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版)
第一部分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财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患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效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话语文教育的眼律,努力建说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德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离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惠,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话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话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台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特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淇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穿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渠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一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头。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妙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慨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慨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好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重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才能。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才能〕
4.能使用硬笔纯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络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展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颖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详细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兴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才能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的,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才能。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阅读,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络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绘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求美妙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的根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腔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理解文章的根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详细,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标准、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抗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筹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筹划的主题进展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区分是非善恶。
4.初步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根本方法。
第三部分 施行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
2.教科书应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程度,亲密联络学生的经历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合适学生学习。
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防止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才能之间的联络,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
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敏多样,防止形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根本课程内容的根底上,给地方、学校和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开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标准。〔增〕 〔原9条,现10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播送、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施行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增〕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络,给学生创设语文理论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多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才能〕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承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理论中学会学习。
〔二〕教学中努力表达语文的理论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良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理论的时机。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才能的进步、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浸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理论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开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才能的开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络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
(六)详细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底,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那么,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时机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步识字教学效率。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根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兴趣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才能。这种综合才能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才能,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进步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阅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构造、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展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展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才能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考虑、表现、评价的才能。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梦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理论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进步写作才能。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才能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才能。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才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展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详细的交际情境中进展。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敏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才能。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表达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才能的整体开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理论的严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筹划、组织、协调和施行的才能。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四、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应、鼓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良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开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应和鼓励功能。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程度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搜集、积累可以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开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老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展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绘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缺乏,并提出建议。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注意将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施行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安康开展。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络,注意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表达语文课程目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防止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展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的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五〕详细建议:
1.识字与写字
汉语拼音才能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才能,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根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详细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才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才能。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兴趣和才能。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的,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展综合考察。
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展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才能。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阅读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阅读才能,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程度。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写作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程度的开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详细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理解和合作,共同进步写作程度。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提倡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写作实际情况和开展过程。
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详细的交际情境中进展,让学生承当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程度。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展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商讨,所以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才能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