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校长要加强学校精准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校长要加强学校精准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2020年08月08日 13:31:43 来源:名校长工作室 访问量:239
加强学校精准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名校长工作室
2天前
校长要加强学校精准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刘万鹏,1990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校长岗位上已经工作20个年头,期间担任了9年总校长,现任江苏淮安区季桥中小学总校校长。

来源:作者分享,版权归作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了迅速改变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贫穷落后面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精准扶贫”计划。但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优秀学校和薄弱学校依然存在着差距,甚至学校内部的管理也存在着不规范和薄弱环节,因此,教育也需要精准管理。

首先,对精准管理的理解。

“精准”的定义是精确、准确、非常。时间感念中精准、空间位置上的准确。精准管理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管理方式的发展大势。精就是工作过程要精细、做深、做透、做到位、做出高水平。准就是工作目标要准确、具体、可操作、可控制和可衡量。精准管理是粗放管理的对称,讲究的是过程与目标管理的一致。

提倡精准管理,就是要引导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学校教育的科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精准管理,就必须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好管理的对象、目标、内容、措施、考评等“五个精准”,做到有的放矢、有力放矢、有效放矢。同时还必须建立薄弱环节管理的清单,逐项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精准管理的对象精准化识别、对资源精确化配置、对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责任精准化考核,力争通过精准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其次,精准管理要注意的环节。

精准管理是指采用最适宜、最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对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管理机制等管理要素实施严密管控,在精细的基础上强调更准确,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的科学管理方式。就教育而言,精准管理需要注重五个环节:

一要健全制度。精准管理是一种规范管理,要以制度为根本。制度设计要形成体系,涵盖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档案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要具有操作性,着重“精细实”,做到事对事、点对点,有量化标准,有执行要求,真正将制度的规范管理落实到实处。

二要完善机制。要健全制度的运行机制,让制度从墙上落地,付诸实践,在执行中体现效力;要完善制度的生成机制,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使制度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要优化制度的评估机制,检验制度成果;要改进制度的转化机制,让制度运行产生执行力。

三要理顺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思路、职责清晰,做到有责有权,敢于担当。工作中要互相沟通、互相通气,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既分权又合力。

四要强化手段。要发挥激励作用,做到奖惩分明,让优者得奖励,劣者受惩罚;要强化公平、公正、公开,让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督查督办工作,促进精准管理的深入。

五要讲求实效。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形成重管理、重执行的良好氛围;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树榜样、作表率,推动形成精准管理的实效性。

最后,精准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薄弱学校层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现在不少地区采取名校和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就是发挥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做到精准帮扶和精准指导,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学校管理方面的精准帮扶。帮助和指导农村薄弱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和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

(二)教育教学方面的精准帮扶。帮助和指导农村薄弱学校规范和落实教学工作常规,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指导学校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开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三)队伍建设方面的精准帮扶。帮助和指导农村薄弱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薄弱环节层面。

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什么是管理?管理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为了人,能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人的成长、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管理就是管住原则,理出思路。管理就是为了使人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使人、时、事得到合理的和谐发展。一直以来,教育出现了浮躁现象,学校内部管理也出现了薄弱环节,只有加强学校内部薄弱环节的精准管理研究,规范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校园管理的精准研究,建设校园特色文化。

1.研究校园文化布局,加强学校物态文化管理。要求每座建筑,每条道路、每片广场都有寓意深刻的名称,每个景点都独具学校文化内涵,每块墙壁都有催人奋进的励志名言。

2.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学校行为文化管理。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新生入学教育、运动会、表彰大会、四礼八仪等活动对养成教育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员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自觉践行养成教育的培养活动。

3.深化办学理念,凝练学校文化精神。建设学习型校园,使学习成为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需求,形成师生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的生动局面,提升师生的“书卷气”。

(二)加强教师管理的精准研究,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

1.打造一支能管理、会管理、敢管理的专业管理团队。通过提高性培训和岗位能力专题培训以及外出学习、考察参观和进修研讨等多种途径,提高班子成员的学习力和课程领导力,形成团结务实、改革进取、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建立班主任的选聘制度,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事班主任工作。大幅度提升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与德育支撑体系,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境界,打造一支具有个人特质、人格魅力的研究型、思想型和智慧型班主任队伍。

3.造就一支能学习、会研究、善竞争的教师团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全力提供相关的政策保证、机制推动和资源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加强学生管理的精准研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强化行为规范育人教育。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按照小学、初中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原则确定德育内容。小学重点是习惯养成、诚实礼仪教育等;初中重点是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教育等。

2.加强课程渗透育人教育。结合自主课堂改革工作,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化改革,充分挖掘中小学语文、数学等其他各类课程的德育内涵,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学校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巩固和加强主题班(队)会、晨(午)会、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德育活动阵地,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作用,发挥德育隐性课程作用。

3.组织好活动体验育人教育。丰富节假日活动内涵,强化实践体验活动,突出体验感悟,注重寓教于乐,构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

4.落实全员育人教育。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理念,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提升教师德育能力。依法依规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保障等部门有效管理和指导德育工作的水平。

(四)加强课程管理的精准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紧紧围绕以文化的方式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关注课堂教学和教育改革。

2、积极探索教学制度的精准管理,增强管理实效。坚持依法治校,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158”工程,即1所学校要有5年规划和8项考评机制(绩效工资考核、职称晋升考核、教育质量考核、岗位设置考核、班主任考核、教学成果考核、出勤考核、教学常规考核),学校从精细化管理开始,逐步实现精准化管理。

3.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提倡目标管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举行公开教学活动,形成共识,以点带面,全面推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四声一影”活动,让校园有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和运动的呐喊声,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身影。

4.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完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成绩的评价方式,构建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和期末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五)加强后勤管理的精准研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1.根据义务教育管理标准,提高理、化、生等实验室的使用率以及功能室为教学服务效率。

2.完善电子化的图书资料和阅览设施设备,形成网络化的学校管理系统,打造数字校园。

3.规范开设好安全教育课,并积极开展紧急急救措施实战演练达标训练。

4.推进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落实好季节性、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等各类疾病的预防宣传和防控措施。

投稿:tou****@mho.cn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