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寄宿管理 > 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长治案例”

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长治案例”

2019年06月09日 10:29:25 来源:山西日报 访问量:269

  5月中旬,省教育厅在长治召开现场会,享誉全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长治案例”被广为关注。 

  近两年时间,长治市投入4.37亿元,完成了38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市农村学校“水冲式”厕所、食堂“明厨亮灶”、宿舍“三线一温馨”、洗浴“周周洗”、饮水“24小时开水”、采暖“水暖电暖”六个全覆盖。2018年5月,长治市教育局在教育部举办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334个地级市的唯一代表做了现场经验交流,“长治案例”成为全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典型。在长治,除了达到全市统一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各个学校还百花齐放,实现了特色发展。

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 

  走进壶关县百尺明德学校,穿过校园来到学生寝室,阳光透过明亮的窗子射进室内,床上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清一色的床单铺得平平整整,毛巾搭成一条线,牙杯摆成一条线,干净整洁。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寝室。

  这所坐落在壶关县百尺镇的乡村教学点于2007年9月1日开始招生,从诞生那天起,其目标就是创办“山区寄宿制精品学校”。为此,该校领导班子制订了“三年走出百尺、六年建成县内寄宿制名校”的办学目标,在教学改革和各项工作中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

  学生寄宿在学校,没了家长辅导怎么办?“新课程改革是我校一大特色。我们坚持‘课前抓学习、课中抓内化、课后抓检测’的三环节教学法,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们都会让学生重新精做试卷,让优生达到会讲,中等生达到全部会做,后进生达到90%会做。”校长李建清介绍说。这一做法让家长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同时,学校还推行了周末家长公开听课制,让家长参与到课堂、关注孩子、提出建议、共同探索新课程改革。

  学生寄宿后,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每学年新招学生入学前,百尺明德学校都要进行一周在校“吃、住、行”等行为培训,为入学后的行为养成教育奠定基础。入学后,学校还会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两大习惯,积极开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学生的读书、写字、探究、自理、合作、发言、审美七种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寓管理方面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我们不仅让大山中的孩子们享受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的优质教育,更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改革的真谛。”李建清说。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据悉,该校第一年招生时只有260人、7个班,现在共有学生1349人、30个班。“选择明德,是因为学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周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百尺明德学校。生源从城市到乡村不断回流,生源质量也不断提升,百尺明德学校已成为当地家长口中连连称赞的“好学校”。

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刚满6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能不能自己盛饭、洗碗?在上党区西庄小学,学生自主用餐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的教室就是餐厅。每天放学前,配餐间便把饭菜分配到各个班级的餐桶里,放在餐车上。放学后,各班的分餐值日生会系上洁白的围裙,戴好袖套、口罩、餐帽,他们要把班级餐车推回教室,并给同学们盛饭、分饭,吃完饭后再由值日生将所有餐具清洗干净。”西庄小学校长毕锦杰介绍说。

  “以前我们学校学生也是统一在餐厅用餐,去年上党区区委书记王现敏来校考察时提出,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生活能力,能不能改变下配餐制度?西申家庄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秦向阳在去年新建学校时便将学生自主用餐模式规划进去。”毕锦杰说,这一模式从本学期开始实行,效果显著:学生们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了,洗碗非常干净,而且学生们还自己动手洗袜子、打扫卫生,整个管理自己的过程都学会了。家长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满足的孩子们变得懂事了,责任、独立等各种培养目标似乎都通过这种模式举重若轻地慢慢实现。

  西庄小学的劳动教育还有一项重要内容——下地干活。2018年4月,秦向阳特批60余亩耕地作为该校劳动实践基地,平均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一块1亩多的菜地,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试验田里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树等,学生亲自参与采摘蔬菜、果实,为农作物松土、施肥、除草。“通过基地劳动实践使学生们在以行为习惯、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从而达到磨练意志、培养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毕锦杰说。

  西庄小学坐落于苏店镇西申家庄村,附近6个村庄的学生、司马矿职工子弟以及打工人员子弟等都就读于该校。2016年时,该校学生有500余人,2017年增加至800余人,目前共有学生1020人、26个教学班,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西小”近年来已开辟出一条教育教学的独特之路,成为当地教育战线的一颗明星。“回流学生特别多,学校办好了家长们自己就把孩子转回来了。”毕锦杰介绍说,当地一对双胞胎曾在一年级时择校去了下南街小学,后来发现西庄小学办得越来越好,上个学期家长把已经上五年级的孩子转了回来。

新教育、新课程、新课堂 

  到达长治市潞城区微子镇小学时,正值课间操时间,一群男生正在干净整洁的操场上踢足球,他们围着足球你追我赶,防守、进攻,玩得不亦乐乎。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一年级就开始学踢足球,我现在三年级了,我们班男同学足球都踢得很好。”

  微子镇小学创建于1945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该校办学宗旨。微子镇小学服务范围包括全镇28个自然村,目前共有在校生478名,16个教学班级,国家规定课程全面开设,并开办有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3D打印、机器人、棋类、足球等10多项选修课程。

  “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再是农家娃的奢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色项目不断呈现,使农村教育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微子镇小学校长石晓雯说,学校正大力开发新课程、改革新课堂,建构“自学前移、展示为主”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型。该校在三年级引进电子书包,尝试智慧课堂实验;一至六年级引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全面变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该校还以微子文化为引领,涵盖三仁文化、微子清风、红色教育、梨园世家等地域文化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并把学生常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住宿学生管理、生活常识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全部纳入课程序列。

  “校园足球”是微子镇小学的特色项目,该校足球队在当地赫赫有名。2016年,该校引进足球项目,组建了学校足球队和班级足球队,并积极推行“一日常规”,实行班级联赛,成绩斐然。“把校园足球作为生命实践教育的突破口,把足球课确定为微子镇小学的必修课,我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球踢、会踢球。”该校校长石晓雯说,依托足球项目的优势,学校营造了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创建足球特色校园,学生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强健体魄,得到全面均衡成长。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