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我妈就没有打盹的时候”“我一坐在电脑前面,我爸妈就高度紧张,总觉得我在偷玩游戏”“我妈经常一边自己玩手机一边骂我玩手机”……这些孩子的心里话,生动反映了网络时代给亲子陪伴带来的困惑。
生命需要陪伴,亲情陪伴让孩子在爱与温暖、信任与支持中成长,在陪伴中学会互助、分担、共情、宽容、独立。然而,新冠疫情仿佛给生活、学习、工作突然按下了暂停键。有句话说:“如果给机器按下暂停键,它就停止了工作。如果给一个人按下暂停键,他就重新开始了。”对家庭教育而言,居家学习意味着重新开始。教学方式、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关系矛盾、健康教育内容、网络保护难题等,都是新的考验。
家长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
2020年5月,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和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可见,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正因为如此,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担忧,怕孩子在网时间太长影响学习和视力、形成网络社交依赖、遭遇网络欺凌或色情暴力,怕孩子不当模仿、给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尤其怕孩子使用网络形成依赖甚至成瘾,亲子陪伴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矛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完成的关于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的研究报告,通过对一万余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二学生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者和正常使用者相比,有下面4个主要方面的特征:
网络行为方面,9岁以前触网、每周上网超过两次、每次上网超过1小时,以及经常在网吧、朋友家或公共场所上网的比例,网络依赖者远高于正常使用者。
日常生活方面,住校、家附近免费娱乐场所少、学习负担重、课余时间独自一人、没时间做感兴趣的事、对学习和生活不满意、心里话没有人说的比例,网络依赖者均远高于正常使用者。
心理状况方面,经常感到被瞧不起、经常感到孤独、经常感到不受欢迎、对未来更迷茫、经常感到缺乏表现机会、与父母老师或同学的关系不好、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比例,网络依赖者均远高于正常使用者。
家庭教育方面,经常感到不被大人尊重、在家里缺乏自由、家长经常唠叨、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行为了解少监督少、家长上网更多、家人经常各自上网不交流的比例,网络依赖者均远高于正常使用者。
由此可见,家长因为孩子上网和孩子产生矛盾实在有些没道理。
网络使用不当与家长不当陪伴密切相关
家长不知道该怎样陪伴孩子,而“神兽”们也不想让家长陪伴,孩子使用网络的不当行为往往和家长的不当陪伴有密切关系。
如果孩子年幼时家长多些陪伴,或者少用电子产品做保姆,孩子就不会触网早;如果家长给孩子安排好课后休闲生活,孩子就不会因为家附近休闲场所少而在网上娱乐过多;如果孩子课余时间多些亲情或友情陪伴,他就不会因为经常独自一人而上网打发时间;如果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也许孩子就不会因为心里话没有人说而到网上和网友聊得火热;如果家长少些唠叨多给些尊重,孩子就不会到网上去寻找慰藉……可见,网络时代的亲子陪伴,需要家长换个思维,给孩子需要的陪伴。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希望被大人重视、看得起,需要家长鼓励和赞扬,但我们对中日韩美四国学生的对比调查发现,中国家长对孩子表扬最少,尤其是妈妈经常表扬孩子的比例,比美国、日本、韩国妈妈低了十几个百分点;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心里话有人倾听,但中国父母与日、韩、美三国家长相比,理解孩子的比例低了6—13个百分点,听孩子诉说烦恼的比例低了5—20个百分点。因此,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正当心理需求,才能使孩子感受到亲情陪伴和亲子时光的价值。
陪伴才是最好的管理
好的亲子陪伴一定是亲子良好沟通的陪伴,家长要提高亲子交流的能力。调查发现,中国妈妈经常和孩子聊天的最少,因此中国孩子和妈妈倾诉烦恼的比例也最低。而且,中国父母专注和孩子聊天的比例,在四个国家中也是最低的。可见中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内容与方式并不符合孩子的期待,所以他们才会感到不被父母了解和理解。
如果家长与孩子亲子交流少、质量不高,孩子自然喜欢向网友倾诉。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在共同的游戏、阅读、运动、做家务的过程中增进交流。少说多倾听,听听孩子的想法,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
有些家长善于事前唠叨,缺少事中的帮助和指导,更缺少事后的鼓励和赞扬。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
例如,对孩子的零花钱,家长善于唠叨“别乱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等,但是对孩子的消费过程却不管不问,更没有教孩子货比三家、记录零花钱使用等方法,也很少帮孩子分析一个月零花钱花销是否合理。
调查发现,被问及是否“我想要的东西都会给买”“即使价格贵,如果周围同学有,家长也会给买”时,中国家长的比例高出韩国家长16个百分点,高出日本家长26.6个百分点,高出美国家长23.1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多给予具体的帮助,提出的要求要考虑孩子能否做到,帮孩子找到去做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愿意“陪读、陪学、陪练、陪写”但是不愿意“陪玩”,认为没有意义,同时也不会“陪玩”。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管理和监督,而和孩子一起乐呵、玩耍、开心,会有罪恶感。研究发现,给孩子推荐过网络游戏的家长尚不足1%,上网查资料却被家长误解为玩游戏的比例却接近六成。要陪孩子与“网”共舞,就需要改变观念,多陪孩子娱乐,在共同娱乐中形成和谐的代际关系,陪伴才是最好的管理。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作者:孙宏艳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7版 版名:家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