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名师应“名”在哪里?

名师应“名”在哪里?

2019年07月31日 05:58:37 来源: 聚焦职教 访问量:146

 
聚焦职教
21小时前

随着教育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少教师相继被评为各级各类名师,他们为推动当地教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笔者发现,当下不少名师虽然享受着名师津贴和待遇,也握着职称晋升和评选新名师等“生杀大权”,却名不副实。譬如,有些名师一旦当上校长,立马脱离课堂,进而瞎指挥;有些投机钻营,千方百计巴结领导,费尽心血包装自己,“名”在领导和专家的脑海里,“名”在媒体的宣传中,“名”在文山会海;有些虽口若悬河、擅长写作,但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加人脉,同时获取不菲薪酬,热衷于交际应酬拉关系,热衷于天南地北“墙外红”;有些虽精于教学,但为了攫取各种利益,只“热心”于家有权势的学生和尖子生,弃大多数学生于不顾……

那么,名师应该“名”在哪里?笔者以为,各级各类名师应该“名”在以下几方面,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修炼自己:

首先,要“名”在追求高尚师德素养。高尚的师德素养应是名师的职业操守和永恒追求,所以,名师们一定要明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明白教育发展规律走向,明白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明白教育技术的最新潮流,明白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要求,明白自己的责任,尤其要勇于变革应试教学那一套,带头抵制有偿家教,坚决不在各类培训班挂牌、兼课,坚决不参与办班。唯有如此,才能回归名师本源,才能赢得广大同仁发自内心的尊敬,才能为改善教育生态做出应有贡献。

其次,要“名”在课堂教学改革。当下不少师生的负担为什么依旧沉重?因为各种教学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的真谛在课堂,课堂是师生碰撞思想和激荡智慧的主阵地。课堂上不少教师依旧“讲不明,道不清”,只好照本宣科“满堂灌”,只好用课外练习“满天飞”,用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拼体力”等来弥补课堂损失。作为名师,应该带头研究课堂,以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为教师作表率。

在此,我不禁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浙江省鄞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方勋臣,方老师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只给学生布置一道物理作业,以磨题浓缩教学精华,倒逼课堂改革,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他坚持一个原则,即“能用一道题目解决问题的,坚决不要求做第二道、第三道习题;能用一次考试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坚决不用第二次、第三次考试”,高中三年的作业量不超过300题(包括大小考试),人称“方三百”。他所教的学生物理高考成绩,在区、市同类学校中总是名列前茅。虽已退休十多年,但是其醉心磨题的“工匠精神”还在影响着鄞县中学和区内一代代的年轻教师,这就是名师的“魔力”。

再次,要“名”在“传、帮、带”上。名师的“传、帮、带”,是培养好教师,同时也是名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抓手。尤其是特级和正高级教师,更要率先垂范,以“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带一批是一批”的信念,以网络为工具,通过线上交流输出、分享资源、帮助诊断课堂教学,一起读书、思辨质疑、指导写作等,从校内走向区域,走向更远的地方。

第四,要“名”在家校关系的改善上。当下,不少教师因为协调能力较差,导致家校关系紧张。而名师的信任度相对较高,名师要“一根扁担两头挑”,既要把自己善做家长工作的经验分享给普通教师,又要帮助家长转变对学校和其他教师的看法,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名师们要把荣誉变成火把、灯塔和引擎,用自己的智慧之火点燃普通教师,用自己的教改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用更大的动力发动和推动他们。当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为名师的成长、成熟和成就搭设平台,又要加强考核和监督,促进名师健康成长,促使更多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促进教育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蒲公英|周建国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