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卫生健康工作将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县域综合医改为牵引,全面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三医”联动等,全力推动医改取得新突破。1月15日,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就今年的卫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农村居民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

  今年,我省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提质增效。狠抓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在落细做实、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深拓展、提质增效,继续保持县乡一体化改革领跑全国。

  按照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重点提升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力争农村居民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到2020年,再有20家左右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探索建立“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运行新机制为重点,通过搞活分配机制、拓展服务范围、发展特色专科、专家县乡流动等措施,提升基层能力。

  同时,多渠道提高村医收入待遇,妥善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大医院和县医院远程医疗要进入县乡村,加快一体化改革县级医疗集团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以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和主攻方向,按照“激活、规范、增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有利于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推动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制度,让政府部门能接受、社会能理解、行业能认可。

  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总会计师等制度。推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按照国家卫健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我省考核方案细则,全面开展三级医院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倒逼公立医院加强医院管理,实现“三转变、三提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强化“三医联动”破解看病贵

  按照“完善、联动、共治”的原则,以扼制虚高药价、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疗行为为监管切入点,增强“三医联动”的系统性协同性。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政策,在县域和城市公立医院“双推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域主要在医疗集团推行医保按筹资人头总额预算打包付费方式,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改革,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和出院患者覆盖率。

  加强医药费用管控,创新医保监管方式方法,推进医保管理系统、医疗机构管理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保部门对医院和医生医疗行为的实时监管,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改革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卫生健康信用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对象主体责任,以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推动联合激励与联合惩戒。

  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定型升级

  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有效盘活存量,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落实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帮扶带动、共同发展模式,力争大部分疑难危重病在省内得到解决。

  以县域综合医改为抓手,城乡分开。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三级医院强化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县级医院发挥县域“龙头”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常见病、多发病“守门人”作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以病种为抓手,上下分开。畅通双向转诊尤其是向下转诊通道,引导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要明确标准和流程,确保大医院转得出,社区接得住,家庭进得去。

  以日间服务为抓手,急慢分开。三级医院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主动调整门诊病种结构,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减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占比,提升择期手术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手术等待时间。地级市和符合条件的县医院可以推广亚专科管理模式,提高救治质量和效率。(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