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讲坛 > 专家观点:让学校充满关怀的气息

专家观点:让学校充满关怀的气息

2019年11月08日 08:48: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97

我和李唯校长结识十余年。她在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做校长时,我就多次造访该校,为她推行“珍视童年价值 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和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学校基于此理念创设的《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课程所折服。2017年,李唯授命创办宝安区第一所公办外国语小学——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提出“激扬生命 自觉生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基于关怀的学校文化内核,开启了又一段崭新的但依然精彩纷呈的教育人生。

我也有过举办新学校的经历,因此尚能抱持同理心来关注和支持李唯的创校新举。近年来,我提出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力主“文化内生”的观点,要求新建学校必须找寻自己的文化内生点,形成符合学校特征的文化主题和办学理念。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泥滩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生物的理想家园。红树林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在水下相互交错,宛如互帮互助、互相关爱、共同成长的共同体。李唯说:“如果说红树林是充满包容、多样性的自然生态圈,那么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则是充满关怀与爱的教育生态圈,为学生童年的学习与生活营造充满生命生长气息和生命关怀的殿堂。”由此看来,新样态学校的主张已为李唯校长和办学团队所接受,她不仅从“红树林”身上找到了学校文化内生点,而且对早先“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做了自然延伸。

关怀是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手段,表现为教育过程中讲究平等、尊重、关心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只注重规范教育,轻视主体意识;只注重共性教育,轻视个体教育;只注重“刚性”制度,轻视情感关怀;只注重教育灌输,轻视过程体验,造成关怀缺失和陋习滋生。针对以上这种状况,基于生命关怀的新考量,李唯形成了“关怀每一人,开怀每一天”的愿景表达,看似朴素无华、简单明了,却道明了“好的养育和教育都是从关怀和信任关系的建立开始的”这一深刻道理。人们平常所言回归教育本真,其实是要回到所在学校学生身上的特点、需求和未来上面。关怀的重点是人,是学生,是红树林学校的学生。

关怀总是实实在在的,是具象可操作的教育行为。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认为,关怀是一种关系,关怀需要主动关怀身边的人,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怀。李唯据此把不同的关系看作不同大小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然后逐步向外扩大,涉及了自然、社会、理想等一切我们关心的事物。她借用这一理论观点,勾勒出关怀自我、关怀他人(亲人、朋友和陌生人)、关怀物质、关怀精神四大板块,同时又以关怀力、阅读力、运动力、审美力、科创力、合作力“六力”为基干,对应设计六大课程领域,形成六个基本课程群落,构建了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课程结构框架。实践证明,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尝试是充满智慧、充满理性的,更是充满关怀的。

关怀不仅是学校内生文化的外在显现,而且也是学校教师育人能力的表现。李唯由此提出红树林教师应有关怀力这个新命题。其基本逻辑是:对学生而言,当受到教师关怀时,他们愿意为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对教师而言,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教育关怀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自己身体力行的关心被学生接纳并回应。因此,打造一支拥有关怀力的教师队伍,应作为校长不断修炼的内功,是校长领导力品质的核心内容。由此,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学校成员都拥有了关怀力,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充满着关怀气息的教育生态圈。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作者:陈如平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06日第1版 版名:新闻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