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初探

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初探

2020年07月17日 07:17:50 来源:教研小帮手 访问量:211

 
教研小帮手
2天前

第9期教育理论免费共读正在报名中


引 言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生吃住都在学校中进行,教师更应抓住机会,加强学生个人习惯、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采取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形成严谨、务实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寄宿制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源数量锐减,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与科学办校政策的落实,撤点并校成为改革的关键,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重点建校模式,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家庭带来极大的便利。寄宿制学校虽然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平台,但由于管理层面与硬件设施建设中存在各种难题,导致管理中出现了较多漏洞。


(一)学校管理意识低,制约学生全面发展

一些寄宿制学校的领导管理意识较低,对宿管教师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宿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松懈、应付了事的现象,导致寄宿制学生放学后表现自由散漫,纪律性较差。一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休息时间不固定,甚至结伴外出闲逛、游玩,导致白天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学生在外出时也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二)家庭教育观不正确,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农村家庭中,有一些条件好、教育意识高的家庭,他们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学习情况等较为关注,但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当寄宿制学生回家时家长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教育,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父母盼子成材的愿望可以理解,但由于一些家长无法正确看待现实情况,只怀揣着让孩子以后上重点学校的愿望,看不到孩子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不足,不能从孩子自身找原因,而是一味地苛求孩子进步,导致孩子离家到寄宿学校后变得自闭内向,学习成绩落后,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优化寄宿制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文明习惯教育

营造文明的校园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文明习惯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关键。举例来说,农村寄宿学校应建立文化板报,定期更新文化宣传故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引导小学生课间或放学时间集体阅读,养成文明习惯。通过设置文明板报,既美化了校园,又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教育。同时,在学生的寝室、教室、食堂等地方,可以设置一些中华文明小故事的卡通图片,并悬挂名人警句,从点滴细节中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加强文明教育。


(二)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加强合作,加强学习与生活习惯教育

在小学寄宿学校中,因学生年纪小,自律性与自理能力较弱,需要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共同耐心教育指导。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纪律秩序等情况,而生活教师则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日常生活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寄宿学校中,只有这两位教师积极合作,强化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来说,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生活中较为琐碎的日常环节,如小学生早起叠被子、洗漱、打扫寝室;早中晚饭监督学生吃完饭,细嚼慢咽,洗好碗筷,一旦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就医,联系家长;晚上睡觉时定时查寝。而班主任负责的学习情况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习薄弱项等,当发现学生逃学、逃寝时则应及时上报学校,联系家长。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应时刻保持沟通,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况,通过分工合作,确保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寄宿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举办一些比赛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能在比赛活动中接受不一样的养成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首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借助学习交流、活动交流等方式,小学生可以吸取他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从他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提升个人素养。其次,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特长的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将自己的手工艺品、书画作品或作业放在学习园地进行展示,并鼓励大家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学校给予相应奖励,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最后,每学期学校可以开展一次体育竞赛、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绘画大赛等,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特长参加比赛,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喜悦,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知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艰辛,小学生的生活能力相对薄弱,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需要更用心地教育和引导,而班主任采取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不是反复叮嘱,而要具体到某件事上要怎么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同时,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谈心交流,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有时候学生的小建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跟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必不可少,现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和教师的交流,能够找出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不足,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养成教育是建立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之上的,不容小觑。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不仅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确保了农村教育规模,同时也帮助家长分担了教育负担,在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了自觉、独立、主动的良好习惯。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应积极探究新型教学方法,拓展多种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寄宿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等制订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7〕GH1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肉吉(1983.10-),女,藏族,甘肃天祝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