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管理 > 放假了,幼儿安全防范千万别“放假”

放假了,幼儿安全防范千万别“放假”

2014年07月21日 08:22:23 来源:《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访问量:209

编者按:炎热的夏季来临,许多幼儿园开始陆续放假。如何安排“熊孩子”快乐安全地度过清凉一夏,成了许多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不妨看看孩子们的暑假众生相:大玩平板电脑、看电视,生活步调变成晚睡晚起、饥一顿饱一顿,满手脏兮兮抓着东西啃,奔波于各种兴趣班……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安全的假期呢?本期我们请幼教工作者们纷纷献策,引导家长注意手足口病、食品卫生安全、作息规律、远离电子产品、防止溺水等暑期安全关键词。

一次实验比百次说教更有效

    ■高健

    《荀子·大略》中说:“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会让其终身受益。而安全教育的主体,不能单纯地依赖幼儿园,更需要家庭的介入,二者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因其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空洞的安全说教很难触动幼儿,固化于内心。家园共同合作下的安全教育应着眼于细腻的“琐碎”,通过及时提醒、反复巩固,让安全意识根植于孩子内心,外化成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恪守安全规则,本身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安全行为环境,幼儿则会耳濡目染地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捷径,父母可以经常通过游戏渗透安全知识,在游戏中随机创设危险情景,提出一些假设,对于孩子的反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点滴灌输,潜移默化,发挥“马前炮”作用。根据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可以演化成“他人自然后果法”,即如果意外事故的主角是熟悉的小伙伴,危险真真切切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家长要及时“遇物而诲,择机而教”,进行当下安全教育,幼儿就会深有感触,铭记在心,“马后炮”同样有奇效。

    适当尝试安全的“体验”教育。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孩子发生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过度保护反而会淡化孩子的安全意识,削弱其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预知并确保危险可控的前提下,让幼儿吃点小“苦头”未尝不可。一次实践经验比一百次空洞的提醒更有效,通过安全实践,让幼儿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能力,更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农村幼儿要注意食品安全

    ■方梅

    暑期天气炎热,气温升高,细菌生长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烂,引发中毒的几率增多。农村幼儿暑期长期呆在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农村生活习性,确保饮食安全,避免幼儿发生食物中毒或患上食源性疾病。

    不食过多冷饮。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冷饮,如冰淇淋、冰镇汽水等,这些冷饮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低。大量冷饮进入幼儿消化道,过冷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造成肠道感染,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家长在给幼儿食用冷饮时,一定要控制好种类和数量,防止幼儿暴饮暴食。

    不参加农村自办宴席。农村自办宴席由于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食品加工场地差、设施简陋、清洗消毒不彻底、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熟食冷菜制作储存不当等原因,食物在气温高的夏天细菌极易滋生繁殖。幼儿抵抗病菌能力弱,农村宴席对幼儿健康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不吃霉变、易中毒食物。暑期连绵阴雨易使花生、玉米、谷物等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在进食前应仔细查看,避免食用霉变物质而发生中毒。另外,暑期也是农村野生菌大量产出期,可食菌与毒菌不易区别,极易发生食物中毒。家长在给幼儿食用野生菌时,要仔细辨别,并经高温加工后食用。如发现幼儿出现头晕、呕吐、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向急救中心120求救,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多饮温开水、淡盐水等。情况紧急时,可对幼儿进行催吐,并将呕吐物或大便带去医院检查,有助于医生诊断。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蟠龙乡中心幼儿园)

 

警惕患上“家园不调症”

    ■姚贺国

    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反倒希望幼儿园不放暑假,理由是害怕孩子患上“家园不调症”,幼儿在家不好管理不说,还会影响九月开学。

    “家园不调症”,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不协调,尤其是吃饭和睡觉两大板块。在幼儿园因为有诸多约束,还有其他小朋友进行榜样比较,通常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指令。可孩子在家就不同了,说不吃饭就不吃饭,说不睡觉谁也拿他们没辙儿。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自己会吃饭,可是回了家就非喂不吃,再加之隔代溺爱现象的客观存在,爷爷奶奶们顶多拿一句无力的“告诉老师”或者“告诉你爸爸”对孩子进行威胁却往往无效。另一方面,长长的两个月暑假,只有极少数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开启陪玩成长模式,多数家长只能望“假”生畏,这更加剧了孩子的“家园不调症”。

    既然是症,还得由医生来开药方。爱是必须,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有方法的爱:结合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的作息情况,开启适合孩子假期生活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对儿童成长敏感期的一种尊重,有助于亲子感情的升温。

    由于多数家长无法在假期直接对子女进行生活管理,所以跟长辈的衔接工作必须融洽。跟长辈谈条件或许会比较困难,先跟孩子约定计划,让孩子配合长辈完成每一天的作息安排就会简单许多。计划的内容越简单越好,一般只约定吃饭睡觉时间,以及看电视或电脑的时间,至于自由玩耍和学习看书时间,能不限定还是别过多限定,以免孩子抗拒。家长每天回家要进行适时评价,到了周末,根据孩子一周来的综合表现,对孩子进行适当奖励,如小郊游、看电影,再如奖励小零食、小玩具。当然,假期若能适时安排外出旅游就更好了,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计划成功的喜悦。如此,九月入园方能避免“家园不调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滨兴学校)

怎样让孩子不流连“指尖世界”

    ■周克璇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渐渐成为幼儿的“好伙伴”。不少幼儿娴熟地滑动电子屏幕,在指尖下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快乐。

    电子产品以其鲜艳的画质、逼真的形象、有趣的游戏设计等吸引着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幼儿。然而,当幼儿对其由兴趣变成依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就会产生:一方面,长时间注视屏幕给幼儿造成严重的用眼负担,久坐还会影响其脊柱、骨骼的发育;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阻碍了幼儿与家人、同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语言及社会性的发展。由此可见,为减少幼儿流连电子世界需采取必要的措施。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产品以其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特点给幼儿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但是,多数幼儿处于他律阶段,缺乏自控力,因此成人就必须对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进行限制。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与遵守。

    成人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幼儿,多为他们提供与同伴、大自然相处的机会。目前,许多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就把幼儿交给电子产品“照料”。但是,幼儿与这些新奇的产品之间的互动缺失情感上的交流,为此成人应多与幼儿进行面对面沟通,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大手拉小手一起走到大自然当中,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

    在生活中,为幼儿营造真实的游戏氛围,为其提供操作的机会。一些幼儿之所以沉溺电子产品,是因为对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电子游戏吸引。成人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移植到生活中,让游戏生活化、生活游戏化,从而使幼儿通过全面的操作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

 

全方位构建防止幼儿溺水的屏障

    ■黄翠萍

    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在炎热的暑期,不少家长也会带孩子到河边或游泳池里戏水去热。可是水的无情也会导致鲜花凋零,彻底摧毁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为防止孩子在暑期出现溺水事故,确保玩水安全,我们要建起幼儿防溺水的屏障。

    幼儿园放暑假前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儿歌、案例等教育幼儿懂得保护自己,其中儿歌的形式最为有效,因为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感兴趣,学起来也朗朗上口,有利于提高幼儿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通过情景游戏的模拟,教育幼儿不随便或独自下沟渠、池塘、水井等地玩耍,如不慎落水要及时喊“救命”;看到有人落水,不要慌张,自己不要盲目下河营救,赶紧大声向附近的成人呼救。

    向家长宣传暑期防溺水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自觉履行监护人职责,要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了解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教孩子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掌握现场抢救溺水孩子的方法。

    提醒家长千万不要把5岁及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中,哪怕是一会儿也不行,因为孩子在水中极易造成溺水身亡。在必须离开的时候,如接电话或者去开门时,要把浑身皂泡的孩子用毛巾包起来,然后抱着他一起去。

    幼儿期的孩子游泳为时尚早,因此,家长应把孩子带到正规的游泳池(馆)并带上游泳圈让孩子在浅水区玩水。当孩子靠近水边的时候,即使有救生员,家长也要严密注视孩子,不能离开孩子。家长也不能依赖于游泳池(馆)的警报,因为等到警报响起来的时候,孩子早已落入水中,这时才去救孩子通常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带孩子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带孩子下游泳(馆)池玩水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此外应注意天凉不要下水。

    向社会广泛宣传,构筑全民防范的安全屏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责任,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要向社区、村委会发放宣传资料,让全社会担负保护幼儿生命的责任,如发现有孩子独自在河边玩耍要赶紧阻止,告知其家长。无论家中是否有小孩,各种水井和蓄水池的盖子都必须盖好并上锁;浅水容器里的水应该倒掉,并且扣过来放,以防小孩溺水。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

 

巧用晨谈环节预防手足口病

    ■张琪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在幼儿园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直是我们的重点防控对象。

    一天,一位家长跟我请假说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不能来幼儿园了。过了两天,另一个孩子也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我们班的三位教师非常重视,立刻召开了班级会议,对各种玩具、器具加强消毒,避免潜伏期的孩子传染给别人。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抵抗力低、卫生习惯较差,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我们决定利用晨间谈话环节和班里的孩子开展一次预防教育。

    点名环节我先让孩子们看看谁没来幼儿园,猜猜他们为什么不能来幼儿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有的说可能是去旅游了,有的说回老家了,有的说是生病了。我立刻接上话茬儿,说:“是的,他们生病了,得了一种叫‘手足口’的疾病,生这样病的人会怎么样呢?”

    我打开了事先下载好的照片,让幼儿观察生病的小朋友会怎么样。孩子们看得非常仔细,纷纷说:“嘴巴、手心有红泡泡”,“生了这种病可能会很痒、很痛”。我们紧接着讲解了生病的原因,主要是小朋友不爱洗手、咬手指头、咬指甲等,把细菌都吃到了肚子里才会嘴巴长泡泡。当问到愿不愿意呆在医院不来幼儿园时,孩子们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那怎样嘴巴才不会长泡泡,不会生这种病呢?孩子们很聪明,都说要洗干净手,不乱咬衣服、手指了。

    然后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了盥洗室,学习了洗手六步法:手心手心搓搓,手心手背搓搓,手指来回搓一搓,小鸡啄啄米拇指洗一洗,手腕最后洗一洗。

    第二天,我很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洗手洗得特别仔细了。后来康复后回来的小朋友也被大家带动起来变得爱清洁、讲卫生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

 

幼儿安全教育更需要放手

    ■李飞

    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任何东西都想去亲自“探究”一番: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试一试,而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事物就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因此,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核心问题。适度的放手不是不管,不是放纵,更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的转型,是教育“远视”的体现。

    放手需要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放手不是放任不管,努力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由发挥,让孩子在活动参与和学习中去感受、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是教师和家长应秉持的安全教育观。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奢华、时尚无关,而是基于幼儿的视角,调动孩子参与环境布置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赋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让幼儿在参与中寻找各种答案,判断哪些是危险的行为,提升自我安全意识。

    放手需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手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而这种底气来自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穿衣需要帮助,吃饭不能自理,遇事慌张,在活动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样的孩子其家长不会放手,也不敢放手。家长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把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渗透到各个环节。

    放手应以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为目标。放手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为目标。放手需要一定的底线,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安全教育与动作技能训练,以活动促发展,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促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这种放手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保护,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得以提高,整体素质也就得到了发展。

    放手是一种智慧,是让孩子走得更远的明智之举,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与创造才能。

    (作者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李翔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