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

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

2012年05月13日 20:45:16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费蔚 访问量:220

2 008年暑期中西部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讲稿(5-1) 

第一讲 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费蔚

  进入新课程“口语交际”这个新名词出现在语文教学的目标领域中。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要求和文明素养的形成。

  由于“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有着鲜明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动起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想“交际”

  一、激发交际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积极热情、兴高采烈地从事这方面的活动,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积极的兴趣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基础。英国历史上有位叫犹斯瑞里的首相曾说,他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议院做一次演讲。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可笑,但实则体现了这位首相的交际兴趣指向。

  只有对口语交际有兴趣,才会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才会主动地掌握交际内容,有预见性地设想交际过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变措施,灵活地引发交际互动,积极创造和谐的充满智慧的交际氛围。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蒋春霞老师在《向你推荐一本书》中的做法。【播放录像】

  教学中,蒋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本书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既有古典名著——《西游记》,又有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选,还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和科幻故事《哈利波特》,题材丰富,内容多样,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内容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让他们产生交流的需求。在呈现这四本书时,蒋老师又以嘉宾出场的方式,隆重推出书中的主人公,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在饶有兴味的过程中走近熟悉的的人物,走近有趣的书籍。

  二、选择交际话题

  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交际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习场景中选择话题;从近期发生的社会时事中选择话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作为话题;以学生爱玩的游戏、比赛和他们喜欢的音乐、绘画为话题;以学生中有分歧的观点作为话题等等。总之,话题要贴近学生,能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让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乐意与人交流真实的想法。

  交际话题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本身具有交互性,让学生一看就产生与人交流的兴趣,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让“交际“更充分。

  1.具有交互性的话题,要让“交际“更充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课例: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猜谜语》游戏

《猜谜语游戏》

1 师生互动

  师:老师先出谜语,请同学们猜,谁猜到卡片上的谜语,美丽的卡片就送给谁。

……

  师:这儿还有几则谜语,不过,这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还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

  2.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给大家说说?你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人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组里的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组里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

  这个课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我们知道,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本身就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互;而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猜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这样使得交际互动能进一步展开。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得口语交际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课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交际目标分层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融合,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课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教学内容

目标意图

①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

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过程。

②请猜对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

③学生出谜语,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说是怎样猜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④四人小组猜谜语,选出最好的谜语。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评价能力,在团队中逐步形成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识。

⑤将小组推荐的谜语贴在墙上让同学猜。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体会感受口语交际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2 交际对象广泛

  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口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课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交际形式多样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而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应当“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有的话题,交互性不太强,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2.交互性不太强的话题,要积极引发“交际”

  比如,《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话题,教师往往会采用学生介绍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但“交际”的意味不够。下面我们来看看蒋春霞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交际的。【播放录像】

  《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课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

  第一阶段的教学围绕“推荐一本书”这一主题,以介绍书名作者,故事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想等为主要形式,重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和表达的能力。而第二阶段,为了更好地引发交际互动,教师以“好书大比拼”为载体,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

  “好书大比拼”看似与“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话题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却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蒋老师通过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为好书拉票”,“介绍投票理由”,“随机采访投票评委和拉票选手”等教学环节,充分展开交际过程,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我推荐、共同协商、精当表述、应答感谢、灵活应对等不同的交际方式锤炼,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这一个个交际点犹如点点星火,一经学生交际欲望点燃,便能逞燎原之势。因此,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课例中,“自荐和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介绍投票理由”,“随机采访”等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介绍投票理由”环节,学生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为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随机采访”中,教师采访了投最后一票的同学、得票最少的同学、得票最多的同学、与冠军仅差一票的同学,展开了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

  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有力作用的形态。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营造交际氛围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和情调。”教学氛围包括物态的和心态的两大部分。

  物质氛围主要指教室环境和儿童的课外生活。教学中,口语交际比较多地在教室中进行,因此教师就要根据特定的交际话题来调整教室氛围。比如,以“春联”为话题的口语交际,就可以在教室里张贴春联,挂上学生自制的小灯笼,在录音机里播放鞭炮声,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走近田园生活”为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张贴乡村景色的照片,摆放农作物、农具等等,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乡村景物展览馆;以“谈话”为形式的口语交际,可以模仿“实话实说”栏目,在台上放上对话者就座的桌椅,撤去课桌椅,将台下布置成观众席。此外,还可以根据交际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将学生的座位调整为“秧田型”、“马蹄型”、“分组型”等。需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不必只局限在教室这一小范围中,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到田野、果园,到农场、企业,到社区、街道……那里或许更能激发起学生交际的欲望,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都能够成为口语交际理想物质环境。

  心态氛围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中教师真挚的情感、浓浓的爱心、亲切的话语、和蔼的微笑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助推”作用。

  口语交际由于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更不能忽视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口语交际的产生是“情动而辞发”。口语交际的原动力有赖于情感的催生,而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作为土壤。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指责和奚落,交际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交际的欲望易于被点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言善道的孩子会变得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产生倾诉的需求。反之,口语交际的话语权则会集中在个别优生处,形成优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大多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其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言为心声”。口语交际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由于交际者的个性差异、知识储备、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不同,使其表达的能力、表达的方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理解、包容的氛围中,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孩子会受到表扬;敢于超越自我,大胆参与交际的孩子同样能得到嘉奖;孩子们的突发奇想和另类观点,只要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也能够获得表达的机会。因此良好的氛围,能够锻造出富有个性的孩子,能使口语交际教学异彩纷呈。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很多,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笔记或许会给我们些许启示:

  (一)

  今天,我认真地看了自己执教《快乐拼图》的课堂实录。应该说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看完录像,我始终觉得课堂里似乎缺了点什么。究竟是什么呢?好像是一种氛围。对,是缺少了一种融洽的、自然的、符合真实生活的交际氛围。可是,录像中的我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以正面鼓励为主,怎么会给人不够融洽的感觉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当反反复复地观看录像后,我一下子醒悟了,原来是站的位置出现了问题。录像中的我,尽管态度亲切,可是始终把自己当作教师,站在讲台边上,和学生进行远距离地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被一个个小脑袋隔开了。真实生活中可不是这样交流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近距离的,这样才能倾心相诉,侃侃而谈。是呀,只有空间距离的缩短,才会使心灵距离缩短。否则,交际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这也不符合口语交际要求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这一要求呀。

(二)

……

  果然是这个原因!今天我再上《快乐拼图》,调整了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我走到孩子们的中间,课堂氛围真的变了。在和亮亮交流时,我弯下身子认真地倾听他的发言;和小丽交流时,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小脑袋,微笑着和她对话。孩子们之间交流时,我鼓励他们离开坐位,走到同学跟前去,坐到同学身边去交流……真神奇,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融洽了。我和孩子们之间,心更 近了;孩子们和孩子们之间,心更近了!

  教学笔记中这位教师是凭借调整师生和生生间的位置来营造良好的氛围的。口语交际中,师生间、生生间距离的控制,教师的肢体语言呈现都是十分微妙的,它们无形地影响着课堂氛围。笔记中的教师走近学生,俯下身子让自己的目光与学生平视,细心地倾听,娓娓而谈,平和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时,教师淡化了角色意识,和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课堂氛围融洽而和谐,口语交际过程展开充分,目标有效达成。正是由于空间距离的拉近,实现了心理距离的拉近。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能“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创设恰当的的口语交际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交际的欲望,而且能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提高交际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口语交际情境:

  1.模拟真实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图画、音乐、场景、录像等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合作交流的氛围,把学生带入接近生活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体,并通过教师的语言、神态等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

  下面以《我们去旅游》为例,来谈谈怎样模拟真实情境

《我们去旅游》

  口语交际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风景名胜。

  教学中创设一个快乐旅游的情境。教师请学生分别扮演小导游以及来旅游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和外宾。小导游不仅要向大家介绍风景名胜,还要用恰当的方式回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游客提出的不同问题。表演时,学生可交换角色,反复演绎。表演完毕,其他同学可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这一口语交际情境有以下特点:

  (1)场面比较真实

  旅游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活动,旅游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交际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

  (2)内容比较丰富 

  参与口语交际的人物众多,不仅有小导游,还有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外宾等,身份各异的交际对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际内容,扩大了参与面,使学生在和不同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提供典型案例

  案例本身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提供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发现,不仅能表达个人独特的见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理解他人的良好态度,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修养。比如:

  以“辩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可以提供以下案例:爸爸是个音乐“发烧友”,特别爱买价格低廉的盗版CD片,买回来后还常常高兴地说:“真划算,这么便宜,听起来和正版的效果差不多呢?”你认为爸爸的做法对吗,请你谈一谈。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一方面在人民生活水平尚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买盗版CD,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这样做的确侵犯了正版的知识产权,这就构成了一组矛盾,因此可以让学生就此发表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还可以就此产生争论。

  3.设计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既是学习者最初的动机,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牵引力。问题情境是促进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条件。

  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内在的交际需要,达成交际目标,形成交际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沈琳老师教学的《快乐拼图》为例,来谈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播放录像】

  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具有交际意味的问题情境。首先,“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因为“借”的结果只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合理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其次,“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落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案例中,借图片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从这个案例可见,由于口语交际所创设的情境接近真实生活,符合学生内在需求,因此它的实效增强了。

  当然,创设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

  1.交际情境的有效性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有效,不仅能使得交际持续,还应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下面我们以《奇妙的动物世界》为例谈一谈交际情境的有效性。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 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的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 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创设交际情境,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1)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创设情境的局限造成的。(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这个课例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课例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2.交际情境的综合性

  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口语交际情境。因此,创设的口语交际情境应当具有综合性。下面,以郑黎萍老师《走进田园》为例来谈一谈。【播放录像】

  这个课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创设连续的交际情境

  在这个课例中,围绕话题,创设了农具介绍,家乡特产品尝,农家玩具制作等一系列情境。这一个又一个交际情境,一方面能给学生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使得他们始终处于交际期待之中,保持着良好的交际状态。另一方面,在连续情境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行为能较好地持续下去,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锻炼。

  (2)情境创设与活动结合

  这个课例体现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特点。课例中介绍农具、品尝萝卜干、农家玩具展示,制作玩具,当场玩一玩等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身心舒展,交流自然。口语交际与活动相结合,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在活动中进行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发展。

    3)综合多种口语交际形式

  口语交际情境应当能集结独白、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多种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走近田园》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玩一玩等活动,使得学生在多样化情境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形成交际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大家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分享知识,增进交往,深化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那么,怎样形成交际共同体?下面,我们来看看杨珠英老师在《感谢与安慰》一课中的做法。【播放录像】

  教学中,杨老师将需要安慰的对象粗略地分成四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安慰的对象,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口语交际共同体。在同一个共同体中,学生由于彼此了解,志趣相投,加之又是自主选择,因此,交流没有障碍,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课堂实施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真情投入,既有个人的侃侃而谈,又有生生间的平等对话、还有自然产生的自由插话等情形,口语交际在和谐、宽松、不露痕迹的的氛围中展开。

  当然,交际共同体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而是形成了一种更为自主的交际方式,交际共同体的有效活动,需要落实以下要求:

  1.有任务

  在交际共同体中,要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否则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絮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例中,杨老师提出的任务是“请你说些安慰的话,开导开导同学。”这样的交际,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指向明了。学生在共同体中能围绕任务,展开有针对性的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有效性。

  2.有支持

  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角色也有了全面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地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旁观,同时给予必要的学习支持。

  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诱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

  在口语交际共同体中,学生的交际需要来自学习伙伴的支持,这里的学习伙伴既是学生也是教师。而教师更应该在口语交际共同体中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为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感谢与安慰》一课教学中,杨老师很好地发挥了促进者的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时,老师随机走入学生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进行适时的补充和提升。正是由于教师的学习支持,才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课堂互动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支持并不仅局限于教师,它应该包括一切可提供支持的个体或群体。

3.有反馈

  学生在共同体中的学习,还应当让其他成员了解,因此需要反馈。反馈不仅能呈现学习的结果,而且能再现学习的过程,从而再一次引发新的口语交际。反馈的形式不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转述别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大家的观点,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的应答方式……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不宜过高要求。对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应当加以鼓励。比如,在《感谢与安慰》中,学生的反馈形式十分丰富,既有共同体内同学的安慰,也有来自共同体外的同学的鼓励,这种打破交际领域的交流很有意义。在反馈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内容转述环节,也十分有价值。杨老师让同学说说“你们知道骊简妮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吗?谁能帮骊简妮说一说啊?”这是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转述,这不仅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听的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教学方式。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