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 > 落榜生如何找到自己的春天

落榜生如何找到自己的春天

2015年08月31日 09:34:5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202 作者:阳锡叶 王宇 唐文贵

高考录取进入尾声,失落、迷茫、焦虑成为“落榜生”群体的特征——

落榜生如何找到自己的春天 

  近日,马云给高考失意考生写的一封信引起广泛关注,马云在信里说:“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他还说:“我们的运气不是在考试中,我们的运气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今年全国高考录取工作将于9月3日正式结束,目前录取工作已进入尾声,考生们几家欢乐几家愁,被录取了的喜气洋洋,憧憬着大学的生活;而因种种原因榜上无名的,失落、忧郁、迷茫、焦虑则成了这个群体的特征。那么,“落榜生”是否有春天?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落榜生”心理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落榜生”都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以湖南为例,今年该省共有高考考生39万人,全国共有1537所普通高校计划在湖南招收新生27.9万人。也就是说,有11万余人“落榜”。如果以本科录取14万人为线,那“落榜”的人数更多,达到25万人。

  湖南保靖县民族中学应届毕业生张涵(化名),今年高考成绩为文科406分,“在几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成绩都在480分以上,这次只考了这么一点分,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我家庭条件又不好,在这节骨眼上,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上一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专科学校,心有不甘;出来工作吧,一没学历,二没有技术,三没有力气,都不靠谱。我现在心里压力很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常思亮认为,从宏观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与以前相比,“落榜生”已经大大减少,这是社会的进步。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落榜也是不可避免的,“落榜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还有的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需要家长、社会和政府给予更多关注。

  “落榜”的消极情绪怎么解决?

  带高三多年的保靖县民族中学教师彭图良认为,“落榜生”首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学会面对现实、接受失败,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其次是要合理归因,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不努力、方法不对,还是临考心态不好?合理归因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本。

  彭图良说,“落榜生”要为自己重新定位,给自己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期待,然后有从零开始、朝新的目标努力的勇气。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重建自信,找到内在的依靠,同时通过与父母、朋友的交流,找到外在的依靠。甚至可以对父母、朋友、心理医生把所有苦闷都说出来,用大声倾诉、放声大哭等手段宣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面对的机会越来多,不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对于高考失意的考生来说,马云在信中写道:“人生变化无常,今天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

  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邱丽芳认为,上大学毕竟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落榜生”不能自暴自弃,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冷静地分析下一步的人生规划,作出正确的决定。

  在彭图良看来,就目前来说,“落榜生”复读或者上职业学校,是比较好的选择。复读,可以参加来年的高考。如果不考虑学历问题,职业教育已成为最有性价比的教育投资行为。此外,还可以选择自学考试、参加成人高考,上民办校、技校、网络学院,参军、进行创业等。

  给“落榜生”更多机会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中毕业生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3年的教育无法让他们获得工作技能,夹缝中间的“落榜生”显得异常尴尬。为“落榜生”开辟一个空间,找出一条适合他们自己的路,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常思亮表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落榜生”提供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清醒地面对现实和认识自己;学校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不能太过功利,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终身发展,不管有没有上大学,都要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发展基础;政府和社会应该开辟渠道,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绿色通道”,让他们掌握一门技能,以便更好地及时就业。

  邱丽芳则建议,一是对于因生理、心理等原因,或涂错卡、漏做了题导致发挥失常,或因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当、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落榜的学生,如果有复读的意愿,教育部门应该为他们复读提供便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

  二是对于基础很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复读高考希望不大,本身也不愿意参加复读的落榜学生,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可为他们提供成人教育大专与本科、自考专升本辅导班、网络教育大专、专升本的再教育机会。

  三是对于不想再参加系统学习,只是想要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从而得到从事特种工作岗位的“通行证”的群体,高职教育也会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非学历教育机会。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31日第1版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