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广东省“爱种子”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后,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第二小学用了4年,就成为广东省“以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学校,承办了20多次区级以上大型课程改革交流活动。
为铺就乡村教育振兴“信息高速路”,从2015年起,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启动“以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推广项目”(简称“爱种子”项目),聚合政府、高校、中小学和企业等多方智慧和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问题导向,让欠发达地区建得起、用得好
城区学校教学信息化改革模式曾在欠发达地区部分学校水土不服。再加上部分欠发达地区学校重设备、轻素养,教师仍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能力不强,教学信息化设备难以与教学、课程深度融合,教师的“课灌”变成“电灌”,教学信息化改革很难促进学校创新发展。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直面难题,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团队力量,深入研究广东基础教育与信息化融合创新的路径、模式、方法,“爱种子”教改模式应运而生。
项目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在课堂、教为学服务作为核心实施理念,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通过重构教学资源、重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大数据赋能精准化、个性化教学,培养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向欠发达地区学校精准供给优质教学资源,“爱种子”平台构建了政府指导、专家引领、名师设计、教育信息化企业制作的内容供给机制。教研团队引入欠发达地区名师和教研员,把准欠发达地区教学信息化具体需求、实施要求。双方团队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摸清欠发达地区设备承载水平、教师应用能力、学生接受水平等需求侧要求,对方案进行本地化、乡土化改革,让城乡学校都建得起、用得好、常态用。
教研领航,因地制宜推动“三环四得”教改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爱种子”项目组对课堂教学重塑理念、重整结构、重组内容、优化流程,探索出“三环四得”教学模式。师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三个螺旋式递进的教学环节,逐步学得、习得、评得、教得。
自主学习环节的学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互动探究环节的习得,让学生在情境中重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主题拓展环节着力提升学生学习驱动力、创新能力。教师基于每个环节采集的学生数据指导教学,因材施教,实现教得与评得。
为在试验区因地制宜推行“三环四得”教学改革,项目组注重发挥地方教研部门创造性,建立“省市名师团队+区教研室教研员+技术团队”区域教研共同体,以及导师驻点教研、校际联研和校本研修三级教研网络与教改保障机制。地方教研部门作为所在地指挥中心,调研分析试验校教师不足和需求,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和个性化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应用平台资源。
同时,项目组联合本地教研部门,“授之以渔”地为试验区、试验校培育“种子”教师。健全试验校教研机制,在试验校内部培育学科教研共同体和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建立教学、教研、培育一体化体系,通过教研活动、示范引领、课例研磨等方式,引领试验校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信息化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评价牵引,在共建共享中同奔优质路
项目组以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为牵引,营造善教乐学的教学生态,不仅在资源中嵌入课堂教学测评节点,还基于教学终端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实时采集教学数据、即时分析数据和反馈数据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云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精准画像,助力教师从以教为主,转变为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开展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
项目采集归类试验校每天、每节课的教学数据,关联分析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困惑、兴趣、能力等因素,形成试验区教育管理大数据,服务当地政府科学、精准决策,试验区教育管理部门可从中直观了解试验校教学情况。在专家指引下,试验区教研机构针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做好整改提升。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再进一步汇总分析各个试验区、试验校的数据,总结问题不足、推广典型经验、优化升级路径,从而促进全省试验区相互取长补短,动态改进提升。
探索教育信息化好经验,齐奔优质均衡路,是“爱种子”项目重要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愿景。项目现已扩展至广东全省16个市的17个试验区,多个试验校、试验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发展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点点互通、共建共进的良好态势。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爱种子”列为基础教育改革十大工程之一。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作者:胡钦太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31日第10版 版名: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