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天地 > 课改故事——教室里改变着的事

课改故事——教室里改变着的事

2019年11月19日 08:44:11 来源: 海韵互联 访问量:176

 
海韵互联

2天前

  佐藤学先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与我而言,同一个教室不同的时间都在产生着不同的问题,课改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个问题。我的课改故事不惊天不动地,表面风平浪静,却一直在发生。

  一、一句话,我产生了思考

  入职第一年,同事告诉我,我的拍档李主任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带的班从来没有出过镇前三的排名,拿第一是常事。我在心里暗暗较劲,要与李主任肩并肩。第一个学期末,我非常紧张地拿着学生试卷,一题题地判断自己是否有评讲。看到试卷最后一页,突然,满满的懊恼,每见到一位数学老师都想与他分享:“天哪,有一道书本上的原题,我认为不会考就没有讲!”

  那是一道5分的应用题,而我所教的班级平均分恰恰比李主任的少了3分,于是我坚定地认为就是这一题造成的差距,并坚信只要我讲了这道题,我就能与李主任相媲美了。

  在好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都是以此来安慰自己的,甚至有点炫耀的意思。

  可是,当我跟芳向老师“炫耀”的时候,却得到了不同的回应:“考试不会都考原题,如果不是原题学生就不会做,那就是有问题的。”就是这句朴实的话给了我大大的冲击和思考。

  如果我的学生遇到新题就不会做了,那他们考试时,我得多紧张啊!我是不是要不停地祈祷出题者与我心灵相犀,出的全是我讲过的原题呢?那,我一定会很累。

  我想我应该做出些什么改变。

  二、一个建议,我有了入手点

  第二学期开学,我让孩子们根据我上个学期的表现写下对我的评价与建议。其中的一条建议令我印象深刻:张老师,我希望您讲应用题时可以再清楚些。

  孩子们是明白人啊!回忆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其实自己也总是觉得不会讲应用题,更多的是告知列式,有种凭借“语感”解题的感觉。孩子的建议让我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我的课便也有了改变的入手点。

  三、一个小改变,我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有了孩子们的建议,我开始有意地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重心从知识教学上转移了过来。

  2011年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育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更是进行数学学科内部纵向(小学、初中、高中)整合的线索和桥梁,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贯通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的。

  这是我第一次理念上的改变。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应用题的建议,教学时我开始更加注重教给孩子分析题目的方法,如线段图法,分析法,综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会孩子怎样做才能让各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储存。一开始,我让学生张开嘴巴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讲题,然后让优生复述,小组复述,学困生面向全体复述。一系列的环节过后,孩子们会在脑子中形成基本的数学模型。再巩固这种模型,训练学生的出声思维,使其思维可视化。

  这样训练没多久,再请学生讲解应用题时,便不像之前那样,除念出自己的列式外,便无话可说。同时,学生的出错率也减少许多。

  对于特别题型,如选择题,我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示它所特有的方法“代入法”、“排除法”。这样训练一个学期后,面对学生的考试我自己淡定了许多,成绩出来后,平均分还高出了李主任0.8分。

  印象深刻的还有六年级的一次区统考,题量大,题目难,当时区的平均分是六十多分。但我心里却非常淡定,完全没有了四年级时的慌张和遗憾,因为这些题不是靠刷题就能做对的,它对学生提取信息,寻找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会差。果然,各科考完后,我的科代表主动跟我汇报,说最后那道最难的题最起码有十来个人做对了!我问科代表是怎么做的,他眉毛一挑,得意洋洋地说:“就,画画图呗。”他幽默的话语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果然,他们在镇公办小学中排名第一。

  四、一次诊断,我明确了方向

  2015学年,我入职的第二年,镇发出了关于“种子教师”选拔与培养的方案。永远忘不了,专家到校指导时的场景。我上了《密铺》这一课,杨淑艳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说我这么年轻就开始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真是了不起。淑艳老师建议我可以做一个有关“问题意识”的小课题。

  然而我真不好意思告诉杨老师,我甚至连问题意识该怎样培养都不知道,纯属“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可就在这次诊断后,我就真往这个方向努力了,我做的有关问题意识培养的小课题获得了区十三五规划小课题立项并已结题。

  有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这帮孩子常常让我处于“冒汗”的精神状态。一节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到了我的教室里有些事情在改变。

  五、一道考题,我正面遇见了“课改”

  “种子教师”选拔面试时,何秀萍主任出了这样一道考题:“请你谈谈对课改的看法。”我还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我认为课改应像细雨微风,悄悄渗入常规教学。它不用大刀阔斧,不求一定有怎样的模式,怎样的教学流程,就是在常规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扎实的计算,问题意识,数学方法。”那是我第一次正面遇见“课改”一词,也是我对它的初思考。

  六、一次次培训,我践行着“课改”

  2018学年,我们北滘镇正式全面铺开“小组合作+”课改模式。我心里是开心的,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自己尝试着做“小组合作”,但始终缺少一个大环境,缺少指导,做的不长久、不深入。就这样拖着拖着,孩子们就毕业了。课改年我迎来了自己的新年级——三年级,恰巧给我了从头再来的机会。

  在一次次的培训与实践中,我对课改的初思考也渐渐发生着变化。现在的我开始认识到在课改初期是需要模式的支撑的,当模式运用得熟练之后,就相当于是无模的。

  一学年下来,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每年的工作都不是重复的,新的教室又有新的风景,去年适用的,今年可能就没那么好用了,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调整。当我面对这样程度的孩子时,有了许多的困惑:孩子们基础知识不过关,我的理念该如何践行;这么多C生,该如何帮扶;班级凝聚力这么差该如何重建……

  直到我接触到了“苏派课改体系”,“生训”这一内容是我现阶段最需要的,个个都排斥的C生该如何安排,小组文化该如何扎实地建设,我又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我的课改故事就是这样,在我的教室里产生着一个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悄悄发生着改变。换了教室,又遇见新问题,再寻求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我的课改故事不华丽、不轰轰烈烈,却持续不断地一直一直发生着,永远未完待续……这便是课改的美好了。

  作者:张曼(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莘村小学)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