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评述 > 疫情科研攻关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疫情科研攻关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0年03月24日 17:12:3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访问量:6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筱菁

  3月20日,首批志愿者正式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期。此前,经过集中力量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亦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的背后,离不开科研攻关的持续推进。从科学救治到疫情研判,从药物筛选到疫苗研制,从病毒溯源到临床技术创新……疫情防控中科研攻关的强力支撑,无时无刻不在体现。

  多学科联合攻关

  疫情发生后,科技部迅速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和单位组建科研攻关组,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张伯礼院士、陈薇院士、王福生院士等传染病、中医药、药物研发领域专家出席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并对第一批应急项目进行咨询论证。会议宣布,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

  在综合多学科力量全力支持下,科研攻关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稳步推进。

  在药物筛选研发方面,武汉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和完整的医学学科体系优势,以科研攻关服务医疗救治。学校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团队,药学院刘天罡团队、洪学传团队发现8种药物或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对新冠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在检测技术方面,针对CT影像依靠人工鉴别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情况,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加紧攻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从1月29日起,由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牵头,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启动新冠肺炎影像学AI智能辅助诊断相关研究工作。

  “影像科医生诊断一个病例要看400层左右的影像,加上前后对比,最快也需要5-10分钟,而算法只需要几秒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介绍,这背后的“最强大脑”就是算法模型。

  对新冠病毒了解的逐步加深,同样有赖于多学科联合攻关。以病毒传播路径研究为例,科研攻关组从一开始就作出重点部署,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病毒、呼吸、传染病等多领域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从最初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再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增加“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正是在持续合作研究中,人们对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了解逐步深入。

  中西医结合也是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一种直观体现。

  3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介绍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情况时表示,在治疗药物筛选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经过对5000余种药物筛选,针对轻型、普通型等不同类型患者开展具体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

  “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治疗效果更好。”同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下一步科研攻关组将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研究,同时将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结合在一起,将前期成果形成组合方案用于临床诊疗。

  产学研紧密配合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反应迅速,发挥各自所长,强化协同创新,合力推进科研攻关。

  当前,核酸检测仍然是确诊新冠肺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早在1月底,湖南圣湘生物就研发出一款应急技术攻关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在医院得到推广应用。该试剂盒最快可在30分钟内出结果,有利于缩短检测时间。

  这一成果在短时间内被研发出来,得益于湖南圣湘生物与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长沙中心开展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双方共同成立应急技术攻关小祖,以生物信息为先锋,通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所特异的靶标序列区段,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开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

  在检测方法上,由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刘天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李艳、余锂镭,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总负责人付爱思等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纳米孔靶向测序(NTS)检测方法,同样彰显出产学研紧密配合的显著成效。

  据了解,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能大幅提升病毒阳性检出率,实现当天同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10类4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监测病毒突变,有助于破解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

  “核酸检测好比是用狙击枪瞄准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有可能击不中,而新方法则是撒十几张网,捕获病毒核酸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在捕获的同时读出序列。”刘天罡说。

  在为大规模疫情防控筛选制备有效药物方面,产学研合作精准发力。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应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找到了新冠肺炎多种全人源抗体。

  2月9日起,北京佑安医院收集12位康复期病人的血液样本;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团队在14.3万个免疫细胞(B细胞)中检测出1.5万个IgG抗体序列,从中挑选出138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对这些抗体进行体外抗体表达生产。目前,合作团队致力于将筛选出的抗体用于治疗,经后续动物实验与临床验证后,有望为大规模疫情防控提供更为安全且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构建产学研链条,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发出一款氢氧气雾化机,用于缓解新冠肺炎患者病症。为实现科技转化,他们找到了上海制造商,生产出两三千台机器,无偿提供给临床一线治疗使用。

  隔离病床、隔离诊台、隔离输液椅等防控产品助力疫情防控,正是产学研配合形成有机衔接链条的例证。钟南山科研团队研发出这些产品后,3月上旬,广东(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就已完成生产。如今,这些防控产品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制度优势汇聚合力

  3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动手早、方向准、讲科学、齐心协力,是我国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的重要原因。“疫苗成功研发是人类面对重大传染病取得根本性胜利的关键,国内外民众翘首以盼,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上下数千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全力以赴,推动我国疫苗研发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一项项科研成果,折射出科研工作者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攻坚克难的坚毅品质与日夜奋战的艰苦付出。

  “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投入到新冠病毒的科研工作中去。”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从事传染病病毒研究已经有30多年。自1月10日开始,张林琦就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新泉组建团队,在实验室里加紧研究,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与疫苗设计日夜奋战。“让科研成果尽快落地,尽快服务患者。”张林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恨不得一天24小时投入工作”的科研人员,何止张林琦一人。四川省成都市疾控中心加紧推进“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响应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作为项目实施的“排头兵”,该中心科研人员有的已“连轴转”了1个多月,有的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数不清的深夜加班,记录下这些科研工作者与时间赛跑的每一个脚步。

  在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上,一个仅有9人的科研工作团队,就研发完成了新冠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实时采集分析系统的1.0版。作为战疫的数据“大脑”之一,这一系统从研发到上线,仅仅用了72小时。“排头兵”的默默发力,造就出令人惊叹的科技“加速度”。

  科学容不得丝毫马虎或虚浮,非常时期更是如此。在一些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从7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中筛选出5000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再反复试验选定100个左右药物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最后才能聚焦到一批药物上。

  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对于疫苗研发,科研工作者以求真求实的专业精神和舍得下苦功夫的科学态度,不舍昼夜地在与病毒赛跑。

  从毒株的优选到产品注册,疫苗研发大约要经历十个流程。据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常态下,所有这些过程一般是串联的。而此次疫苗研发在这些流程链条上能够提前,与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并联工作模式密不可分。

  创新工作模式的背后,科研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研发用品的备份,研发机构和实验动物机构科研人员有效对接,药品检验和审评机构工作人员参与到整个研发过程的检验和过程的审批环节……多方努力汇成合力,有效推进科研攻关进度。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不仅仅是疫苗研发,各项科研攻关成就的取得,都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下,各方面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多方努力汇聚成合力,全国上下一心,全力应对疫情。

  多学科联合攻关,产学研紧密配合,广大科研工作者发挥专业精神,一方面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按科学、按规范、按技术要求推进研发,一方面争分夺秒,最大限度提高研发效率,为疫情防控贡献强大科研力量。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