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研究 > 认识与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认识与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19年10月07日 20:43:05 来源: 陕西汉阴 访问量:194

 
陕西汉阴
2天前

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对中国国情与现实实际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县域而言,将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是关乎这一地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子孙后代的大问题。结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与理解,就实施乡村振兴谈一管之见,供商榷。

一、认识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过去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有历史背景原因的。

首先,不能回避的是精准扶贫。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了2020年中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国自2016年开始进行总动员,运用了比以往更扎实的工作方法,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一把手负总责,与过去的“三农”工作主要是管农业的领导负责,提高了组织量级。二是派出77万个驻村干部,17.5万个第一书记深入贫困一线,干部到第一线声势浩大。三是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政绩、奖惩、提拔任用、目标考核直接挂钩。四是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动用如此之大的人财物资源,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乃至世界的贫困难题。

但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没有涵盖整个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标准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有所提高。因此具有阶段性特征,近期即可完成。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精准扶贫基础上面对全体农民的一个综合性战略部署,不仅要全面脱贫,还要全面发展。在工作机制方面,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相似之处,但与过去的“三农”工作又有较大区别。

其次,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乡村振兴同时也是农业振兴,是国泰民安之本。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民富则国家富。

同时,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强大,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农村,城乡二元矛盾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还有拉大差距的倾向。农村人口结构日趋老弱化,青壮劳力流失势头不减,农村生机不再,三农危机凸显,民风淳朴已是往事记忆,所以说,乡村振兴是关乎国运的战略部署,刻不容缓。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搞清楚的节点问题

1、为什么国家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乡村凋敝,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留守老人与儿童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部分,土地撂荒,即使楼房林立,大多紧锁房门,生气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第一代去了,第二代又去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很难看到年轻人了,留下的,除了极少部分能人外(这些人当中要么在当地依靠承揽工程等获取丰厚回报,要么通过经商办企业成为一方富豪,还有就是在外务工捞取了第一桶金,因为家里的特殊原因不得不放弃在外务工而返回家乡,还有为了照顾老人或孩子不得不留在家里的妇女),绝大多数为老人和小孩,三农的核心竞争力失去了,三农发展已经无从谈起。那么,现在的农村为什么留不住年轻人呢?待在农村,单纯靠种地是不行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由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缓慢,与在外边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相比,形成明显反差。长此下去,凋敝是难以避免。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放弃三农又是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的。这个矛盾的存在,就会对农村的发展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我觉得,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主要原因。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突出了两点。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不能再等的急迫难题。第二,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二十个字的总目标,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要解决农村当今的现实问题,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让乡愁回归,让广大农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换言之,就是要把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把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

有七条原则:

(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3)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4)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7)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3、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架构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个战略安排,2018年中央1号文件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分三个时间段,即3+15+15,具体内容为:

首先,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的3年时间,即建党100年的时候,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最核心的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制定出台。这个规划不仅要考虑近三年,还有考虑到33年之后,或更长时间。

然后,再分两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从时间节点安排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战略部署,聚焦目标,全力推进。

4、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党中央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用5句话、20个字来概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目标任务与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5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相近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除“乡风文明”一句保留之外,其他四句话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都升级了。2005年提出的是建设温饱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则是小康型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五句话二十个字再加“精准扶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1)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实际上就是两句话: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近几年来,通过严格管理,重大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基本上杜绝了。但是,在农产品生产的源头,还存在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环境污染、粗放生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等。中央提出质量兴农,就是要对整个农业从生产的标准规范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检疫检测体系等通过制度化、法律化予以规范和完善。

国家在产业兴旺上做了五点部署。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包括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第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五,也是最核心的一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也就是说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为什么要延长土地承包期呢?有以下好处。一是如果把这些地都收过来交给企业去种,那么农民无事可干,无事则生非,不利于和谐。二是土地在农民手上,主要还是用于种粮食,除了自给自足,还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怎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呢?那就是要求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要通过质量兴农,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相应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能够得到保证。不然,不相协调的投入产出,谁也不愿意去种粮食。这也是整个经济分配机制有待回归的一个问题,解决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既要靠市场,也要靠机制。

(2)生态宜居。中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最后做到百姓富、生态美。

2013年,习总书记就说过,“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是一个生态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人们想象中的农村应该是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乡愁浓郁,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一到下雨就污水横流,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像汉阴县观音河流域那样,河水清澈见底,道路干净整洁,是因为有博元实业的御源军长期坚守,而其他镇村就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制度管理的原因,布局建设的原因,还是群众习惯养成的原因,也许都有。要实现国家提出的生态宜居的目标,把农村恢复成有青山、有绿水、有乡愁的地方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实际上,生态宜居就是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2012年国家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甚至讲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落实生态宜居,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村庄规划是首先要做好的大事,要科学合理,更要着眼长远,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避免瞎折腾;既要利用政策资源搞生态建设,又要引导教育村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把保护生态变成自觉行动;还要动员社会资源投入和村民投资投劳,鼓励引导组织村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3)乡风文明。以往,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是乡里乡亲主动帮忙,不要报酬,现在不要报酬的少了,人情变得比以往淡漠了。如随份子水涨船高,人情世故成了大家的重要负担,少数地方封建迷信死灰复燃,陈规陋习甚嚣尘上。倡导乡风文明刻不容缓。什么是乡风文明?简单地说,就是民风要回归淳朴,农村风气要健康向上,具体而言,包括: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使农民重拾淳朴之风,邻里和谐,相互守望,互帮互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找回乡愁。

(4)治理有效。主要内容是: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三是建设法治乡村,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五是建设平安乡村。村一级是处于体制内外临界状态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与管理也因地域、村情等有所不同,对村一级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也容易形成真空状态;由于一些地方对村干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管理,不查则已,一查就是大案、窝案,而且是前仆后继,一些村的村民对村干部怨声载道,影响极为恶劣;如何才能做到治理有效呢?制度要健全,监督要经常化,对发现的问题不姑息不迁就,防微杜渐,防止小官大贪,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通过清理村级的权力清单,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摸索一系列配套的机制,使得民主协商与监督贯穿于村级事务运行的全过程。

(5)生活富裕。加大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一个是村庄的公路建设,一个是村庄的人居环境改善,还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农村网络覆盖,网上购物,第三方服务方式的进入,都要培育和鼓励。上述工作内容有的已经具备,有的还需完善,但也要因地制宜,按需规划和建设,比如:学龄儿童太少已经不具备办一所学校,如何解决其上学问题?为一两户高山偏远村民修路架电,与异地搬迁对比,是否划算?要研究更加有效而长远的解决办法,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通过多种措施,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同步,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还有一个是精准扶贫。主要是打好最后阶段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避免震荡和脱节。

概括起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兴旺中把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内容,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生态宜居中的“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以及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作为重点;乡风文明中把大力弘扬农村正能量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关键,旨在找回淳朴民风与乡愁;治理有效中的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强调民主管理以及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乡村、实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村务管理公开透明是关键;生活富裕中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农村的教育、卫生、医疗等配套服务的跟进优化,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为重点,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支撑有哪些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旨在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2)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给农民吃一颗定心丸。

(3)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三权分置”后,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户资格权也不变,用于流转的是使用权。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3个利好消息:

(1)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

(2)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

(3)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但是,明令禁止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墅、建私人会馆。当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防止农民出卖宅基地,也防止城里人到农村抢购囤积农民的宅基地。

6、乡村振兴所需的人财物如何保障

乡村振兴,要投钱、投物、投人,其中人是最核心的,尤其是吸引社会资源到农村来搞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社会各界精英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让农村以后不再是地广人稀的“空心村”。

把人财物吸引到农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入须有回报,这就需要拿出资源,让人愿意投;要有政策保障,让人敢投;要有环境保障,让人愿意长期留下来搞建设。这三个问题解决不了,除了政策资金之外,其他资源就很难到位。因此,出台得力的配套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7、乡村振兴有哪些组织保障

党作为“三农”工作的领导,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还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书记负总责,意味着这项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书记抓还是分管领导抓,有本质的区别,动用的资源更广,推进的力度更大,工作要求更高,因此对乡村振兴不能等同于一般性业务工作,是个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大工程。

三、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央出台的政策,往往是宏观的,纲领性的,针对全国的。具体到一个县域,要认真深刻全面领会中央精神,再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中央第十五个1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一条适合当地需要的乡村振兴之路。

1、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二者是渐进的关系,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的割裂开来。解决贫困是前提,乡村振兴是目标。

2、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前提下,首先要制定好规划,抓住机遇,用好用活可用政策资源;

3、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工作中要善于创新突破;

4、要组建一支讲政治、有执行力的工作队伍,突出专业化要求,不留死角,覆盖乡村振兴主战场。

总之,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精神的实践中,既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划,更要以持之以恒、抓铁有痕的毅力和胆识,推动工作开展。党委政府要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提供人财物的支撑保证,书记要主动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县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责任传到到位,工作督导扎实,工作落实有效,有序推进,抓出成效。

四、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得机遇

1、做好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后,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户资格权也不变,将使用权流转出去,可以使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再利用,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来源。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明确要求防止农民出卖宅基地,也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抢购囤积农民的宅基地。中央一号文件给予“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给了县一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规划利用权限,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县域范围内闲置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准确推进适合县域实际的新产业新业态,尽可能多争取一些建设用地指标;但同时要注意到,政策明令禁止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用途方面的规定十分严格,都是红线,不能逾越。

2、多争取、使用好政策和资金。争取政策的目的不是用来看的,而是要想办法把它用好。争取政策的前提还是要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下,按照争取政策与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多渠道争取,解决规划预算资金缺口,同时要制定严谨科学的管理办法,合理调度各类资金,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3、实施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破解县域工业布局不合理、运行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切实实施绿色兴农,从整个县域的维度来谋划绿色兴农的问题,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探索在同品类中作出高品质、在小众消费中作出大销量、在相同产品比价中作出高溢价。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真正把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释放出来,有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研究一二三产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使之成为县域发展的有效产业链,高质量的农业有加工业做配套,有多渠道的销售动能驱动,营造农村一二三产业持续稳健的良性发展机制,利益分配兼顾多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4、积极探索模式创新。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实际,在中央的原则规定之下,探索乡村振兴的共性标准、模式样板,又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忌照搬照套、形而上学;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做好对城市供给的配套与补充,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城镇的后花园;偏远村组,要注重挖掘特色产业,健全基础设施和补齐社会事业方面的短板,找回乡愁,再造淳朴民风;

5、科学优化工作机制。在三级书记负总责的组织架构下,目标任务、责任传导、考核督导、责任追究要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明确以后,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政策依据、推进措施和工作方法,确保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人员政治思想过硬、工作能力一流,制定办法、拿出资源给予奖励、补助或提拔重用。不宜提倡“一刀切”式的人海战术、蜻蜓点水式的工作方法、浮在表面不接地气的数字帮扶。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保证工作质量不打折扣,同时也要算经济账,行政成本支出的预算控制和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切实把各类资源充分管好、用好。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稳扎稳打,大胆探索,勤于实践,确保按照阶段规划高质量完成阶段目标任务,按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本文作者:李祚文

编 辑:陈强山 编 审:张春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