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嘉兴南湖:“为学而导”的课堂新生态

嘉兴南湖:“为学而导”的课堂新生态

2021年04月06日 16:44:0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150

图为南湖区学生开展”弹簧测力计“的科学探索。

图为南湖区教师朱燕组织学生开展共同学习。(均为区教体局供图)

学生以学习单为线索,观察“天象”演示,自己制作简单的活动星图,主动探索认识星座……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光明小学教师钱嘉彧日常的一节科学课。教师构建开放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

类似的“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的学习场景,正在成为嘉兴市南湖区中小学课堂的常态。2011年起,南湖区启动“学导型教学”的变革,以“为学而导”为基本主张,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深起来、知识用起来、课堂活起来,构建“为学而导”的课堂新生态,深刻转变课堂育人模式。

找问题:从“教为主”转向“学为主”

2011年,南湖区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区,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课堂变革从哪里入手?这两个问题首先摆在了南湖区教改项目组的面前。

通过深入调研,教改项目组发现:“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究过程,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体验严重不足。

改革势在必行!项目组负责人、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朱德江提出教改思路:变“教的活动为主”为“学的活动为主”,从研究学生“学”的角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经过近一年的文献学习、主题论坛等理论研修,2012年,南湖区第一场“学导课堂”教改实践研讨活动开始了。项目组特意选择了56岁的农村初中科学教师卫建忠执教观摩课。一方面,卫建忠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为主”的教改经验。另一方面向其他教师传递一个信号:变革课堂是教师的专业追求,与年龄、教龄无关。

卫建忠带来的《机械运动》有了“为学而导”的雏形,即先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再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开展针对性指导。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自己预学所得,学习充分展开,教师助学针对性强,课后作业少,课堂效率高。

由于卫建忠的授课对象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主动、思维活跃,与会的很多教师深受启发,有的回到学校后就开始起草教改行动方案。

就此,南湖区“学导型教学”教改实践之路正式启程。

找路径:小步走,不停步

从“教为主”到“学为主”是课堂的一次彻底转身。但要科学有序地推进,深入人心、扎根学校,则是另一门学问。

“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不慌不忙和持续改变。”朱德江介绍说,南湖区不搞疾风骤雨式的推进,而是遵循教育规律,“走小步,不停步”。

教改初期,南湖区组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制基于学科特征的多元学教方式,开展问题导学和预学分享。问题导学以“问题—探究—表达—应用”为基本过程。

为了让一线教师及时把握这些基本的学教方式,项目组汇编出版了《“学为中心”课堂转型实践指南》,印发给全区所有教师,帮助教师把握好学与导的关系。如教师在实践中遇到教改困难,项目组会单独设计解决方案。

紧接着,南湖区开始探索如何让教师把握好独立学习与共同学习的关系。一方面,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在项目组引领示范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制订学习计划,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圈画批注,做学习的自我管理者。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共同学习。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振玉执教《致女儿的信》一课时,先设计导学单组织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竟然有100多个,经过梳理整合成8个典型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因为有了独立学习的铺垫,共同学习不再流于形式,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充分参与。”陈振玉说。

至此,“学导型教学”有了初步的“学为主”的模样,教改进入到提升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攻坚阶段。项目组给各校提供了一份实践学习、综合学习的菜单,如“学生必做的30个实验”“数学实践学习指南”“假日实践作业”等。各校除了选择性完成菜单里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学校特色进行自我探索。

嘉兴市实验小学开辟了“太空农场”,学生围绕各种问题,分组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报告、绘制设计草图、模拟实验。红蓝LED灯带模拟太阳光照、养殖藻类提供水肥、对死亡的植物进行分解……一个个项目制学习在“太空农场”中开花结果。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独立学习、共同学习、实践学习、综合学习已成为南湖区“学导型教学”的立体化学习方式体系,教改的操作系统也日趋成熟。

找策略:学校行动与学科推进“双轨道”

区域推进课堂转型,不只是培育个别典型,构建一个全域课堂生态是南湖区的教改主张。

南湖区采用学校行动和学科推进的“双轨道行动”策略。学校层面,进行项目化培育。2012年以来,南湖区先后进行了三轮共100多个学校教改项目,方向相近的项目组成项目群,重点打造培育。比如辅成教育集团的“创智课堂”,新丰镇中心小学的“成长课堂”,北师大南湖附属学校的“生命课堂”等在整体推进上进度相同,教研员就单独建群,各校轮值举办业务交流活动。目前,南湖区已组建4个群,30多所学校参与,三年一轮调整。

学科层面,发挥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学科教研员带领学科核心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主要包括学科关键要素、多元学教方式、关键操作技术、任务驱动学习、课堂实践形态、学导新教案等。其次,通过常态化研训活动,将关键技术真正转化为教师常态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学导型教学”改革常态化实施。

与此同时,评价改革也在跟进。自2014年起,南湖区研发了以“教学评一致”为原则的学生能力素养发展水平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进行测评,分析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水平。测评以学科数据分析报告等方式反馈给学校,引导学校基于数据分析驱动教育教学改进。

“学导型教学”带来的变革,最终体现在了教育教学质量上。在2019年浙江省初中教育质量监测中,南湖区的“结果型质量”与“过程型质量”均为优秀,监测结果描述为:南湖区的学生不仅学业质量优秀,而且在责任感、劳动实践、高层次能力、学习动力、同伴关系等体现学习品质等方面表现优异。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亦丰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05日第3版 版名:基层新闻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