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对孩子的了解
了解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对六年级班主任来说。如何尽快融入角色,我采用了邀请家长参加周班会“三步曲”的方法,以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第一,第一周班会,我邀请了部分孩子的家长参加,让家长谈论其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建议和意见。这让我很快地了解了家长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第二,第二周家长会,听取了家长对于班级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对孩子的要求。同时,和家长达成共识,如果孩子在家里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大家第一时间沟通,共同来想办法解决。第三,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每一个孩子出现的情况,如作业不完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等,我都及时告知家长,力争快速、高效地处理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主动克服自己短处。
二、友爱每一个孩子
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鼓励,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教育方法,爱心教育是最有力的方法。只了解孩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班主任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关爱。只有“严”“爱”相济,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真正关爱,比如,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当学生出现问题后,我们班主任正确教导,即使批评他,也让他感受到这是班主任对他的关心。
三、加强与科任老师的沟通
在我校所属地区,小学班主任均由语文科任担任,为了搞好班级管理,与科任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为此,我每天不厌其烦地向数学、英语老师询问班上孩子的课堂纪律、课上表现、学习能力及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困生”更是重点了解,把他们的情况烂熟于胸。我不仅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还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我班周二、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和孩子一起跑步、谈心,建立师生情感上的联系,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以促进班级健康、和谐发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我要求孩子每天记录老师交代的事或布置的作业,并要求家长对学生的作业签名,于是,我每天在检查作业的同时也查看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他们记得是否认真、交办的任务是否完成等,以培养孩子有条理和细心的行为习惯。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坚持要求孩子认真做好课堂四十分钟,且动作要准确、规范。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窗明椅净,班内物品摆放有序,宣传标语完成无缺。服装整洁、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爱惜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等。对发现的不良言行苗头,及时纠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把对孩子的要求写在校报上,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自己该做的事,而且知道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每学期我要总结1~2次,做得好的表扬,不足的给予批评,逐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真正学会走、学会做、学会读、学会写。
五、提高班级管理的参与率
怎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各尽所能。我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来安排班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当官”,人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我班“官职”安排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知: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人数多达28人,占全班总人数50%以上。且各个班干的职责明确,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氛围。
六、班主任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在我当班主任的六年级(3)班,孩子的很多习惯和能力尚未培养起来。开学第一周,正值周四大扫除,我安排一个孩子擦黑板、擦讲桌、整理讲台,我认为这事非常简单,可他却说不会做!我当时有些不解,就问他在家的情况,孩子回答说,他在家什么都不做。我当时非常气愤,批评一顿后还叫他站在一旁观看别的孩子打扫。事后想想,这么小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便打电话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小,作业又多没有时间做事。而且孩子也做不好,自然就不要孩子做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孩子根本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于是,我决定亲自安排每天的值日,亲自看着学生做,手把手地教。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学生有进步了,做事也有模有样了。
七、管理学生要讲究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我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付出真情、用心去呵护外,还要做到会操心和会关心,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学不久,家长常为孩子去同学家玩或跟谁在一块,可就不知道怎么联系上而犯愁。我发现此事后,把每个孩子的信息都汇集成册,以便学校、家长、学生的及时沟通。另外,还要注意批评孩子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把握时机、选择场合,在批评前首先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肯定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作者:张晓霞(普宁市流沙北街道白沙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