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杜校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7年06月23日 16:47:41 来源:杜家村镇联合学区 访问量:1758 作者:王静

【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名:     王静     书忆

             位:杜家村镇联合学区

             称: 中小学二级教师

             期: 2017622

 

 

 

 

 


    【摘要】《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它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关建词】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它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与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逐渐探索出了数学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五步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实践证明,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所以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积极性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在教学人教版《平均分》的时候,在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同学们春游的情景,里面蕴涵这该节课学生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也为下面的探索研究准备好了素材。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的建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使自己的经验合理化。所以我做了如下步骤:                             

1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的。

学生自主学习时,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这几方面做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意义了。

  2、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已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板书到黑板上。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解决自已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小组汇报: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教师关键时刻引导点拨,使知识构建升华。

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4练习巩固升华学生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教师设计(有时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在平常的堂上练习时,可采取同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一帮一”等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评价体验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忧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课堂。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能正确地概括。

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需要。

最后,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拓展延伸,在实践中创新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例如,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由于学生对测量有了兴趣,有的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竞测量耳朵、眼毛的长度等等。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克和千克》后,学生自己回家上街买水果,称称有多重,感受千克的大小。教学《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统计》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教学《小数加减法》后,学生去超市购物,观看小票,不仅练习了小数加减法,也巩固了元角分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用于生活。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用中,再去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以上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改进创新,使我的课堂教学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①《小学数学探究教育方法论》  左秀兰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当代西方教学模式 》       丁证霖编译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课堂教学策略》            王维城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 附件(1个)
  • 教学论文 王静.docx (25kb) 下载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