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来向各位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大家都知道,上个月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推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资源平台以及“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3月29日我们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作了介绍。从上线到今天整整一个月时间,满月了。
这一个月以来,教育部持续开展工作,平台上的资源也在不断的丰富,浏览量大幅增加,用户活跃度持续走高,各地各校积极跟进加强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各方反映良好,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小学平台资源由上线前的10752条增至目前的28568条,截止到昨天,累计浏览总量达到了22.2亿次。其中开设的“专题教育”和“课后服务”两个版块浏览量合计达到3.7亿次,有效服务了“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同时,中小学平台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在疫情较重的8个省份日均浏览量都超过了200万次。
日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移动端“智慧中小学”APP也正式上线,这个APP将为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家校协同和互助交流提供更方便的途径。APP与web网站相同,一样拥有6类资源,也就是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学生、家长可根据不同用户身份注册登录,相应拥有不同的访问权。“智慧中小学”还增加了资源操作和互动的功能,所有视频资源均可以投屏播放,课程教学资源可以缓存离线查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还可以点击“提问”,向班级老师提问并且进行交流。同时,“智慧中小学”还为老师开展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为老师、家长提供家校协同功能。这个APP是刚刚上线,也欢迎大家积极试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主要向各位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今天刚刚上线的三个专题版块,也就是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冬奥精神。同时,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工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也将重点介绍就业服务平台的升级和应用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新增三大专题的情况。这三个专题不管是抗击疫情、心理健康还是冬奥精神,都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是实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资源。这三大专题都聚焦了一个核心主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我们的课程之外,还有很多的社会化资源也应该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体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专题的情况。
第二个版块是教育战疫的全面展示。这里面的主角就是广大师生,在这部分内容里面既有校园疫情防控,又有高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关;既有高校医疗驰援救治,又有高校心理援助热线;既有抗疫公开课,又有关注考试、毕业、就业的民生服务。同时,我们在去年公开征集了教育系统抗击疫情的图片、海报和视频,留住了抗击疫情日日夜夜的感人细节。
第三大版块是地方动态。在这里面,我们把各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一些政策规定,特别是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这是抗击疫情专题对过去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集中展示。同时,我们这个版块也会不断更新,根据抗击疫情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做法,不断滚动增加。
三是在线互动版块,一方面有单向的学生师生在网络上的情绪表达,这个情绪表达其他人看不到,主要是个人在“心理树洞”上面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二方面是在线提问和回答,也就是我们的“暖心贴士”。这里面广大师生可以在这个地方直接提问,我们会组织专家做出应答。第三方面是我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邀请心理学专家,针对网友、广大师生提出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提问之后做了全面系统的回答。这个互动版块我们除了会提问和解答之外,还会提供检索功能,当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提问,也可以在提问前先检索一下有没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看看解答是什么,由此决定我们还要不要继续提问。
第四个版块是心理援助热线。这次主要是两大平台,一个是2020年由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开通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个平台开通之后,面向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也面向全社会,后来又面向海外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在这个热线平台工作上有全国4000多名心理咨询的专家,这个平台从2020年开通以来一直保持高效运转。今年4月份,上海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华东师范大学会同上海市高校的心理援助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又开通了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上海市的大中小学生和上海市市民,现在也开始面向全国开通了热线电话。
下一步,在心理援助这个平台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建设全国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援助平台的矩阵。大家都知道,目前全国高校绝大多数都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我们会把这些资源也放到平台上。同时,我们会汇聚全国特别是教育系统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平台上组建一个专家资源库。下一步,这些专家将会按照热线提问和广大师生在线提问的问题提供直接的热线答复或书面答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援助这方面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谢谢王登峰司长。接下来我们请张文斌副司长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的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登峰司长对新上线的三大动态专题做了总体情况的介绍,在这三大专题当中有许多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概括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产品。在“心理健康”专题中,我们提供了多门在线共享精品课,这些课程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能力等,是这些年我们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其中就有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类似“心理百科”,系统涵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知应会内容。还有《调控情绪》《新生入学心理》等课程,主要是从学生发展中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相关情绪管理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通过实用的指南,完成从高中到大学、从个体成长到群体融入等方面的心理适应。
二是展现学生青春风采的生动作品。在“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这两个专题里面汇聚了一系列反映学生风采、记录青年成长的生动作品。比如在这次北京冬奥会过程中,近1.68万师生在语言、宣传、医疗等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反映志愿者们的生动事迹,我们在“北京冬奥精神志愿者说”这个版块中率先推出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打造的“冬奥黑科技”栏目以及系列志愿者故事。
在“抗击疫情”专题中,我们汇聚了千名师生“云”合唱,讴歌“最美逆行者”微纪录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高校师生投身抗疫一线、致敬抗疫英雄的成果体现。我们通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原创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从中遴选了13部一等奖作品上线。
三是强化师生密切互动的桥梁纽带。增强师生互动是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的重要前提。比如在心理健康方面,刚刚登峰司长对“心灵驿站”的功能作了介绍,其中设置“心理树洞”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宣泄情绪、提出困惑,针对大学生的共性需求,我们已经用心理微课等形式予以回应。目前第一批有12门微课已经上线,其中包括“人际沟通”“考试焦虑”和“时间管理”等。
下一步,我们重点考虑将在以下三方面对专题版块的资源进行加强和改进。
第一是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我们将组织专家结合学生疫情期间心理需求,着力打造人际交往、睡眠管理、压力释放、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心理科普微课,同时也将持续挖掘梳理冬奥会志愿者生动案例和志愿故事。
第二是着力完善个性服务。我们将采集在线提问中的各类成长困惑和发展需求,由专家团队针对学生在高效学习、职业就业、情感关系等方面的个性化问题,全方位解剖分析解疑释惑,定期发布暖心贴士和更新调整专栏。
第三是积极扩大宣传推广。我们将充分依托智慧平台的推广辐射优势,积极宣传推广各地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强化抗疫知识普及、开展丰富校园活动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等方面的有效“良方”,还有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线、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不断加大经验推广和典型示范的力度。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谢谢张文斌副司长。接下来请宋凌云副司长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思政课”资源的有关情况。
一是坚持学生至上,全新打造“泛在可及”的数字化资源。学生的关注点在哪里,思政课就要紧跟到哪里。当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思政课数字化势在必行,亟需通过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这些专题既讲授知识、解读政策,又回应困惑、析理明道,将引领思政课智慧教育革新升级,形成新样态、激发新动能。
二是坚持全员育人,全力开发“情理交融”的思政“金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大力推广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鼓励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走上网络讲授思政课。“北京冬奥精神”专题中《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进行专门讲授,还邀请杨扬、徐梦桃、苏翊鸣、武大靖、杨洪琼等13名冰雪名将以及志愿者、制冰师等共同讲述,制作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金课”。
三是坚持协同共建,全面拓展“一体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努力办好思政课。我们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与部委、地方和企业共建,实现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本次“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专题资源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人民网和有关高校等的大力支持,是一次集中力量办思政课的成功实践。
谢谢宋凌云副司长。接下来请宁小华副主任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升级和应用情况。
第一,开展的有关工作。
24365就业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升级上线以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拓更多的岗位资源。通过平台,会同国资委举办“国聘行动”,汇聚国资央企岗位资源;会同工信部举办“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活动,汇聚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岗位资源;会同人社部、全国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汇聚民营企业岗位资源;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汇聚行业内岗位资源的优势。目前,平台正在举办的招聘活动19场,上线以来增加了14场。平台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吉林等地区举办了专场招聘,提供岗位超过了18万个。截至4月27日,平台汇聚岗位信息达到了640万个,较上线前增加了260万个。
二是健全互联共享机制。持续推动平台与社会招聘机构、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互联共享。目前,正在与22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526所高校开展岗位共享的技术对接。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服务机构,累计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联合发布岗位2855万个,新增359万个。选取上海、湖南、四川等18个省市开展平台的试点,强化就业资源共享,健全平台运行模式。
三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的合作,落实好安全防御和监测预警工作。持续强化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核验,确保供需双方的信息真实有效。平台升级上线以来,总体运行安全稳定。
第二,平台使用效果。
教育部通过印发文件、部署调度、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平台推广,使用平台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数量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用户总量持续增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注册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届毕业生注册人数达到了418万,比上线时增加了122万。注册和使用平台的用人单位48万家,比上线时增加了8万家。
二是浏览量和访客量持续增加。平台日均浏览量204万次,比上线时增加了108%;日均访客量为87万次,较上线时增加了128.5%。新上线的公益直播课5期,累计已经达到97期,新增收看的人次达到了1400万。
第三,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围绕着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下一阶段我们将聚焦重点,持续推动平台优化,充分发挥平台促进就业的作用。一是进一步丰富岗位资源,扩大岗位覆盖地域范围、专业类别等,加大专项招聘活动的组织力度,更好服务广大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二是提升平台的使用便捷度,加大研发力度,用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岗位搜索、人岗精准推送等功能。三是确保平台运维安全。实时监测处置平台运行安全的相关情况。强化用人单位资质审核,确保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同时,平台将针对就业歧视、就业欺诈等问题,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和提醒。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持续关注24365就业平台,我们将努力汇聚更多的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谢谢大家。
感谢宁小华副主任。在这里我再补充发布一条关于就业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是1076万,同比增加了167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复杂。5-8月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冲刺期,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快推动就业工作进展,除了刚才介绍的进一步发挥24365就业平台的作用之外,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于5月9日举办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同时于5-8月开展“百日冲刺”系列活动。
促进周活动以“千方百计拓岗位、攻坚克难促就业”为主题,将于5月9日-15日集中举办专场招聘、供需对接、就业推进会等活动。促进周在河南郑州设主会场,5月9日启动当天,教育部将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郑州专场招聘会;在北京、吉林、山东、重庆、云南设5个分会场,将同步举办专场的招聘会,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位岗位。促进周期间,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预计开展线上招聘会30余场,提供岗位超过80万个。还将举办行业企业专场招聘10多场,各地各高校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预计超过1.5万场。
关于“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是5-8月开展,教育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并与各地各高校统筹联动,集中开展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百日冲刺”五大专项活动。第一是全国校园招聘活动。各地各高校挖潜创新,主动对接招聘机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保证招聘活动不断线。第二是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高校的领导班子带头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渠道。第三是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创造条件,邀请企业进校园,特别为中小企业进校园招聘做好服务。第四是精准指导服务行动。健全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持续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和基层建功立业。第五是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启动实施2022年宏志助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项目,采取重点推荐、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为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要求各高校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都要推送3个以上的岗位,力争帮助他们能够尽早的实现就业。
去年两会以来,“大思政课”理念在全社会唱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也考察人大,并且观摩了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大思政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呢?谢谢。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心打造优质资源。大力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目前,平台汇集了文献资源300余万条、电子图书4万余册,索引数据50余万条,文献资源2万余篇等优质教学资源。为指导37家全国重点马院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等地单独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我们研制实施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建议,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累计3000万人次下载。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我们组织开展了联学联讲联研、教学展示观摩、研制专门教学建议,打造了一批思政“金课”。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发思政课教学课件、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以及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优质资源。
二是坚持智慧便捷,创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以集体备课平台为核心,以8个教学创新中心、34个研修基地为支撑,建设了包罗教案、课件、讲义、案例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思政课“超市”。其中,教学创新中心负责精准匹配各门思政课教学需求,研制多样的资源。教师研修基地按照“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思路,分课程分专题开展高质量培训。虚拟仿真中心加强前瞻性开发,持续提供智能化实践教学项目。备课平台作为整个教研系统的中枢,统筹协调各子平台资源建设,负责研制教学资源分类目录和技术要求,汇聚优质资源,引导一线教师充分使用。依托备课平台创设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坚持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已经举办了82期,每期300多万人次收看,其中部分专题覆盖中小学教师。
三是坚持联动共建,打造“大思政课”网络云平台。连续五年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活动,近千所高校师生参加。在“学习强国”等有关网络平台展播的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公开课、微电影等高质量的网络作品,产生广泛影响。与中央网信办共建 “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与人民网联合开展“抗疫”“四史”“冬奥”等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看量超过1.6亿次。当前,我们正在委托易班开发建设大学生学习思政课“青梨派”平台,服务大学生网络学习思政课和思政课学习成果展示。同时,各地各校也紧跟“大思政课”和信息化建设,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陆续建成智慧思政平台,开设线上直播的“云课堂”,邀请科学家、老同志、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讲述“思政大课”。
我的问题想请问王登峰司长,我们知道您同时也是教育部防疫办的主任,针对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仍旧比较严峻,并且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教育部对于各个地方和学校的疫情防控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谢谢记者的提问。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说法,全球第四轮疫情风暴还在继续,国内的疫情大家非常关注,从3月份以来,吉林、山东、上海疫情,对教育系统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目前,特别是“五一”假期之前,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做好“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同时也召开了两次视频调度宣讲和经验交流会,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首先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坚决不能动摇,这一点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增强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特别是奥密克戎病毒的特点、传播性特点的全面认识。教育部最近连续两次召开会议,一是进一步宣传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最新修订版本的内容,同时也组织专家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特性、传播特点和防控要点进行了认真宣传和解读,这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奥密克戎病毒的潜伏期和传染性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在疫情防控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新的调整,加强学习和宣传也是我们做好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三,全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真正落实,要防范好疫情,其实有非常简单的做法,就是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这些简单的做法对于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为了守住校园疫情防控的防线,我们的技术方案对于校门的管理、校内各个活动场所的管理、师生的行为规范,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在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时候,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还要进一步收紧,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一定要落到实处。
第四,做好应急预案准备。我们除了做好确保万无一失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策略之外,还应该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出现校园疫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启动应急预案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确诊、密接、次密接者的转运和隔离工作,而这项工作对于中小学,特别对于高校来讲,一定要得到属地党委和政府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所以我们要求各地各校一定要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举措融入到属地的联防联控机制中去,特别对需要及时转运和隔离的师生,要在属地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做好这项工作。出现疫情之后,除了转运和隔离之外还有许多非常具体的工作要做,包括环境消杀、线上线下教学转换、生活物资和学习条件的保障、心理援助、人文关怀,特别是当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之后,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考试、毕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要做到全方位的关心和关爱。
第五,全面加强心理援助。我们刚才介绍了,这次上线的资源里面,包括了心理健康版块,我也专门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个高校和教育部联合建立的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以及我们相关的考虑。其实各地各校在这方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我们注意到,刚才介绍的时候说到,这次上线的北京冬奥精神版块中有一个专栏叫做“北京冬奥精神志愿者说”,目前展示的是一小部分高校志愿者的分享和感悟。我们想请问一下,下一步教育部有没有打算把这个版块更丰富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志愿者服务故事能够呈现出来?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对这个栏目的关注。栏目刚刚开通,下一步确实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已经会同北京市教育工委部署了一系列工作安排,主要计划是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各种不同类型志愿者的工作服务岗位来讲好冬奥故事。他们有的是对外联络、语言保障岗,有的是竞赛运行、场馆服务岗,有的活跃在媒体转播、文化展示活动当中。我们将深入挖掘每一类岗位、每一类赛场内外的志愿者他们与各代表团运动员、随队官员一起经历的冬奥服务故事,充分展示大家团结一心、辛勤付出、通力合作的志愿精神,还有青年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报国心和强国志。
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参与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大高校师生,面向全国来开展“讲好冬奥故事,弘扬冬奥精神”的专题巡讲,进一步带领高校师生近距离感受冬奥盛会,从内心感悟冬奥精神,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共同上好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一堂“大思政课”。我们将第一时间把这些资源、巡讲、分享和交流现场的精彩片段进行汇聚,在这个专栏当中汇聚广大师生的所思所感和原创优秀融媒体作品,不断丰富这个专栏。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我们注意到,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一些教材版本资源还没有上线,请问下一步如何根据教材情况及时更新上线呢?谢谢。
疫情发生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刚才介绍中提到这次新上线了“心理健康”专题,请问在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缓解师生的不良情绪?谢谢。
这个问题请王登峰司长回答,王司长也是心理方面的专家。
任何重大事件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这次抗击疫情持续时间之久,广大师生所付出的努力之大,特别是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上的疑惑、困惑、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从缓解心理紧张来讲,心理援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出现心理上的焦虑、困境的人提供专业的指导,这是我们刚上线的平台里面两个热线(教育部华中师大心理援助热线、教育部华东师大心理援助热线)所要做的最核心的工作。这方面是由专业人士来对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其实,从缓解心理焦虑来讲,除了专业人士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工作不一定是由专业人员,或者说更需要我们身边的人给他们提供直接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是信息沟通顺畅的问题。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所以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不管是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还是校门管理的具体要求的改变,还是我们自我的健康监测,包括居家,或者是线下学习等,这样一些信息和要求必须要做到及时让所有人知晓。这是一个确保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情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如果要缓解心理紧张,首先要做到信息交流的畅通。
第二是做到保障有力。对于教育系统来讲,不管是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我们今天是在国家指挥教育服务平台增加资源的新闻发布会,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保障线上教学非常重要的平台。除了在线学习的保障之外,我们的后勤服务保障,心理援助等这些都属于保障有力的内容,这也是缓解心理紧张最可靠的一个基础。
第三是要有关心关爱。政策要有温度,制度规定也要有温度,其实就是指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我们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还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关爱,这里面包括线上线下学习转换过程中,学习资源、信息化资源能否及时到达每一位需要者的面前,也包括刚才讲的,有考试需求、就业需求的师生在这方面的要求,要能够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帮助。
第四是要有协同努力的实践。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或者是不能够离开小区,我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鼓励或者是组织大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或者是应对疫情的一些行动,这样的协同努力,也是可以非常有效缓解焦虑和紧张的。
当然,这里面最受大家关注的还是心理学专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这次上线的平台和后续要建设的心理学专家资源库,除了针对应对疫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之外,我们还会提供全方位的——在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心理上的问题,我们都会在全国心理学专家资源库的基础上,构建更便捷、更方便、更高效的心理援助通道,使我们所有心理上有困惑的人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