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 > 3-6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要这样做

3-6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要这样做

2019年05月12日 23:07:05 来源:蜜糖罐 访问量:1841


本文从精神分析领域阐述了3-6岁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父母让孩子获得安全感需要怎么做。文章结构如下:

1. 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3-6的孩子能敏锐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和态度

3.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共同参与

4. 增强儿童的心理健康,父母需要这样做

不仅仅女人需要安全感,3-6岁的小朋友更需要

安全感不仅是女人需要的,小孩子也需要,特别是3-6岁的小朋友,这段时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基础。在精神分析领域无论哪一个学派,论及人类最原始的安全感都要追溯至最初的母婴关系,安全感是人类由出生以来就需要的,并伴随人成长的各个阶段。

3~6 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安全感的缺失会给儿童成长带来极不利的后果,如:不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发展,不利于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等。

安全感伴随人的一生,对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皆有重要影响,尤其对3~6 岁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幼儿期有着良好安全感的个体能发展出更好的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没有安全感,个体便难以奋斗和面对现实,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安全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马斯洛

3岁小朋友的聪明超乎你想象,特别是对父母情绪、态度的感应

不要以为3岁的小朋友啥都不知道,聪明着呢,特别是对父母的情绪感应。儿童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关爱,儿童对成人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感受和体察能力,父母损坏儿童安全感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冷漠、拒斥、敌意、奚落、羞辱、怪癖、不守诺言等等,统称为“基本罪恶”。当儿童遭受“基本罪恶”时会对父母产生敌意,但又必须压抑敌意,由此便产生了基本焦虑,继而就会觉得整个世界充满危险和敌对,而自己又深感软弱无助。

这种敌意会泛化和投射到周围的世界和所有的人身上,儿童会认为周围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不可信赖的,都存在着危险。基本焦虑的产生使人总是处于主观想象的潜在巨大危险当中,任何微小的诱因都可引起强烈的反应。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拥有感知、获得幸福的能力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保障感、无所焦虑、无所畏惧等的需求比其他需求更优先、更强烈。幼儿初入陌生情境之时自然会紧靠母亲身边,如果母亲消失了,他立刻吓哭,直到又恢复了安全感。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如何让宝宝获得安全感:

1. 母亲表达积极情感,满足幼儿需要

母亲是与幼儿形成依恋关系的首要人物,也是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多表达积极情感,控制消极情绪的流露,有利于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幼儿更可能形成安全型依恋。因此,母亲要有意识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多表达积极情感,满足幼儿需要。

2. 父亲多抒发内心感受,积极参加教养

科尔迪说“父亲的出现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在儿童的培养过程中是一种超力量”,斯宾塞指出“父亲像一扇窗户,引领儿童欣赏外面的世界”。父亲对幼儿认知、社会性、人格、道德、性别角色发展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父亲勇敢的心理品质教会幼儿适应生存,培养幼儿坚强果敢的性格。

父亲要与母亲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社会性、人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多投入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增加亲子互动。父亲要经常与幼儿互动,增加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投入才能与幼儿形成亲密关系。父亲虽然忙于工作,但是要有效利用时间,比如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孩子每晚入睡前的时间、周末和节假日等,多与幼儿交流和互动,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给幼儿讲讲正在发生的事和周围的事物,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作为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要认为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就是爱孩子。

作为父母,要懂得关注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及时给予反馈,尤其是在0-3岁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经常抚摸、亲吻孩子,常常用温和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多对孩子微笑,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积极敏感地关注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给予满足与反馈,孩子就会感到温暖和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信赖,相处融洽。

为增强积极的早期儿童心理健康,家长应做什么?

1.通过帮助孩子感受到爱和被保护,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认为有人理解、有人培养,觉得安全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学习控制情绪。

2.创造一个稳定且可预测的环境。固定的日常生活可让孩子了解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他们觉得安全。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是稳定的,提供的爱应该是持续如一的、温暖的,而不是根据心情变幻。东西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些都是安全感。

3.幼儿需要成年人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当孩子感到害怕、生气或受伤时,安慰他们,跟他们谈谈感受,并向他们展示如何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要表扬并鼓励孩子的努力,获得的成就以及积极的行为。

4.要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心理氛围,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怒、争吵。一些家长认为婴幼儿年龄小、还不懂事,家庭的不和对其影响不会太深。实际上,孩子的感觉是十分灵敏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任何情绪都容易被孩子察觉,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战、忙碌、焦虑等,都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使他们的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孩子也会因此较早地学会察言观色,隐藏和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父母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论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怒甚至争吵。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开展积极的亲子互动,积极倾听和了解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教养方式要保持连贯和一致。养育者对待儿童的方式要一致,不要经常变化。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教养方式自相矛盾, 使得婴幼儿不能获得必要的情绪支持和舒适感。

6.鼓励孩子在行为方面的自主和独立。父母要敢于放手,鼓励孩子在行为方面的自主和独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替代,让孩子做完整的自己,自己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2-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性发展的要求,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探索和创新,不要把孩子封闭在狭小的空间,要让孩子走出去,参与同伴游戏,让其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成功和失败。

通过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能更坦然地面对失败,受挫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安全感也会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居多,许多孩子的主要玩伴是家里的玩具,然而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有同伴交往的需求,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多带孩子出门,让其有机会和同龄人玩耍、游戏。

7.父母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每个父母无疑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如何正确去爱孩子。不理性的爱只会让孩子不安全、不快乐。作为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要认为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就是爱孩子。作为父母,要懂得关注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及时给予反馈。尤其是在0-3岁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经常抚摸、亲吻婴幼儿,常常用温和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多对孩子微笑,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积极敏感地关注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给予满足与反馈,孩子就会感到温暖和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信赖,相处融洽。

出于个人成长的经验,我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婴幼儿家长对婴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重视,因为在幼儿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的危险,仍旧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的性格。

钱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但在亲子关系方面可能并不是很管用。失去孩子生命最初的六年,你也许需要用三十年去赎回,或者,根本赎不回。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 幼儿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3-186.

[2] 陈琳,桑标. 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7-275.

[3] 丁艳华. 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4] 洪佩佩. 2—4 岁幼儿依恋问卷的编制和依恋安全性的测量[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 吴薇莉,方莉. 成人依恋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4,12(2):217-219.

[6]王岫华. 父母依恋、家庭表露与幼儿依恋三者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