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探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探索

2020年04月01日 09:17:19 来源: 九年级六班班主任 访问量:151

 
九年级六班班主任
13小时前

国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与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题不断被提出,国学教育也越来越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全国各地的小学陆续开展了众多国学教育普及活动,各类型国学教育也随即拉开了帷幕。在众多小学学科中,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最为密切也最具关联性。如何才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层的融合国学教育,让国学教育能够成为小学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并有效解决国学教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当前我们所需关注的问题。

一、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国学教育是具有独特个性化的语文核心教育,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看,汉语教学也应该是国学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在小学阶段开展对国学教育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儿童对国学经典的了解,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以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为重点的国学教育所代表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不仅可以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可以帮助学生身心全面成长,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国学教育不能独立于现有的教育体系而独自存在,而现有教学体系也不可缺失国学教育。新课标中明确提及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而国学篇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宝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已是日渐提升。

二、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不仅有助于实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铸造完美人格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1.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和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增强小学生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小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可以规范小学生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认知会达到一定高度,能有效提升儿童的口语表达技能。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指读式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小学生识字量;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可通过吟诵表演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国学的博大精深。老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品读体会国学经典作品简短精炼的语言,流畅和谐的音韵和优美深远的意境。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将接触到的大量语言材料内化为写作时引经据典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在引经据典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2.铸造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难免造成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缺失。国学经典作品中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不仅能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培养和完美他们的人格品质,更是对其心灵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滋养,铸造了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国学经典作品通常都有着深邃的意境、独特的结构、有精练的语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没得感受,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品位作品中画面和语言的美,感知美的存在,构建自己的审美体系,将优秀的文化传统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人格和气质。

3.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中涵盖了传统的中华美德,对孩子人格塑造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孩子内在的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在现今社会,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大量缺失完整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在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也在威胁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而国学经典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历史底蕴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做人准则通俗易懂,富含哲理,在青少年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易于普及与推广。

4.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代表了一个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先辈们所创造积累的智慧,时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青少年儿童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更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语言文字作为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文化发展与繁荣的神圣职责,语文课堂更是学生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用国学经典浸润滋养年轻一代,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

1.通过经典诵读,内化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伟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为经典诵读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因此,经典诵读应纳入到语文教学中,且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学习正确的诵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甚至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在共同诵读过程中实时地与学生讲解、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养成规范诵读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优化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丰富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语文学科中,推动传统课堂转向现代化和多元化。那么,要提高国学经典在小学教学中的教学地位和效果,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探索。教师在国学经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也可以通过讲述经典的历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经典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3.科学选择国学经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而国学经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必须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识储备的双重标准。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培养、熏陶作用,引导小学生认知理解“仁、义、理、智、信”的中华美德。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才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应打破过去单一古板的呈现方式,确保教育形式多样化、新颖化与视频化,这对孩子学习与理解有重要作用,再开发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在有效的学习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国学启蒙教材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先秦、汉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选择诗词歌赋来提高学生朗诵和鉴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各科的教学活动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者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通过绘制传统文化相关的墙画、设立古代先贤的雕塑、建设优美的校园等方式来改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征集墙画设计,书画作品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古诗文的认知。另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读书角、广播站等场所融入国学教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进行张贴和诵读交流,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收国学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举办活动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补充,规划和组织与国学经典教学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将祖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如“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阅读会” “习语矫正比赛” “经典话剧表演” “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 “班级特色诵读赛”等活动,还可以在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与激励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总之,国学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继承与发展。深入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