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坛 > 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爱与规矩

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爱与规矩

2019年11月26日 13:32:38 来源: 教育人陈志文 访问量:108

 
教育人陈志文
24小时前

教育部出台赋予教师的惩戒办法,有人说太晚,的确太晚了。对于家长来说,尤其需要举起惩戒的尺子,给孩子从小立好规矩!多年来,中国教育被一批愚蠢的专家与舆论误导,让中国教育只剩表扬鼓励,没有了规矩、惩戒。今天转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此文,希望给家长们一点启示。

爱与规矩文/徐扬生

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位美国同学,与我在同一个系里做博士生,虽然指导教授不同,但在同一个房间学习和工作,我们暂且叫这位同学为John吧。John个子高大,密歇根州人,年纪比我小一岁,父亲是通用汽车的一位装配工,母亲是家庭主妇,育有四子,他是老三。John说话不多,但看上去蛮有主见的,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这位老兄的“脾气”实在是太好了!这里的“脾气”不是指他总是和和气气的,而是指似乎什么事情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他都可以稳妥地办好。

首先是吃东西,似乎什么菜对他来说都是最好的食品。John每天早晨会在书包里带一瓶果汁,一袋面包和一瓶花生酱,平时午餐他就用花生酱涂在面包上夹着吃,而我们常常去街上买盒饭,有中餐、有墨西哥餐、也有热狗之类的,买来有时吃不完,或者埋怨有的菜太咸了、太辣了、太生了,每到这个时候,John都会过来跟我们讲,“你们不吃的话就给我吧。”他什么都能吃,什么口味都能吃,一大碗白米饭,没有任何菜,照样吃下去。他不仅口味随便,量也随便,我有时问他,“你是不是饿了,怎么能吃这么多东西?”他说,“没有啊!我现在吃这么多,晚上可以少吃,甚至不吃,如果午餐太丰盛的话,我晚上有时只吃一只苹果。”反正,在吃东西上面,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他这样好脾气的人。

有一次我问他,“John,为什么你能做到什么东西都吃呢?”他说,“我得感谢我父母,特别是我母亲,母亲在家里是很有规矩的。”他们家的一大规矩是,无论哪个孩子都应感恩桌子上的食物,不论喜不喜欢都应该把它吃了,如果不喜欢吃而不吃饭的话,那么,第二顿吃的一定是同一种食品。妈妈的说法是,等到肚子饿了,一定会吃的。于是,他们最后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凡是在桌子上放着的东西都喜欢吃,不仅不挑食,营养均衡,而且每次吃饭都有一种喜悦感,有一种感恩的感觉,所以他们家的孩子个个高大健壮。

John做什么都很有规矩,一板一眼的,安排得很周全,照现在的说法是“很靠谱”。有一次,我游泳回来,把湿的泳衣往窗台上一放,就出去了,晚上回来时发现,他帮我在我书桌的侧面钉了一条细绳子,把泳衣晾在那里,他说,这样对泳衣好,而且不会让房间看上去不雅观。我很感谢他,心想,我是经过上山下乡锻炼的,自认为是比较会管理自己的人,但明显地,他做得比我好。在往后的日子里碰到了许多事情,有的与实验有关,有的与课程有关,有的是与生活有关,我愈来愈发现这个人简直是个金矿,处处发光,做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有一次,在一门比较难的数学课后,他来问我问题,我很轻松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还跟他讲了与他这个问题有关的一系列概念问题,他很感激我,临走时感叹地说,“你的数学真好!我不如你,我只能靠我的‘管理’(organizing)来制胜了!”我当时感到震动,学术上“管理”也可以制胜?因为,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学生普遍以为理论基础是做研究的最重要的本钱,殊不知人家还有这一招。John后面的研究一直做得很好,从那以后我就开始领悟到,“管理”在研究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John的“管理”不仅体现在事情上,在时间上也很有一套。有一次,我问John,“你怎么会管理得如此有条理?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我还得感谢我母亲。”他说,小时候因为家里小孩多,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有时他们几个兄弟会把家里玩得一塌糊涂,待母亲回到家时,看到家里上上下下都乱七八糟,母亲从来不发火,总是很安静地对他们说,“谁把哪个弄乱了,谁就把它放回去。”有一回,只有他一个人,整个厨房的地上都要他一个人收拾干净,收拾到一半时,他忍不住哭了,跑到妈妈脚前说,“妈妈,如果我今天不把厨房收拾干净,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母亲说,“妈妈永远爱你,但你必须先把厨房收拾干净。”他只好再回去整理,后来又来回哭了几次,与妈妈讲了同样的话,妈妈也还是同样回答他,“妈妈永远爱你,但你必须先把厨房地上收拾干净。”

John的妈妈说得很好,“妈妈永远爱你,但你必须把厨房地上擦干净。”“爱”与“规矩”是教育的两面,缺了任何一面,就不能成为教育了。没有“规矩”的“爱”只能是溺爱,那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当然,没有“爱”的“规矩”,其实是定不下这个规矩的,达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

John还同我讲过另一个童年的故事。那是一个圣诞节的早晨,一家人早早地就围在圣诞树旁等待分拆圣诞礼物,因为他们家小孩多,上一代人的兄弟姐妹也多,所以大家的礼物常常搞乱,当他抱着一大堆礼物,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时,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份礼物,他正暗暗窃喜,这个时候他父亲走进了他的房间,父亲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但他还是忍不住对父亲说了,说完后他求父亲,“爸爸,我知道我们是朋友,就这一次,你可不可以不说出去?”停了一会儿,爸爸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爸爸永远是你的朋友,我可以不说出去,但你愿意同一个不诚实的人做朋友吗?”他听了后,骤然感到沉重,站起来,看着窗外,眼泪不禁哗啦啦地流了下来,他父亲一直站在他身后,手抚着他的肩,两个人默不作声地望着窗外的大雪。过了很久,他妈妈进来了,他主动和妈妈说,他多拿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应该是属于他的兄弟的。

那天晚上,他的父亲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古希腊建神庙的时候,有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受命建一尊神像,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块大石头雕成了一座四面都有神像的艺术品。完工后,他要求神庙付四面神像的钱,但神庙的负责人说,只能付正面的神像的工钱,因为这里面朝神庙的正大门,这就够了。雕塑家说,“那不对啊!神在天上都看得见!”他父亲想说的是,我们做的任何事情,上天在上,都能看得见!

从那以后,他做每一件事都会想到“天在上面看着呐”!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中“慎独”的概念,晚上十二点钟在马路上开车,碰到红灯,你会停车吗?我非常欣赏他父母的这种做法,从小养成某些最重要的规矩,养成自律的习惯,比给他什么都重要。在养成这个习惯之前,父母不要轻易去做孩子的“朋友”,记住,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首先是一个“政府”,你说的东西,他觉得大概是对的,所以如果你不讲规矩,不讲原则,一开始就“哥们”、“兄弟”,那这个规矩是永远立不起来的。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在这之后,我读过不少近代名人传记,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如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到美国的肯尼迪家族,我发现一个家族以及家族中每一个人的成功与这个家族的规矩有很大关系,规矩不仅要立得高,而且要有执行力,我发现在执行家规中母亲的作用似乎更为重要。我常常问John,你们家这些规矩做起来是不是很苦?他说,“不会啊!只要你养成了习惯,反而会感到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容易、更自由,少了很多顾虑和烦恼,也免除了很多陷入不必要困境的可能性。”想来也是,懂了人生的规矩,才能真正享受灵魂的自由。

很多年过去了,做了几十年老师,你如果要问我,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爱”与“规矩”。那天,一群年轻教师在我家里,我就是这么分享的:做老师的第一要明白,你一定要“爱”学生,一位年轻教师马上打断我说,“这个不用讲,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学生。”我同他讲,“不一定。”一位老师“爱”不“爱”学生,其实只有学生清楚,学生是非常明白的。你讲课讲得再好,你给他们的分数再高,当学生们认为你从心里其实并不在乎他们,那他们是不会喜欢你的。反过来,如果你心里有爱,哪怕你上课不怎么样,说话有时候也会出错,学生们仍然会喜欢你,甚至会把你的许多错误看作是你“可爱”的地方。所以,老师爱不爱学生,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另一条同样重要的原则是“规矩”,教育是让被教育的未成年人逐渐养成优秀品质的过程,是逐渐把这些规矩养成为自己的行为、思维习惯的过程,没有规矩,教育就没有效果,而只有爱,没有规矩,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意义。

爱与规矩是教育的两面,这是因为人的属性有两面,一面是人的自然属性,另一面是人的社会属性。人作为个体,有很多自然需求,比如生息、吃住、爱好,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想有自己的自由和发展。但是,人又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是诚实的、守法的、自律的,就像你开着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有时开快,有时开慢,可以有自己的目标,但你必须记住你是在与其他车辆一起分享这条高速公路,你必须遵守这个分享的规矩。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我发现在华人社会里,人们对年轻人的教育似乎都有点问题。华人社会,无论是中国内地,还是台湾、香港,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分强调“爱”,忽视“规矩”,家庭是如此,学校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年轻人犯了错误,不是教导他们去改正,而是强调“他还小,还是个孩子”,任何一个罪犯都是从小这么一点一点在社会的溺爱下堕落的。古人讲:“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这几年碰到无数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考试作弊,这在我们学校是极为罕见的,有严格的处罚条文,很早就公布在先的,但当事情出现后,家长来学校评道理,“我们此前不知道这个规矩啊!”如果一个人在家里没有规矩,到了学校,学校又没有规矩,毕业后到社会上,社会上也没有规矩,这样的年轻人将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一个大四的学生去国外留学,要学校开一个证明,母亲千里迢迢赶过来学校,几次要求开这张证明,给学校写了无数封信,上至校长,下至所有认识的老师,我问她,“你怎么不叫儿子自己来呢?”她说,“他懒,我同他讲过,但他躺在学校宿舍里玩手机。”当家庭教育没有一点“规矩”时,年轻人是很难独立成长的。

当我们讲教育要有规矩时,我在华人圈子里总是听到一种说法,“他还小,不懂这些规矩,等他懂了之后再教他吧!”其实,这未必对。规矩就像我们常说的“道理”,这“道理”两字,是“道”在先,“理”在后。在讲“道”时,其实不需要,也不可能把“理”讲得很清楚,“理”是知道了“道”之后逐渐逐渐自己领悟出来的。这很像在小时候读唐诗,最重要的是先把诗学下来、背出来,当下你要把诗的意境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诗的意境是你知道了这些诗之后,慢慢领悟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规矩,从小就应该学,我所知道我的前辈们也都是这么做下来的,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反而不能做了呢?

在我看来,“爱”与“规矩”就像教育的两根筷子,缺了哪一根,都吃不下教育这碗饭。

“爱”与“规矩”不仅是教育的两面,而且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终生拥有的两项至宝。人生就像一条在弯弯曲曲的急流上漂流的木筏,全凭两边的划桨得以保持平衡而顺利前行。爱与规矩就是这两把桨,如果你只在一边划桨,那你人生的木筏要么总是原地打圈,前进不了,要么就是在急流之下颠覆翻倒。只有当你把两边的桨平衡起来,你人生的木筏才能够安全前行。

(配图/村越由子 作品)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