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天地 >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妨试试这4种路径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妨试试这4种路径

2019年12月08日 21:36:32 来源: 教育微思考 访问量:49

 
教育微思考
2019/10/11 12:10:11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引导下的新课改,让许多学校发生了一些变化,让教育者的目光集中到课程内容的改变。但是,除了课程内容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变化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元素,许多学校的学习机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深化新课改,须以问题为导向,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许多深陷学习负担之中的学生,课后作业仍然是“读写算”这些内容。其实,课堂本就是“读写算”的场所,为何还要学生到课外去完成?只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读写算”,或者在做着与“读写算”无关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又在做什么呢?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教的大多是学生一学就懂的内容,是教师方便教或认为精彩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有完整、丰富、多样等特点,而学生“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机械、单调,难以形成结构。

因此,可以对日常课堂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基本判断:课堂上学生“学的活动”太少,许多应该学的内容没有学;教学过程的推进主要依靠师生对话,而不是学生的自学、思考、探究。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学不充分,只能在课外作业上用功,这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上述形式的课堂可以称为“教为主”课堂。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要学的内容完全由教师说了算,课堂上的活动也由教师占据和把控。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少动笔、少练习”的状态,只是听教师解读学习内容,偶尔应答一下教师的提问。“教为主”的课堂从教师备课开始就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我怎样理解这篇课文,我怎样分析这篇课文,我怎样讲解这篇课文,我怎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我怎样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等等。这种状态完全是“我”字当头,以教师为中心,导致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单项预设并主观讲析、强势操纵的行为,根本没有成为学生自己的真实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与落实”为切入点和抓手——备课重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行为是组织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配合教师的提问),课后反思是思考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流畅与否)。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要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思考学生需要学什么(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学习兴趣等选择教学内容),思考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活动)。

在此基础上,如何找到恰当的路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差异,有1.0、2.0、3.0、4.0版本的路径可供参考。

1.0路径:改进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并非一定要从颠覆课堂开始,也可以从改进教学入手。1.0路径不涉及课程的大调整,不涉及教法的大改变,不涉及教学常规的大变化,切入口小、精确度高、操作性强,又便于调整、容易入手,所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创新方法。如语文学科可以多采用批注法、自读法,数学学科可以采用错例学习法、猜想法,英语学科可以采用RAP说唱等方法进行教学。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从而改变“教为主”的课堂状况。新方法的长期运用,自然可以带来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变化。

运用工具。以科学学科为例,许多学校即使有实验设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经常是“纸上谈兵”。为了改变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师不妨多采用“科学记录本”这一工具,引导学生更多地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等学习活动,完整地再现学生的科学学习轨迹。

调整内容。有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科学地调整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容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增加载体。在课堂上增加“任务单”“活动单”“导学单”等学习载体,可以极大地改善“教为主”的课堂状况。这些学习载体的加入,必将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结构由“线性”变为“板块式”。借助这些载体的“倒逼”功效,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从而转变“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2.0路径:重建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2.0路径是重建教学,是对课程、常规、教研、评价等涉及教学及管理的内容进行重组,这种重组的实质是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课程重建:从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一般情况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遵循“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这一规律。

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4+1课程”:一年级常规课程经过整合优化后,集中在周一至周四完成,周五定为“清包日”,即这一天学生的书包里没有“国标”课本。整合后空出来的一天学什么呢?上午“2大1小”——2节大课和1节小课。大课时间,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形体训练和乒乓球等课程,小课时间,则是“持续默读”的最佳时机。下午进行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

又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包括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课内外整合。学科内整合引入多版本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进度、重新设定课时长短。跨学科整合的主题是戏剧,每个班级选择一个主题编排校园剧。借助戏剧编排,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排演的需要,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语文学科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材、辅导学生撰写剧本;音乐、体育、舞蹈等学科教师帮助学生排练动作、改善表演效果;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道具制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辅导学生营造舞台多媒体效果;等等。课内外整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活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用、有意义。

常规重建:从空泛到针对。这里的常规指的是教学常规,好的教学常规指向学科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向新课改的方向行走。但是,也有许多教师的教学常规是空泛的,并无针对性和引领性。好的教学常规要增加教学的操作内容,促进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监测”等环节中,以新常规促进教学重建,尤其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和规定。比如,强调教学策划,从备一节课转变为备一门课,让教师重视学期教学的计划设计,努力达成学期学习目标;强调备课内容,让教师注重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综合评价,让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成长性等特点,在纸笔测试的同时,对日常学习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兴趣和习惯等指标进行表现性评价,从而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教研重建:从一节课到一门课。教师的教研活动要多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而且不能只研究一堂课,即如何将一堂课上得精彩。教研重建就是要以教研转型促进教学转型,从研究理念到解决问题,从“关注一节课”到“上好一门课”,从听评一节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进而实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反馈重建:从传统到现代。传统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以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形式,通过课后作业进行知识点的深化与巩固。学生在家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在无人辅导的情况下,很难第一时间将疑问解决。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反馈需要通过隔天批改完作业才能知晓,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回顾甚至要到第三天。问题的积累就像滚雪球,学生和教师都陷入沟通低效的“泥潭”中。在“泥潭”中,知识的输出是单向的,学生得到的只是“填鸭式”知识,而不是学习的能力。在新课堂中,可以尝试采用信息技术将课堂“翻转”,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借用网络技术进行作业评点和学习反馈。

3.0路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改革还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结合,即明确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变化,基础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从知识基础到能力基础再到道德基础,其中一定有一个核心基础,不必过量和过度发展、能为未来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和发展余地。核心基础与学生的发展有着高持久、高迁移、高关联、高依存关系,它的外延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

尤其是核心素养,现在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基础,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密不可分。以核心素养切入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以育人目标为指引,再对课程、教学进行审视,从而使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之上,还有为了什么(培养什么核心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4.0路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中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文化适应”。与课堂相关的文化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内在的、深层的、隐性的内容,涵盖了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一切要素。

换句话说,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体,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师生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文化,是影响师生精神生活的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形成的共同教学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机共同体。

课改要注意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但有了这种课堂文化,课堂教学改革就不再拘泥于形式、做法、规定,而是自觉的、主动的、灵动的、个性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室里实现改革,从而让学生自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最初从“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这样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逐渐开始探索“学生如何实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对“导学案”“预学单”等课堂教学工具的模仿与应用,必须慎重,必须理解其学理与意义,一定不能以加重学生负担作为教学改革的代价。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能找到合适的切入项目,并树立四种思维:质量思维、整体思维、整合思维、辩证思维。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课改的一部分,如果希望改革持久与深入地进行下去,不能只是课堂教学方法在改变,一定要涉及作业布置、教学管理、课堂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长跑”,必须要有长远战略。改革之路能走多远,能有多大效果,校长和教师的决心与毅力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