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在哪儿?作为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新在三个方面。
新在课程设置有重要变化
按照新版课程方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信息科技课时独立计算。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信息科技的课程安排(三到八年级)要占九年总课时的1%—3%。新版课程方案增加了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艺术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了学习内容,凸显了这些学科的重要性。新版课程标准对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的精神,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新在强调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学校应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能够由此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新版课程标准强调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倡项目式的深度学习,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强调学习是一种生长而不是复制,在学习中重视个体学习经验迁移至其他情境中去,素养立意,深度学习,培养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在评价标准有新变化
新版课标体现出强烈的育人价值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版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新版课标不但强调素养导向,而且明确了课程优化形式,更加突出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需要积极改变教育形态,要从照着书本教知识向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转变。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智慧不是简单的、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中的智慧是透视实践、改造经验、提升自我的能力,它往往表现为怎样处理鲜活的具体复杂情境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解、新的思想。具备这种创造智慧,才能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自己的创造精神。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新版课标颁布之后,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理解并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教育其实很简单,但做教育的人,工作不能简单化;教育很美丽,做教育的人心灵要更美丽。明白了这两点,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06日第9版 版名:课程周刊
作者:肖远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