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赵立芬: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

赵立芬: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

2014年01月13日 08:36:0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295

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 赵立芬

  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石家庄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004所,其中独立设置幼儿园875所,小学1546所,中学413所,特教学校24所,中等职业学校141所,市属高校5所。在校生167万人,其中在园幼儿23万人,小学生71.4万人,初中生29.1万人,高中生18.7万人,特教学生1320人,中职生19.3万人,高校在校生4.9万人。教职工11万人,专任教师9.44万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369人、省级学科名师57人、特级教师281人,市级骨干教师2126人、市级学科名师544人。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涉及6个山区县45个乡镇60多万人口。范围内有学校426所,其中,教学点320个、小学89所,初中17所、高中3所。现有在校生共计42329人,其中,教学点在校生10533人、小学在校生24903人、初中在校生5975人、高中在校生918人。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自2011年初实施的一项从教育改革入手,在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不均衡差距,惠及山区4万名学生、60多万贫困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该项工程,学生受益、家长欢迎、教师赞成、社会拥护,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二、主要做法

  教育扶贫实施地区是深山区,扶助对象是弱势群众,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工程实施之初,石家庄市就确定了党委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指挥部,建立了党委领导、教育主导、部门协作、全民支持的工作机制。有关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周调度、月交流、跟踪督导、定期要账。加强协作,共克时艰,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山区学生移得出,群众出得山、能脱贫,实现扶贫与教育的双赢。

  教育部门及时聘请专家论证评审56所学校的规划设计,统筹教师、学生及教学设施安排,跟踪督查建设进度。农工部门出台倾斜政策,加大对扶贫教育支持力度。国土部门想方设法挤出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学校项目。规划建设部门抽出专人对学校的规划、建设进行全程指导管理和监督,对收费项目能减免的一律减免。

  人社部门积极为学校配备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做好深山区群众转移就业工作。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做好退耕还林、农业开发等工作。

  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转需要。该工程约需建设资金6.7亿元,征地资金1.9亿元。按照“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企业援助一点、社会募捐一点”的原则,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瓶颈。在市、县两级财政投入4.76亿元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将工程项目学校纳入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等项目。同时,不少企业捐款捐物,支持工程实施。

  三是保障学生享受良好生活条件。山区孩子大多数家庭比较困难,为解决深山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就学问题,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多次会商,制定了项目学校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的比例和标准,在国家贫困寄宿生补助比例23%的基础上,将这一范围扩大到54%,补助标准也相应增加,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形成长效机制保障落实。同时,各县通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调整分配比例等方式,向山区项目学校给予政策倾斜,保障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考虑到低学段学生暂时难以适应寄宿制生活和学习,我市还规定根据不同年级适龄学生需求,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按需配备生活老师和宿舍、食堂管理人员,照看好学生的饮食和住宿,切实解决学生家长因转移安置带来的后顾之忧。

  四是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了《石家庄市山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试行)》,对教育教学、安全、卫生、饮食、宿管、往返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要求。各项目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学生食堂、餐厅、浴室、宿舍、冬季取暖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了教学和生活服务功能,千方百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我们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多次对项目学校进行拉练检查和现场观摩,不断督促各学校确保规范运行、管理上水平。

  五是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着眼于建名校、树名师、育英才,制定了城乡学校帮扶机制,市内与山区学校结对互助,对口帮扶,帮助山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目前,56所项目学校与市区优质学校一对一结对,全部教师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轮训,由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省市级骨干培训教师、教研员等组成的名师团队,保证每月3-4天深入到山区学校,培训各科中小学教师。

  三、主要成效

  (一)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截至目前,56所项目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竣工总面积40万余平方米,共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36388名(小学生29352名,初中生7036名)。同时,山区6县职教中心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宿舍楼等教育教学设施均进行了改造、提升,山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二)山区教育呈现新局面

  通过工程的实施,山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功能更加完备,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目前,山区的教育水平已经提前10年达到和超过了全市的平均教育水平。今年,6个山区县之中的井陉县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平山县通过了河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井陉县、平山县作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县,通过国家级、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充分证明了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推动补长短板的重要措施。同时,目前唯一一个已经有毕业生的项目初中——赞皇二中,今年普通高中升学率达75%,同比增长103%,剩余25%学生全部进入职业学校。

  (三)学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项目学校安全、卫生、宿舍、食堂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层级管理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奖惩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学校运行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批项目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经过探索与尝试,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为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奠定了初步基础。

  (四)社会效益初见成效

  随着项目学校学习、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家长对子女进入新学校后,学的好、吃的饱、住的舒适感到十分满意,对子女转移安置到中心小学、初中寄宿就读表示支持与认同。由于学生集中食宿就读,许多家长从照顾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开始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有的在家门口办起了致富项目,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山区百姓的致富渠道。

  四、深远意义

  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决策,也是一项促进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之举,“一举三得”,意义深远。

  一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从石家庄市西部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看,山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教学点多、规模小,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学功能不完备,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城乡间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较大,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山区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山区孩子集中到县城或中心乡镇,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改善山区办学条件,优化山区学校布局,提升山区教育质量,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把扶贫与教育紧密结合,抓住了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是一项脱贫工作的战略性创举。扶贫先扶智,制贫先治愚。山区孩子下山进城学习,成长、成人、成才,从封闭传统的人变成文明现代的人,从无知缺少技能变成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建设者,从而创造财富、创造新生活,彻底斩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着眼于从优化教育这个链条的起点开始,用良好的教育提升人口素质,让山区孩子接受全面优质的义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熏陶,真正实现教育好一个孩子,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改变贫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建设一个新的幸福家园的目标。

  三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把山区贫困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安家,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的统一发展。教育扶贫,实质是教育移民,最终目标是引导山区群众逐步转移到城镇。把山区百姓逐步纳入城镇管理之中,在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与城镇居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彻底改变农村居民融入城镇难、“候鸟式”移民的现状,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辟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12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下一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继续探索和创新学生免费就读长效机制、项目学校精细化管理、山区教师培训、山区职普融通、亲子关系等工作,确保山区孩子在学校安心就读、家长满意,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入实施。

  (注:本文根据“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会议发言和资料整理)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