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首席记者 贠娟绸
“2018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成为全国第15个整体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省份。目前,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有学上’‘上得起’向优质均衡、‘上好学’‘上得好’迈进。”近日,在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作省教育厅关于《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时说。
在此背后,是山西所干的一件件大事。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政府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优质均衡鲜明导向,以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引领,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切实把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在制定《山西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时,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制定《加快推进山西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3年)》时,把“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作为重点任务;制定《教育现代化2035》时,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目标任务。
同时,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造薄弱环节,解决重点问题,在全省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强力推进的良好势头,山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师资配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校际、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城镇乡村统筹,系统推进均衡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教育厅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为统领,系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城镇挤”难题,省教育厅联合住建厅制定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意见,制定并实施城镇学校消除大班额规划,2018年全省全部消除超大班额,2019年全省110个县基本消除大班额。
针对“乡村弱”问题,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加快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以县为单位制定学校布局优化方案。2017年至2019年,三年共撤并“空壳”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1483所,小规模学校改教学点237所。将建设改造500所乡镇寄宿制学校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目标任务,全省2019年建设改造508所乡镇寄宿制学校。省教育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案例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重大举措及成果”。
出台系列政策,确保扩优扶弱同步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等一系列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及有关实施方案,从2016年起建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每生每年60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生按照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精神,今年春季学期起,山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调整为年生均小学650元、初中850元。
“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软硬件改善
近年来,山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从2014年起,山西累计投入资金89.6676亿元,在98个农村县(市、区)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截至2019年底,这些项目县开工率、竣工率、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均达到100%,规划任务如期完成,涉及学校7835所。
2019年至2020年,山西在117个县(市、区)的3535所学校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涉及项目约7953个。
通过校园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采购和信息化建设,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创新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近年来,省教育厅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中小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从2009年起组织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累计公开招聘2.38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担任教师。2015年在全国较早下发了《关于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全面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把交流10%以上列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近3年交流校长教师4.2万人,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从2019年起实施省级“特岗计划”,每年公开招聘1000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中小学校担任教师。
2017年,在晋中市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在孝义、左权、和顺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省级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近年来,山西通过多种途径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在大同市、运城市、太原市杏花岭区、太谷县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制等“紧凑型”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办学模式改革路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全面推广。截至目前,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涉及学校6000余所,推动优质中小学校和薄弱学校在教师配备、教学管理、教研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城市优质学校教学资源实时、高效传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持续推进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在全国较早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60%以上比例分配到农村初中政策,目前,6个市达到70%,晋中达到100%,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吸引力。
多措并举,保障弱势群体受到公平教育
近年来,省教育厅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受教育权益。
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国家安排部署,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在21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2014年山西自加压力,将54个自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县纳入地方试点范围。2018年,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下发通知,督促8个省级贫困县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全省所有贫困县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有21个国家试点县和62个地方试点县,覆盖学校3392所,受益学生68.65万人。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从2013年起,山西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参加中考的政策;从2014年起,山西实行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参加高考的政策。真正实现了“平等就学全覆盖、一视同仁全覆盖”。
用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全省建立起家庭、政府、学校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鼓励取得居住证的父母带适龄儿童在工作地就近入学。
同时,山西还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出台相关10余份文件,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确保城乡学生不因贫困、不因上学不便而辍学。所有县(市、区)全部制定了控辍保学方案,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控辍保学机制基本建立,全省控辍保学工作做到了静态清零,动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