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访谈 > 孩子的情绪管理:挫折教育,让孩子心理更强大

孩子的情绪管理:挫折教育,让孩子心理更强大

2018年12月31日 07:33:45 来源:七星家长 访问量:48


家长们在一起聊天,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为一点小事就哭,是温室里的花朵,缺乏挫折教育,应该送到大山里吃点苦,回来就什么都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什么是挫折?

其实,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生活环境怎样,孩子都经常在大大小小地在经历一些挫折。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孩子前段时间在准备一个演讲比赛,学校经过几轮选拔最后确定四个人为入围选手,他是其中一个。学校对这四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然后通过最终比赛选择一人参加市里的比赛,孩子在最后一关没有成功入选,回来一直哭,说以后再也不要参加这种比赛了,他早就知道自己肯定不能入选。孩子很沮丧,在那个情绪中走不出来。

这是比较典型的挫折,其它还有很多小的容易被忽略的挫折。比如,

孩子背了10遍单词,可是听写时错了3个,很难过;

孩子做一道数学题,研究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半点头绪,很沮丧,觉得自己很笨。

挫折情境

个体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即阻碍人们实现目标、满足需求的情境和事物。

例子里的情境是,孩子没能成功入选参加市里的比赛。

挫折感受

个体由于挫折情境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等。例子中的孩子感到非常沮丧,情绪低落。

这种挫败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情感,是很渴望得到一个结果或一种状态,但没得到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当我们去对这份挫败感进行觉察时,一定能够找到这个挫败感的下面藏着的“渴望得到”的力量。

*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情境下是否有心理挫折,受内在因素的影响。

一是身心条件,比如孩子认为我还小,我还有很多机会可以,那么相应的挫折感就比较小;

二是抱负水平,对目标有期望才会在挫折情境下有挫折感受,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三是过去受挫折的经验,如果孩子之前遇到过类似挫折,会自我调节,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

四是对挫折的主观判断,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演讲能力得到很大成长,而是否入选相比并不那么重要,那么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挫折感受。

挫折反应、表现

特别强调的是,挫折会带来心理压力,但挫折并不总是带来强烈的负面感受。

适度的紧张是对挫折的积极反应,能够提高神经激活水平,有利于调度认知系统认清现实,更全面、更客观地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动机、修正目标,能够调动潜能、激活思维。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指出,跨越挫折是心流产生的重要因素。“心流”是指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下,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内心将体会到最大幸福。

当挫折感来临的时候,不但不能压制和掩盖它,而是要去认同它,这样才能找到方法去克服,才能体会到全然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在完成任务时体验到征服感,形成真正的信心。

急于缓和挫折,未到时机就解除焦虑和逃避巨大挑战都会妨碍心流的产生。如果孩子体会到挫败感时,父母急于保护孩子,让他们远挫败和焦虑,会剥夺他们通过努力后成功而产生征服感的机会,会让他们没法体会到心流状态。

过度紧张是对挫折的消极反应,会表现过度焦虑、倒退、攻击、妥协、冷漠、固执等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哭了、或者很沮丧的时候才是遇到了挫折,其实那只是其中一部分表现,当我们了解了心理防御机制,才能觉察到更多孩子的挫折感受,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进行挫折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是情绪相性的协调机制,是心理冲突超出意识耐受时的“过载保护”,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

1.潜抑:将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纳的冲动、念头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中,或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并排斥在记忆之外,从而免受动机冲突、紧张及焦虑的影响。“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再想它了”。

2.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得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鸵鸟,敌人逼赶近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作没这回事一样。

有病的人:“我没病,我不吃药”。

3.投射: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转移到外部或他人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隔离: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不说“我没选上”,而是“我没去市里比赛”。

5.反向:把不能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相反的方式呈现

很想担任文艺汇演的主持工作,当班长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却说:你们都找不到其他人了吗?我现在要准备考试,没什么时间“。

6.转移(移情):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大家所熟知的“踢猫效应”。

7.抵消: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为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焦虑。

工作繁忙无暇陪孩子的父亲,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质来消除心中愧疚感,并使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照顾孩子的。

比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

8.合理化:采用合理的理由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酸葡萄心理,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者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某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不料只考了第十几名,于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想做书呆子

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做成的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找借口: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都归因于其他理由,或找人承担其过错,以保持个人内心的平衡。

9.升华:把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能为社会或他人所接纳,具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正能量。

10.退行: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较成熟的策略而使用幼稚的方式应对。

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家中有了弟妹或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11.幻想:脱离现实,在幻想中获得内心的满足。

最典型的就是阿Q精神。

12.幽默:在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方式。苏格拉底,雷电之后必有暴雨。

葛优,热闹的大街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12.代偿:利用某种方式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胖孩子被嘲笑,努力学习。

特别提醒:识别心理防御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察觉孩子的挫折情绪,帮助孩子做好挫折管理。而不是为了打破心理防御机制,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后果。

如何与挫折感相处?

正确的做法

当孩子感到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孩子认同和接纳这个挫折感,认同和接纳这个感受,才能继续走到下一步,找到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改变目标。这样孩子才能“有智慧去分辨哪些是能够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有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有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

错误的做法

不认同这份挫败感,用熟悉的办法想帮助孩子去压制和否定这个挫败感,或者去掩饰它。

错误做法一:否定挫败感

——“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点小事儿不值得难过”

错误做法二:压制

——“有什么可哭的,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

错误做法三:安慰、取悦

——“不管怎样,你在我心里是最棒的”

错误做法四:转移注意

——“别想这个了,请你出去吃大餐”

这些方式可能不但没有用,还会带来一些麻烦。如果这样做,那与这个挫败感而伴随的“无能”的感觉,就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以后再碰到这个问题时,就总是会体会到无能感,想逃避。这份无能感很要命,很多人得抑郁症都是源于对无能感的恐惧。所以,真正给心理带来打击的,常常不是事情没做好产生的挫败感,而是对挫败感的不认可,由此产生的对自身的不认可

如何帮助孩子跨越学习中的挫折?

要想帮助孩子面对挫折,调节情绪,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应用NLP代表人张国维博士提出的“情绪三明治法“:先谈情,再说爱,最后讲理。

第一步:“谈情”。

认同孩子当前的情绪,与孩子共情。让孩子觉察到内在有一种无力的感受,然后静静地和自己这份情绪呆一会儿。不要急于去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当孩子的这个情绪被接纳,得以表达后,情绪是流动性的,就会慢慢平复下来,这时她内心想要讲得更好的决心开始冒出来起作用。

对孩子说“是的,觉得讲得不够好时,真的会觉得很沮丧”。

第二步是“说爱”

要看到内在的力量和在以往成功的经验,来让自我的能量更强大。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出孩子努力的成效,孩子内心就体会到很强的力量感。

对孩子说:“我看到你真的很用心,想做好,这些天我看你练习演讲时,你很注重通过故事来阐释你的观点,这样确实能让听众共鸣,我欣赏你的这种风格。”

第三步:“讲理”

要找到原因,找到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这次有哪些问题之前疏忽了,下次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问完这个问题,孩子思路立刻就打开了,不但不再沮丧和挫败,而且力量很强,会恨不得赶快到下一次演讲,来努力改进,看看自己提升的效果。

*一个应用案例

现在学校学拼音的速度太快了,不到两个月,就把所有的拼音过完了,孩子上小学之前没学过拼音,根本跟不上。现在孩子一读拼音、写拼音就哭,怎么办?

第一步“谈情”,我们先对孩子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认同。

说“刚读了三个就开始哭了,是因为看到那一大篇拼音,你就觉得很发愁,是吗?”“我理解你难受的这种感受,因为学了快一个月,但还是不能完全地达到老师要求的水平。”“如果有办法能够不学这个拼音,你都恨不得不要学它,是吧?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跟它死磕了。”

说这些话,能不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他的难受和挫败。如果我们真的体会得到,那就应该知道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他心情迅速愉快起来,或者指责他的不愉快,而是让他把不舒服的情绪表达出来,这些情绪表达出来并被认同后,下面想要学会的力量才不会被卡住,才会冒出来。

第二步“说爱”,说孩子心中想要学会的力量和孩子的进步。

说:“我看到你真的很想学会拼音,为它付出了很多的心思和时间。我们来看看你在中间学到什么?”

这时把我们看到的进步说出来。让孩子看到进步,心里产生力量感。

比如:“我看到你b和d的用法最近过关了,在这两个声母上面没再混淆出错了,这是很大进步呀!而且三拼音节也拼得很准确了”。

第三步“讲理”,跟孩子一起找办法跨越挫折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步不能在孩子一哭的时候就用,马上就给建议或方法,那样是没有用的,因为消极的情绪卡在那,这时说什么孩子听不进去。

一定要在前两步走完之后,说出来才有用。孩子的负面情绪用恰当地方式发泄完,心里想学的动机冒出来,而且看到自己成功的部分、体会到力量感时,才和孩子说。

“来我们看看现在还有哪些难点,或者哪几个音上还要再练再提高”

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练习。每练一段时间,要总结看看又搞定了几个难点,哪些部分又提高了。当孩子终于练会拼音时,内心才会有征服感。


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再增加挫折和打击,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征服困难。当孩子有挫败感时,不要过早地干预,让孩子远离挫败感,那样会让孩子习惯逃避,而产生无能的感受。只有孩子经历挫败、心情沮丧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时,孩子才会产生征服感。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