,他知道教给学生的首先应该是怎样做人,做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3、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种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只有家长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另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也是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这一活动,及时排除学生不良情绪和医治心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全社会都应关心他们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只要社会、家庭、学校携起手来,尽最大努力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培养和造就出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