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学习 > 第九章 学习迁移

第九章 学习迁移

2019年10月28日 20:21:42 来源: 一直努力的小强 访问量:217

 
一直努力的小强
23小时前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一)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还是逆向迁移,称有正负之分。

(三)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分为由下而上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迁移。

(四)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如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数学或语文的学习中。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如将弹跳中的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运用到空翻中。

(五)根据迁移的程度,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运用

(六)根据迁移的路径,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景中的练习获得,其发生几乎是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参与的。

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分类标准

名 称

内涵点拨

迁移的性质

正迁移

积极

负迁移

消极

迁移的时间顺序

顺向迁移

前后

逆向迁移

后前

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

垂直迁移

上位下位

水平迁移

并列

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

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

具体迁移

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的迁移

迁移范围的不同

自迁移

相同情境

近迁移

相似情境

远迁移

不相似情境

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

同化性迁移

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性迁移

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

重组性迁移

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

迁移的自动化程度的不同

低路迁移

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

高路迁移

有意识地应用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

三、迁移的作用【★★】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该理论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共同要素说只看到学习情境的作用,忽视了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忽视了学习之间的干扰问题。

三、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实验:水下打靶

四、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

苛勒所作的“小鸡觅食”的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理论的经典实验。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认为“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一)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学习材料的性质;

(三)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四)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五)年龄特征;

(六)智力水平。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