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2020年09月02日 13:14:22 来源:李家茂老师 访问量:112
 李家茂老师
2020/08/24 15:40:44
【摘要】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教学活动的渗透,以及新旧教学模式的矛盾迫使必须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高效的整合。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有效整合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信息技术集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网络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较之传统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教与学”效果、学习效率,所以必须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将其顺畅地融为一体。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学习、工作的习惯和方式。也就是说,老师做教学设计时,要把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多媒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必须是科学的、有效的整合,而不是为“整合”而“整合”。

目前有一些一线教师由于习惯了黑板、粉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迫于领导和其他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使用计算机、幻灯片来进行教学,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与信息技术沾边了,做一个PPT,放一段视频,动画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除了多了一种教辅工具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什么区别。接下来我将以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成果的前提是教师要会用信息技术,愿意用,并且用得熟练。接下来我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方面来谈谈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

1.文字的编辑、修改

首先,至少学会一种输入法,推荐拼音输入法或五笔输入法;其次,能够熟练使用Office中的Word、Excel和Power point三种组件的基本功能,推荐使用金山的WPS或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也行;理科老师还得学会使用一般公式编辑器。

2.图片处理

首先,得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下载图片,保存图片;其次,能够运用普通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编辑,如添加文字,剪切,拼接等,对图片要求高的,建议使用Photo shop;理科老师的要求更高一些,还得学会画专业图片,如物理中的受力分析图,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图,实验原理图,程序图等。

3.音频

首先,会下载需要的音频并插入到需要的地方;其次,在部分情况下能够对音频进行剪切、拼接和整合,推荐使用Gold Wave,要求高的可以用Adobe Premiere Pro。

4.视频

首先,会选择合适的播放器播放视频;其次,根据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或配音,推荐使用“剪映”或“爱剪辑”,要求高的可以用Adobe Premiere Pro。

5.动画

首先,会使用网络上别人做好的动画作品;其次,学会在制作课件时加入动画;如有需要,能够自己制作动画,推荐使用“万彩动画大师”。

6.其他方面

首先,能够熟练使用学校配备的普通计算机、投影仪、一体机等设备;能够熟练使用腾讯QQ、微信或邮箱等方式进行上传、下载、储存文件。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原则
近年来,我们批判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批判一堂课讲到底,推崇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果,许多老师不会教书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吧,他可能什么都搞不出来,还浪费时间,教师直接讲解吧,又变成了填鸭式教学,所以就不会教了。于是乎后来,有的人索性采用让课件来代替板书和讲解,上面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有动画,解释得还比自己好,何乐而不为,可最后教学效果却也显得比之前填鸭式好。我以为,填鸭式教学是我们必须摒弃的,但也未必就得每堂课都搞探究式,两者之间还是得有机结合。这个时候,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就非常关键,重点在于什么时候应该用,用什么,怎么用,什么时候不适合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材。有人说我们是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赞同这个观点,我的理解是,教材是我们教学内容的核心,我们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深挖,加强理解和训练,但不是说用多媒体直接代替课本。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应该先依托教材,学习打点计时器的基础知识,这个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接下来对纸带的数据处理的一些小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接触实物器材后分组合作探究制定实验方案,这个环节就不建议使用多媒体;最后以得到的实验数据画v-t图像,进行最后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人工画图和计算机画图(Excel画图)的方式。

我以为,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合作探究和巩固训练应该是有机结合关系,而不是主次关系,更不是替代关系。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也应该是按教学效果最优化原则进行结合,而不是替代关系。

课堂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感受的,我们应该坚持不用多媒体去替换,因为直接经验的获得效果比间接经验的更好;其他不能直接动手去感受的,我们可以多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去呈现,因为形象的事物比抽象的模型更容易被理解。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过去我们一直以“教”为中心,以前我们的评价也往往是说那个老师教得好,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老师“教”得好,而是让学生“学”得好,所以我们的教学结构也应当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这也要求教师思维的转变,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道路的引领者。教师不能制作一个精美的PPT,整节课就从教教材变为教PPT,而应该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和把握,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和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被教育者和知识传授的对象,他们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样的结构中,教师能够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又不会使学习方向有本质上的偏离,还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老师、同学或网络专家的指导,处于一种半开放性的学习环节中,有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学生才能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在信息化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课堂是否高效。

其一,学生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包括参与的人数和积极程度,大部分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团结协作。尤其是在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探究时,尽量减少优秀学生大包大揽,变成他们的个人秀。

其二,学生的情感投入,主要看学生是主动求知还是被动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高效的基本保障,形式上的应付和被动学习的情感态度会直接降低学习效率。

其三,学生是否有成就感或获得感,有成就感或获得感是学生进一步往下学习的动力,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人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所以在知识容量和难度的设计上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题目,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其获得成就感和获得感的机会。

3.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更容易培养学生坚强、独立创新、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的养成更容易让学生坚持完成各个学科大容量的知识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显得重要。学生都有模仿自己所崇拜对象的倾向,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长久的、共同的努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切忌好高骛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既要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

[2]杜建华,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太原三十七中

[3]罗和香,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问题,竟成中学

[4]骆秀芳,郭根生,教育信息化 教师必须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中国教育技术网2008-03-27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