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讲坛 > 陕西省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李增光:网络在线教学不能只有教师

陕西省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李增光:网络在线教学不能只有教师

2020年03月12日 12:38:19 来源: 陕派教育 访问量:171

 
陕派教育
1天前

李增光

李增光,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政协委员,两次获得陕西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大赛一等奖。现任榆林市榆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疫情导致各地学校推迟开学,学校领导和家长都着急上火,于是在线教学、网络直播课、视频课得天时、地理、人和之利,风生水起,大显身手。有幸以学生身份可以免费听大量的网上课程;态度端正,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感觉学生坚持不下来,效果不会太好。仔细分析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互动性,导致学习者比课堂教学更容易走神和疲劳。别说远程教学,就是在教室面对面上课,如果没有有效互动,不与学生良性交流很难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认知对象当中,学生只有耳听目视实则无多大受益。

二是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一个老师讲授的是同一课程,学科内容上没有选择余地,但是既使是同一学科内容,也不能局限于一节课或一个主题的内容。缺乏新旧知识的穿插和关联性变化,要么一直爬坡,要么一直下坡。依据人的认知特点缺乏前后知识的检索性学习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节奏普遍较快,学习者没有接受、理解和转化时间。大多数教师只用PPT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变成播音员,很少有其它辅助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利;也没有其它启发、引导和激发思维的环节,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教师和学生完全处在两个独立的节奏里,走在两条道上。

四是教师代替学生太多,剥夺了学生审题、思索、动笔和动手的权利。PPT的内容都由老师点出来照着再读出来,读得明明白白,道理讲得也清清楚楚。远端的学习者只能盯着屏幕,无行动参与,无思维参与。像喂婴儿一样咬烂、嚼碎、喂口里(这已是好孩子,愿意听吃)。

五是学生缺乏教学前准备和教学后的反思,所学内容得不到有效预热和巩固,教学效果得不到应有的自我检测和反馈。

为了最大可能地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网络教学的老师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改进:

一、提高互动性, 增强现场感

教学没有互动就没有生命力,而互动是一个网络教学最大的难点,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大障碍。网络教学也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应有效果和目标,达到应有的认知水平。它不等同于网络会议、网络讲座和网上会议,仅仅传达一种要求、观点就算完成任务。无论有多大的难度,网络教学者必须努力实现某种程度的互动性,努力产生一定效果的现场感。我的建议是:第一、必须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学科特色,设计合适的针对性的互动效果。前提条件是我们的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授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充分的和较全面的了解,知道他们心理想什么,喜欢什么教学形式,内心需求。每一个学习者都希望网上学习有所收获,但是能不能有收获不是完全取决于学生,更多的是取决于老师。我们作为成年人在网上学习中也会有和学生一样的体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理作用。所以老师一定要寻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普遍心理特征的网络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任何学习者都有一个公共的心理特点,希望老师多用真实案例、事例、证据说明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明某种道理,也就是言之有物。其次,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明白学科的核心思维逻辑,用学科思维提问题,预设情境,讲解知识,说明原理。结合以上两个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网上教学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供一切可以让学生参与某种心理的和思想的互动的机会:请学生看一看(实物、视屏、动作、演示和表演等等);请同学们想一想(一种现象,一种表达,一个困惑);请同学们找一找(一个生活中例子,一段文字,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图形或图象,一个例题,一个素材);请同学们动一动(画一个图形或图象,写一个公式或一段文字,建一个模型或情境,做一个动作或实验)等等,千方百计让学生别只听只坐只看。第二、教师应当手头有货,桌上有料。随时可以拿出东西展示,给出情境和画面。能够在现实中取得的现象尽可能不要放视频或者PPT来代替(哪怕用简单实物的代替也行),不得不放视频或用PPT的要做到直观性强,可视性强;播放过程要点到位,说明白;边放边停边观察,边思考;不是很明显的现象要多重复几次。为了做好这些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必须足够充分,足够认真,足够全面,不打无准备的仗,不上准备不充分的课。准备的重点不是PPT(目前看多数老师的教学准备重点恰恰就是PPT),而是教学思路设计和教学过程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素材。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促使学生思维多变

一个人在同一种模式中很容易疲惫和倦怠,如同高速公路不能总是直道没有弯道一样,就是为了克服这种疲惫和倦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要直道和弯道之间不断变化,尽可能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做到合理合情的转化。比如在内容上教师要讲的东西先尽可能先不讲,前边学过的一种原理、一种现象,一个知识、一个公式、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或一段文字让学生回忆并写出来,或找出来。比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讲《原子的跃迁》时,首先会提前(或者当堂)提供自学提纲,让学生先自学内容,学生首先就会看到,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第一、原子应该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第二、原子应该发出的是连续光谱,而事实上线状谱(不连续的);那教师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请同学们回忆:第一、什么是经典电磁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这两个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相应内容。学生不一定能想得起,不一定能找得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他们的头脑一定会动起来,也努力地想,努力地去找。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地给与指引:电磁波的本质是什么?什么装置可以发出电磁波?它是怎么产生并发出的?有了这些疑问,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充满疑惑和不解的时候告诉他真相。其中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振荡电路发出电磁波,而振荡电路中的电荷是做周期性运动的,那么氢原子核外的电子如果是圆周运动,也就是周期性运动,它是不是一种振荡?会不会也要发出电磁波(光波)?如果不断发出电磁波,整个原子会怎样?还是稳定的吗?其次,如果认为电子是圆周运动,而由于不断向外发射电磁波,那么它的轨道是跳跃变化,还是连续变化?如果是后者,那么应该发出怎么的电磁波(光波)?但是实验结果不是这样,你能不能给出一种原子模型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如果不能,请同学们自己研读教材,理解波尔是如何解决这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以上这些内容的变化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只有听,而缺少参与的问题,也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更是对旧知识的一种检索性复习和学习,也是给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旧的依据和新的情境。

不同学科都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在新旧知识之间,教与学之间,听与动之间变化自如,如果老师们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三、营造合理的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学节奏的合理至关重要,太快不好,太慢不行。怎样控制教学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节奏和科学程序是教师最大的基本功。合理的教学节奏就是要做到有学生理解、思索和参与的时间和行动,学生来不及理解、思索和动手那就不是合理的节奏。要控制好教学节奏,最科学方法是:第一、多用疑问口气,多提问题,少用陈述语气,少直接讲解和点评;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学,教师能少说就少说,能用短句就不用长句。多数时候是这样的口气: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么做行不行?教学过程多用事例教学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这才更符合人的认知习惯。不要直接下定义、给概念、做总结、解释和分析(教材一般是这样);合理的做法是先举出一些现象、事实、案例,请同学们下定义,给出的概念,总结规律。教师的讲授必须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上进行,这既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也符合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规律。网上教学的教学节奏更难把控,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有一种在课堂教学的自我情境投入感。

四、不代替不剥夺学生的权力,莫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成一句空话

我们看到大多数网络直播课和视频课都是老师读定义、读概念、读题、写公式,画图分

析和讲解。题已经显示出来,为什么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写、自己想一想呢?老师只提出要求就行:找出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写公式,画过程图或图像,写出一段话,举出一个例子等等,依学科思维提出思考依据就行。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然后对照分析和讲解。所有准备出示的结果都等学生想了之后,动了之后再展示。物理中经常讲一个或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题目或模型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几个运动对象?每个运动对象的运动性质是什么?已知的信息是什么?能不能知道或者计算它的加速度?会不会写出它们的运动关系式等等。老师把这些东西提出来,把最初的思考和行动交给学生,这是他们权利。如果都让老师代替了,能跟得上的学生一定寥寥无几;既使跟得上,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大脑留存的东西也寥寥无几;既使大脑留存在了不少的信息,明天或者后天,一周以后剩下的东西也寥寥无几。学习过程没有艰难的体验,克服各种困难的挫败感不可能有长期的、有思维深度的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老师少代替和少剥夺,学生多参与,多感受,多体验,多受打击。不管是什么学科,老师代替和剥夺学生的自主权都是愚蠢的教学行为。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就是喜欢替学生都做了,理由是学生不会看、不会想、不会做,这样的后果就是恶性循环。

五、做好学前准备和学后反思,养成可持续的心智习惯

教师在上第一节直播课时就必须要求以后上自己的课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和全面的准备。一是思想上和态度上的准备;二是行动上的准备;三是材料上的准备。教师在第一课给学生讲清楚自己上课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只有做到哪些才能适应自己,有所收获。思想上要有求知欲,态度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积极配合,提前对照预习提纲做好课前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其次课后要求学生对本讲内容做些什么,完成哪些任务,布置合适的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任务,任务形式要灵活多样,不局一格,主要是学生愿意和有兴趣配合完成;但是一定要少而精,不能是一整套题或者练习作为任务,那样一是学生完不成,二是学生很抵触。

六、充分发挥学校作用,用指导代替指挥

疫情期间的网络直播课最好由学校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和实施,做到统一内容、进度和要求,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分工实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而要做好这些,学校必须有一名专家领导(不受科目限制)来指导这项工作。提前与上课教师进行方案制定,计划安排,教法研究,检测手段等较细致的沟通交流,从宏观到微观都能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而不仅仅是以领导的权威指挥这项工作。外行领导只有布置和指挥工作的能力,仅仅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内行领导具有指导工作有效开展和科学开展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容到形式,到最终效果和目标的高度统一。从这一点上讲,如果系统地学习内容,不建议利用网上各种平台组织学习。因为学校内部的教学安排是一致的,学习任务是统一的,学情是了解的。更主要的是学校内部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交流平台做好课前安排与准备和课后检测和检查,使得教与学过程更加完整。而校外直播或视屏平台做不到这一点,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足,针对性不强。如果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条件上直播课或视屏课(设备原因或能力原因),可以一个科目指定一个业务能力较好的学科教师提前对各个平台的教学内容、进度、适度、难度充分了解,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资料准备。

总之,网络直播教学或者视频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师必须抓住教学主题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把其中的原理和分析透彻,讲到本质上;不能迷迷糊糊,一笔带过,似是而非。远程教学任何可以提供现实情境或现实感受(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机会都不要仅仅用口头描述来代替,目的是通过感知触发认知。人类的认知特点是从感性到理性,但是我们不少老师高估了学生认知水平,用自己学科教师专业的认知水平设想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二者之间脱节,所以学生不能理解老师表达的内容,老师不知道学生所处的状态。如果老师愿意努力,那么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每一点知识都可以想办法提供情境或者模拟情境(这些情境可以作为认识的实践基础和出发点,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当然老师的付出的劳动和思考要很多很多。

但是,万不得已,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还是不提倡网上教学,至少在低龄段学生不建议采用网上教学。

浅薄之见,井中之窥,仅供参考和交流。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163.com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