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教学 > 发现好课的三个特质

发现好课的三个特质

2019年12月22日 16:57:4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138

本次“西北地区首届高中高效课堂创新大赛”,我有幸担任评委,想谈一谈在听、评课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好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在课堂中,课件是辅助教学的,而不是主宰整个课堂的。好的课堂应该能看到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讨论学习,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这种情况在张霁老师的《曲线与方程》和李嘉耕老师的《简单的线性规划》中表现尤为突出。《曲线与方程》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之后,最终达到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但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准备的内容较多,担心讲不完,总是急于给学生演示点的运动轨迹,然后告诉他们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只是看到了一个动点和它的运动轨迹,不能把该轨迹和方程联系起来。如果反过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前提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思考方程对应的曲线应该是什么,然后动画演示点的运动轨迹,效果会好许多。《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让学生弄清楚所有涉及的概念之后,理解并掌握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最值的方法,最终会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本节课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条直线运动到边界点处停了下来,这一过程如何用线性规划问题来解释?教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解释的时间,只是简单说了一下解题思路,估计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和最值的关系,误认为最优解就是最值或最值就是最优解,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强调这一点,只是通过课件告诉学生如何求最值而已。

其次,好的课堂是尊重学情的课堂。只有准确把握学情,才能教到学生的需要处。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高一、高二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淀过程;高三是一个唤醒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关于这一点,刘佳老师在上《基本不等式》时做得比较好,她最初是给高二学生准备的课,当得知要给高三学生上时,便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拓展了一下,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基本不等式,还提升了应用能力。而张兆隆老师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把高三的学生当成高二的学生教了,因为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触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了,上了高中只要把函数图像能画出来,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高二总结并掌握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高三只需要唤醒并拓展引用即可。而当张兆隆老师还在作图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学生已经写出了所有导学案上问题的答案,他讲完已经快下课了,没来得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准备的含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没有讲练就草草结束了,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好的课堂应该是授学生以“渔”而非“鱼”。基本上所有教师上完课后都表示,自己准备了许多内容,可惜没有讲完。教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倾注给学生,试想,学生都能消化吸收吗?其实,只要准备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散思维,最终掌握方法,也就具备了解决所有相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作者:王金霞

《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18日第5版 版名:现代课堂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